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了一次经济封锁。这次封锁以“禁运”形式表现出来。它起于1947年美国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实行的“战略物资禁运”,50年代进一步推广到中国和朝鲜人民共和国。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应地开展了一场反“禁运”斗争,并最后取得了胜利。          一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全面禁运时,新中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军费开支庞大,加之海外资金被冻结,我国财政处于困难之中。尽管在此之前人民政府按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史诚 《党员文摘》2006,(9):12-13
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政府仍在高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美国人也许忘了,早在18世纪末,中国曾经帮助他们突破西方国家的贸易禁运。  相似文献   

3.
港澳问题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仅就港澳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概略的历史考察。 一、港澳是新中国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禁运封锁,通向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 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与祖国内地有着一种天然的地缘、人缘关系;在历史上,港澳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后一度在英葡两国的殖民统治之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1,(11):32-33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由构建到逐步完善的历程 中国能够制定和持续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导向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的构建起于要办成工业化这件大事.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仍处于农业社会,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准了重点,明确了以工业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由于资本稀缺,加上遭受资本主义国家禁运封锁,只能依靠 自身的力量,也只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技术力量集中到办好工业化这件大事上.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陷入冷战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实施“封锁”、“禁运”,东西方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促进东西方经济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由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和进步人士发起,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新中国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极大地拓展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一、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的发起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是由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倡议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在1951年2月柏林会议上决定,应在苏联举行…  相似文献   

6.
熊亮华 《党的文献》2005,1(4):77-83
建国初期,面对封锁禁运、内需外销矛盾尖锐等重重困难,陈云领导财经部门大力发展与苏东国家经贸关系,拓展与亚非国家贸易,争取与日本、欧洲甚至美国开展贸易;严控进口,鼓励出口,注意保持外汇平衡;提出先外销后内销的方针,为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开创新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艾新全  田姝 《当代党员》2009,(10):22-22
解放初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我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在对外关系上比较封闭。但上世纪50年代初。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一些私营企业从港澳等地转运、进口了一些急需物资,用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相似文献   

9.
一、苏联、东欧的剧变既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死亡,也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成功,说到底,只有杜会主义才能拯救世界 [美]保罗·斯威齐说:资本主义自建立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它一直存在着一种对资本主义产生着相反运动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次大的危机,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的结果是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然而,这些国家从一开始经济就比较落后,而且又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一节中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57年创办的广交会,是观察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绝佳视角。广交会是在被封锁、禁运的条件下,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制度化平台;是中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展示窗口,肩负沟通中外、澄清海外反华谣言的重任。广交会客户邀请的国别政策反映了中国经济外交的取向,中国政府还通过广交会还开展对外援助和展览会外交。客观地说,中国通过广交会实行的对外开放有限,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已是难能可贵了。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必须坚守"两个不能否定"的立场,相关判断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2)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虽然在1950年春季西欧的瑞士、荷兰,北欧的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西欧的英国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但那时在西方大国中还没有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美国禁令,宣布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认识与处理在华外资银行是中共在城市金融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中央从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出发,在坚决肃清在华外资银行一切特权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了监管和利用的政策,通过设立指定银行,严格限定业务范围,引导在华外资银行成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桥梁。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迅速走向衰微,陆续申请歇业,中共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资本主义正处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有了较高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大大推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等等。尽管如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私人占有制没有变,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没有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变,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那种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性质已经改变了的种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违反历史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局势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并发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警告,美国航母集聚海湾地区,欧盟通过对伊朗石油禁运协议,围绕伊朗核计划的局势骤然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归国华侨与海外侨胞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支持祖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斗争,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参军参战,参加反封锁、反禁运斗争,捐款捐物购买飞机大炮,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加快新中国建设步伐做出了重大贡献。慰问志愿军和朝鲜军民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对朝鲜半岛实行武装干涉,同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美国的行径引起了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吴跃农 《党史纵览》2022,(11):14-17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阻遏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实施严密的海上封锁和禁运。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为战备的需要,我国新建工业大多布局在川渝及大西北地区,形成了经济建设重点在东北和内地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港口建设和海运事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军事封锁和经济遏制.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赴朝参战.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为"敌对国家",并按照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Z组.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又称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成立专门的中国委员会,设立"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美国对华技术禁运有所松动,但中美军事关系仍然停滞不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安全关系不断扩展深入,军事技术合作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19.
裴超 《党史纵览》2012,(12):26-30
近代以来,我国共出现过两次留苏热潮。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新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这批留苏学生学成归国后,主要分布在我国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相比较而言,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另一次留苏热潮,影响更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解放初期,为打破外部封锁禁运和连续轰炸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分工厂按照就原料就市场原则、以及部分搬迁合作经营模式实施内迁。虽然此次内迁持续时间不长、内迁工厂数量也较为有限,但无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对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