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晚年,就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采取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由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通过工业化电气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组织合作社,加强工农联盟;改革和完善国家机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进行文化革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等六个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列宁的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不仅对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对以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思仓 《前沿》2002,33(5):9-12
十月革命后 ,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 ,内忧外患 ,经济极端困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 ?列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胆略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一段时间内推行战时共产主义失败以后 ,又实行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新经济政策 ,为俄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晚年 ,他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崭新的构想 ,找到了适合俄国情况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党 《前沿》2006,(4):23-25
在极其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列宁创立了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实际情况的新型过渡时期道路并创立了过渡时期理论;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特点的正确政策措施,创立了崭新的较为完整的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经过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和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两个转变过程,列宁找到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办法:灵活而务实的改革与改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的经济建设和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困扰列宁的一大难题。列宁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从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迂回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再到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构想,充分体现了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构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并与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夏中芹  曹明 《人民论坛》2013,(11):253-255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俄国具体国情,在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比较十月革命前后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实践,能够发现该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指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论粮食税》、《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和列宁在右半身几乎全部瘫痪不能执笔的情况下通过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来的重要理论遗产,是社会主义改革论的最初思想资源,必须在列宁主义的理论逻辑下把握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缘起。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在于,执政的共产党对落后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目标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退却部署在国内政策上的体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一要务在于经济上退却以防政治上失权;根本任务在于引领俄国一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目标在于坚守革命策源地,等待世界革命高潮的重新到来。必须明确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原则的限度,对列宁的社会主义观要作历史的、客观的分析。站在21世纪的历史高度,在改革的语境下诠释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对于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新经济政策的思想遗产,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推进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便是其历史局限,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也不失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8.
列宁是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者,也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人。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失败中,学到了每做一件事必须善于同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个人利益相结合,必须时刻警惕狂妄自大、文盲、贪污受贿三大敌人,不断进行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既是从经济和政治上做积极的战略退步,又是创建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列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所解决的四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二,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列宁的思想有一个从“共同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的转变发展过程;三,革命胜利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文章指出列宁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就多次提出并尽快实现了重点转移;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式、方法的问题,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了保证“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方向的几条原则。文章还简述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0.
列宁领导苏俄推动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基于自身国情,聚焦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第一次改革探索,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重要尝试。苏俄转向“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农业、工业、科技、外贸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包括以实物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农业经济改革,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手段的工业化改革,围绕工业化目标展开的人才科技体制改革,以利用外资为目的进行外贸政策调整等。“新经济政策”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现实利益、灵活应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逻辑。列宁突破陈规、排除万难的改革精神,对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淑娇 《前沿》2009,(5):69-71
列宁新经济政策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渡过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是由于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效地指导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废除余粮收集制和施行粮食税的决议,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转变。同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粮食税》。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是在十月革命后胜利地粉碎了国际于涉和国内反抗之后,为了不失时机把着重点转移到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上来的理论原则和政策指导,正如列宁在文章第二段开宗明义指出的,新经济政策不是“眼前的”一时权宜,而是成功地实现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黄立 《同舟共进》2013,(9):32-34
落后农业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市场经济机制的实验,始于1921年春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开启的这一伟大创新仅持续了七八年就夭折了,原因何在?国内普遍认为列宁提出了完整的蓝图,但斯大林没有把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只把它当作摆脱危机的"权宜之计",因而抛弃了新经济政策。笔者对这一观点并不十分赞同,因为这个观点的前提——列宁在落后农业国家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的蓝图是否存在,蓝图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怨或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思路,曾经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发生过一次突变。引起这次突变的根源,就是对俄国半亚细亚国情的重新认识。因此,认真研究列宁这次突变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1906年“亚细亚复辟”之争 1906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围绕着党的土地国有化纲领,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理论争论。导致这次争论的根源,是对俄国国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在1917年6月为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写道:"俄国历史还未磨完将要用来烤制社会主义这块小麦馅饼的面粉。"这一论断虽欠正确,但从反面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那么,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半野蛮"和"半亚细亚"的俄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列宁亲自领导的以"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曲折过程,对这一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探索。沿着列宁的思路,总结实践的新鲜经验,曾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前苏联早…  相似文献   

16.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分析了俄国社会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分散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优势。同这种个体经济相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小生产设置的障碍,使俄国确有把握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是我们的救星。”(《列宁全集》第27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7.
试析苏联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胡兆寅在列宁提出并经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批准以后,苏维埃俄国于192l年3月起实行了新经济政策。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仍然一度得到贯彻。但从1928年起,毋庸讳言,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终止了。新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一“新经济政策”的提出 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是1956年12月提出的。这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胜利实现。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三大改造胜利实现之后提出“新经济政策”呢?为明确这个问题,必须从分析三大改造的历史功绩与存在的问题入手。 三大改造结束后,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  相似文献   

19.
姚春林 《人民论坛》2013,(12):176-178
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及相关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都是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都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都认为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都看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结合本国实际的长期探索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灵活的经济形式等.  相似文献   

20.
在领导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列宁的体制转换思路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实践证明,他的变革能力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