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黄伟年 《传承》2010,(27):48-49
在价值多元化的推动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把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以德治国"到"以德治校",从"以人为本"到"和谐校园",从"民族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庸之道"到"科学发展观",从"义礼传输"到"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走上积极、健康之路,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是一个关注碎片叙事、世俗生活的时代,比较注重个体的个性需求。网络的泛在化、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裂变化、文化的世俗化、价值的多元化、社会的扁平化是"微时代"的主要特征。"微时代"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准确性和厚重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要强化理论认知,奠定"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要实现价值认同,彰显"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要提高道德素质,巩固"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传播主体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导致价值主导之危;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选择之惑;其传播过程的数字化、隐蔽性导致价值践行之弱。为化"微"为"机",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术为用、以律为基的新理念,构筑微阵地、建设微生态文明、拓展微教学,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4.
王玮 《就业与保障》2023,(1):166-168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净化其思想,还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为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既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便捷师生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内容良莠不齐、教育约束难度加大、占用教育时间等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培养高校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高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利用新媒体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会"见缝插针",适应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动摇。努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突破,用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民众。  相似文献   

6.
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践"。杭州进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通过融入城市品牌建设,形成"价值共鸣"与"战略协同";增强价值的制度认同,形成"践行价值观"共同体;坚持契机教育与常态教育相结合,推动价值观"外化于行"。杭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引领作用,刚性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基本前提,融入日常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原创文化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文章通过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调研,探究高校原创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本以及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证高校原创文化的方向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秀丽  李云良 《前沿》2014,(7):28-30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文化安全的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目前,我国文化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传播性、文化遗产保护不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网络话语主导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统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9.
英国基本价值观形成于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全球化浪潮之下,英国高校以注重个体体验的方式塑造"人性化"的价值理念,以独立、选择、放权的管理方式树立"自由、自主"的价值理念,以构建、运用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方式建立"法治化"的价值理念。与此同时,英国高校基本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教育实践和多元文化的双重挑战。鉴于以上,当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出这样的启示: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传播方式,以党刊党媒为主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加快完善微媒体平台的相关道德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新特征。互联网的开放性、快捷性、丰富性等特点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同时互联网的碎片化、隐匿性、去中心化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应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符合青年特点,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需求,打造高效运行的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理体系等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中国梦"所具备的强烈感召力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使得思政教育走近学生,不再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具有的多面性,也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羊守森 《传承》2012,(16):50-51
河南高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解放思想的"先导队",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各类人才聚集的"集散地",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稳定的"预警器";科技创新的"引擎器",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河南高校应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推进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必须紧扣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心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突出"主心骨"。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重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高于日常生活的系列价值理念追求,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追求。"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和全社会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当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践行的难题和困境。社会舆论领域出现的一些噪音、杂音,使得社会  相似文献   

18.
首都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普遍培育、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系统,并以之为引导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切实把握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机遇,科学厘清、不断透析价值观挑战背后的深层次诱因,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
首都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普遍培育、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系统,并以之为引导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切实把握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机遇,科学厘清、不断透析价值观挑战背后的深层次诱因,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关键在于要大力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未能足够重视"人的需要"维度,难以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需要格局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在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指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以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多层次需要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内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与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价值共识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