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产资源”为表现形式,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使整个社会建立在节约型和生态型结构上。借鉴国外为发展循环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贵州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滋 《今日浙江》2005,(14):38-39
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增进浙江省与静冈县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受浙江省·静冈、福井县经济交流促进机构浙江省委员会事务局的派遣,我作为第十期中长期调查员于2005年5月12日赴日本静冈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和实地考察活动。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做法,可以总结为若干条主要经验。第一,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害加剧并存的博弈过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保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产业有法可依,有…  相似文献   

3.
<正>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日本对废弃物处理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2000年以来,日本大力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直接资源化,对不可利用的垃圾在处理过程中进行资源或能源转换,并尽可能地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负荷,成功构筑了循环型社会,城市垃圾的排出量逐年递减。本文从日本的废弃物管  相似文献   

4.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提出的发展目标.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工业建设;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正在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资源约束也因此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的又一重要因素。作为自然资源十分稀缺的岛国,日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介绍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日本构建节约型社会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分析了其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主要经验及不足,希望对同样面临资源约束问题的我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资源循环利用——东京垃圾处理的经验与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东京是一个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每天吞吐大量物资,也产生庞大的垃圾。近年来,东京宿动了旨在解决废弃物问题,培育新兴环境产业,以及转向循环型社会的“超级生态区”项目,积极推动对建筑垃圾、产业垃圾、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大型电子产品垃圾等五种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赋予新农村建设以新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包括建立以循环农业为核心的农村产业体系,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实施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的农村生态清洁工程,完善农村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建立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乡村治理模式的多项任务。总体要求是从充分节约、合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入手,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2007年底,国家批准建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在改革试验中认识到,建设“两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为突破口。绿色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形态.是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生态化、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应从社会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小循环”层面,以制造业为重点和先导,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在“中循环”层面,推进东西湖、青山等产业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促使工业和农业产业体系向三级生态系统转换;在“大循环”层面,重点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和废弃资源综合处理系统,推进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逐步建立起循环经济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地方工科院校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地域性优势以及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性、专业学科的特色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必将大有作为。利用其区域优势,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建立符合节约型社会的专业学科体系专业学科体系是高校发展的框架,地方工科院校直接承担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