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叶双瑜 《理论前沿》2002,26(13):29-30
作者认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关键是: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从思想观念、法律、体制、政策等方面,重视科学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价值观是关于发展价值问题的学问,是发展哲学和价值哲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邓小平发展价值观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及其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对邓小平发展价值观的价值主体、价值创造主体、发展价值创造途径、发展价值评价主体以及发展价值价值目标进行梳理后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发展价值观就是发展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价值具有解放与发展的基本意义,以人为本的价值优先为社会性别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女性伦理应强调包容性别差异与尊重个性发展之上的、扬弃男女二元对立的整体和谐。“核心”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体现,强调女性伦理的实体传统,重视家庭对于实体建构的意义。价值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把握女性主体特点,体现价值的主体性。女性对于社会伦理具有独特贡献,应把握并体现其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4.
劳动怎样创造价值和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想“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对劳动价值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是深化研究和深化认识的关键。本文试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要素中,劳动是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非劳动要素是价值产生的重要条件。劳动要想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于非劳动要素。非劳动要素不仅影响价值创造,而且影响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相似文献   

5.
价值表达的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于主体人的意义。人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具有自然生命与自由生命的双重性。作为价值客体的双重生命,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人与社会来说,其有个体、社会生命的延续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主体间,基于社会主体信任和合作基础之上的,在社会价值创造活动中能带来社会价值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变革走出不同于先行者的技术轨道是产业跃迁式升级的核心和关键。国资国企是引领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当然主体,其核心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架构创新能力,即通过产业链整合达到产业价值创造的系统效应。架构创新是对原有产品架构的颠覆与超越,是商业生态系统重塑和产业格局重构的根本动力。架构创新和系统设计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本土龙头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跃迁式升级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工会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科学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价值创造与价值创造主体、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无产者与有产者等诸对关系,破除"左"的思维模式,就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领域里的重大问题提出工会的对策,维护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科技立项评估的目的是对科技项目的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进行评判,以利于决策主体选择能最大限度实现价值主体需求的项目组合,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指标的确定是关键。本文从科技立项评估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发达国家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重点论述了我国科技立项评估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立项评估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价值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理解全部价值哲学的关键所在。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意义或效应关系。人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主体的意义。把握人的价值关键是要把握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即一个人的思想言行对自身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