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燕  张译文 《求索》2011,(10):205-207
文体艺术的嬗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鲜明标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分支,其在文体艺术上呈现出的特征也尤为鲜明的代表了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沈从文湘西小说在文体艺术上的最大表征就是其呈现的诗化文体。本文从湘西小说诗化文体形成的异域影响源以及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大的向度,阐释沈从文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因”与“果”,意图揭示诗化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被呈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尽管小说与散文都有各自的文体规定性,但在鲁迅小说中存在非常明显的由小说文体向散文文体进行"越界"的现象,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散文精神。向散文越界于鲁迅来说是一种非常"自觉"的行为,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从西方小说那里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身上深厚的中国古典散文积累。具体来说,鲁迅小说在"情真"、"意丰"、"言杂"三个方面表现出向散文回归与交融的趋势,它们带来了鲁迅小说突出的抒情性、复调性和丰富性等特征。其结果,就是产生了现代新型短篇小说——散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3.
朱秀敏 《求索》2011,(2):192-194
建安铭文沿承两汉,内容上仍以祝颂和警戒为主,既有诫谏之辞,亦有自警之言。但这一时期的铭文也发生了新变,出现了咏物铭、颂铭、碑铭等一些新的铭文形式,有的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有的与其他文体混合使用,不少铭文呈现出了明显的赋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小说采用意识流文体进行创作,一方面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的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向内转"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创作倾向.本文认为.经历了"文革"精神创伤的新时期作家采用意识流文体应该是一种叙事策略,通过描绘人的意识流动、情绪感受、知觉印象这种艺术形式间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经历、意识形态的反省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何亮 《求索》2010,(6):187-189
赵彦卫在《云路漫钞》中,最先指出了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赵彦卫所说的"文备众体"中的"体",主要指在唐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及其要素,不完全等同于"史才、诗笔、议论"。唐小说"文备众体",受当时"行卷"、考试和仕宦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于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的主导地位,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也影响了东亚各民族的小说创作,东亚的小说也有兼备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冯定雄 《求索》2007,(5):224-227
拉丁铭文是研究罗马史的基础史料之一,西方学术界早已把它作为最普遍的材料运用到相关研究中,但它在我国学术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拉丁铭文的基本情况,回顾了西方学术界对拉丁铭文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分析了拉丁铭文在罗马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为史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王隽 《求索》2011,(3):179-181
铁券文始于汉,定型于唐,铁券文存世数量最多的当属明代。学界对铁券文的研究,大都取史学、政治和法律的角度,从文体学角度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则寥寥无几。铁券文有着较鲜明的文体特征,一般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首尾常用散句,中间部分用工整华丽的骈句和四六句式,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其文学性体现在骈俪对偶、隶事用典及文学性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铁券文在文体分类上属于诏令类文体,在源流上与誓诰和封策之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林斤澜是当代文坛中文体意识明显、艺术风格独具的作家,其代表作"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小说,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策略。从林斤澜小说的精神表现方式、叙事策略、语言特征等诸个方面,显示林斤澜小说文体的独特性,及其于当代汉语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勋章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132-134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情节叙事的突转,完成了人物的背景化,创造了深具中国文化意味的小说叙述方法,在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在中国大量的复制与繁衍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广西出土汉代铜镜铭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镜上出现铭文开始于西汉早期。近50多年来,广西的汉代铜镜铭文不断出土。从铸镜手工业的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家族观念、爱情观、求仙思想)、广告、工匠的文化水平等四个方面,分析广西出土的汉代铜镜铭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汉时期广西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张浩文 《新东方》2008,(5):55-60
海南文学的新时期是指从1988年建省至今的时间段,这与通行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有别。新时期以来海南的小说创作成绩骄人,就纵的方面来说,它创造了近代以来海南小说创作的最好记录;就横的方面而论,在同一时期的所有文体写作中,小说的成就最高,它提升了海南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亮 《求索》2013,(2):81-83
《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记载了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一件霸伯盂。其铭文中记载了周王派使者蔑历霸伯之事,内容涉及西周时期的宾礼。霸伯孟铭文中记载之史料及其相应的西周宾礼为以往铜器铭文所未曾有。铭文记述了傧礼、贿礼、俎礼及赠礼等一系列前后相连贯的西周待宾礼仪,可与《仪礼·聘礼》等礼书互相发明.证明《仪礼·聘礼》的记载于史有据,亦表明西周早期宾礼已相当齐备。同时,该铭文所记西周宾礼在仪节过程、所用礼物及礼节具体程序上都与《仪礼·聘礼》有不同之处,这表明西周早期礼制尚未定型。作为传世文献补充之作.霸伯孟及其铭文对研究西周礼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诗体赋的界定与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勋  曾伟伟 《求索》2005,(4):139-142
诗体赋不仅仅指从《诗经》演变而来的四言赋,还包括随着五、七言诗的兴起而产生的五、七言赋,以及保存在敦煌文献中以五、七言为主要形式的文人赋和俗赋。四言诗体赋被用于两汉魏晋,篇幅短小,风格典雅;五、七言诗体赋流行于梁陈初唐,语言流丽,风格纵恣,近于歌行;敦煌诗体赋产生于唐代,通俗平易,其中几篇俗赋更具有故事化和寓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胡风在批评文体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尝试和创造,他的批评文章主要呈现为论文、书信、序、后记、答问、随笔、评传等形式,具有一定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洪溪珧 《前沿》2010,(4):147-150
小说中的语言变异往往具有使所描述之物更具真实性、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等文体功能。然而在翻译时,由于与译者常规的感知、阐释或表达事物的方式不同,这些变异表达常常被译者有意无意地"修正",从而导致文体损差。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出发,联系作品的主题,深入挖掘小说中由主题和艺术激发的语言变异的语言意图和文体效果,从而对译文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8.
胡风对于文艺的诸样式曾经发表过一些看法,形成了他的文体理论。这涉及到文学文体和非文学的艺术类文体。它们多是应编辑或读者之约而写,因此并不很完整。这些理论也许是琐碎的、凌乱的,但并不缺少见识;也许难免片面之处,但依然展示着胡风固有的真诚和热情,显示着理论的光辉。它们是胡风文学世界的重要一翼,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吴正锋 《求索》2013,(11):132-134
沈从文对其作品的文体分类具有其独特的观念与认识,他将《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等传记与散文归并为"小说"或"小说游记",人们对他的《七色魇集》及其《青色魇》的文体分类表现出歧见,都显示了沈从文文体综合的观念以及对传统文体分类的突破。沈从文对其《月下小景》佛经改编故事集的排列既有重要收获又存在破绽和瑕疵。后人对沈从文作品新编集的结集安排及其集名的拟定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20.
先唐江苏地域活跃着数量颇为庞大的文学家队伍,这使得江苏地域文学在唐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孕育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在唐前经历了时空两个维度上的变化: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和时代分布上的峰谷相连性.前者的形成主要受传统的区域文化中心、行政建制的设立和经济与交通的发达三个因素的制约.后者的形成则是邑籍皇帝的出现与定都于江苏两个原因所致.从空间上的分布来看,江苏文学家呈现出了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多,中部地区少,东部沿海地区无的不平衡性;从时代上的分布来看,先唐江苏文学家出现了西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六个分布数量上的高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