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金秋季节,总有大批学子通过辛勤的努力,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大学是青年人成才的新起点,又是人生发展历程的一大转折点。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于新学子尤为重要。若要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到“五自”。生活上自立。在中学时代,学生多在家乡附近就读,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都依靠父母亲友料理照顾,个人不必操心。而到了大学则完全不同了,由于远离家乡亲人,诸如看病、购买衣物、洗涤衣服、生活消费开支等许多生活琐事无不由自己安排。生活是成才的基础,大学新生要克服过去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学会有…  相似文献   

2.
马青青 《传承》2013,(3):108-109
大学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师生群体、学习氛围,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对大学新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需要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帮助新生解决遇到实际问题,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看或听一些反映大学生活的东西,典型的像《大学自习室》,听起来真的很爽啊。一笑过后也会引起很多共鸣。我愿意看一些网络写手描写大学生活的文章,那些朴实又接近于调侃的笔锋,很流畅,看起来不会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活,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轻松、自在、多姿多彩的.但是在一对河北保定80后“姐妹花”的眼中,大学生活却多了一丝沉重,因为她们在求学的同时,还要照顾因脑淤血而半身不遂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心理特征浅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大学新生,其心理必然呈现出某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对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故研究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对政工干部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变更首先带来的是“适应”问题。所谓适应——是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新同学进入大学后,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可称为大学生活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新同学面临着思想上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人生观的自我完善、心理上的自我调适等一系列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将对整个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问与人生     
当我们来到大学,生命中就有了一段宝贵的时光叫大学生涯。比起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四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怎么来看待这四年的大学生涯?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很珍惜这段时光,但在今天,它却成了问题。因为今天,人们似乎把四年的大学生活看成是谋取好职业的途径和手段,大学俨然变成了一个职业培训所。这样一种大学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到处蔓延,以至于遗失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在我看来,“University(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科学共同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心。这里有一批人,守护着民族的精神家园,担当着推动科学进步的使命。一句话,这里是追求真理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能够有四年的时间来到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应当是非常幸运的。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以有一段暂时与现实社会的利益体系相脱离的平静时光。  相似文献   

8.
陆珽 《半月谈》2005,(4):73-73
从小到大,父母总唠叨:“考个好分数、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是你惟一的出路。”老师也总这样说。分数的确是考好大学的前提,但我想上好大学绝不是一个人的惟一出路。你虽然考了高分,可你除了读书,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都不行,那你将来怎么生活?再说,人人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社会上那些普通的工作谁来干?所以我认为分数虽然重要,但绝不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从中学到大学这一崭新的环境,大学生应努力调整自己的身心,转变角色,处理好关系,去适应大学宽松的成才环境,围绕自己的成才目标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适应中求发展应是大学生活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三十五年前(1978年)上高中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那时大学录取率只有4%,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即使付出百般努力,还是遥不可及。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早起晚睡,每天都是处于紧张状态,只顾埋头苦读数理化。  相似文献   

11.
两姐妹的对话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一个小村庄里,吴雅莉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将要去哪家工厂做准备了。吴雅莉承认:“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我对未来也没有多少想法和期望。后来只好报考了技校,只要能找份工作就行了。”不过,她也有羡慕的对象,那就是她的堂姐吴春荷。“她现在在浙江读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向我讲起大学里的生活,很吸引人。”不过,今年暑假,面临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了,吴春荷却显得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时事报告》2007,(2):69-69
从迈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一只脚就已经踏入了社会。在大学里,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档本知识已不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内容。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则成了更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要学着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高校陪读现象,许多护子心切的父母跟随子女来到学校附近租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照料和监督,俨然一个保姆的角色。在崇尚个人自由、强调独立生活的美国,类似情形同样存在。许多美国家长对开始大学生活的子女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不但一路跟踪来到校园“实地考察”,甚至还经常越俎代庖,远在家中还遥控操作,大包大揽子女校园生活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小到给老师打电话,大到向校方进行投诉抗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明媚 《今日广西》2008,(11):10-12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大学”、“创业”、“成功”这三个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人们往往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获得大学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游子站台情     
四年前初入公安大学时的那一幕幕兴奋、激动的情景犹在眼前不时闪动,而今却将要与母校告别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不恋人,岁月舍人去,四年的大学时光在既慢又快中度过。大一时站在大学的起跑线上,遥望跑道不着终线,曾感大学四年的漫长。大四时,忽感时光的短暂,时间仿佛在不经意间远去。现今站在大学跑道的尽头,回头俯视身后的足迹,曲直、深浅相交错。四年中学业未曾优异也不曾前茅。惟感安慰的是自觉四年的大学生活一直在自勉躬耕,不曾虚度一寸光阴。四年的大学生活能无衣食之忧地安心学习,得益于《人民公安》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拷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大学在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大学就像魔咒,令人喜悦令人忧愁12011年12月初,我在网上搜索了10月到11月网民热议的大学校长不带研究生、大学招生的“圆梦计划”、大学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四个热点问题进行简要评论,以反映网民对“中国大学:今天到底怎么了”的现在进行时进行理解、深思和关照。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入校迫切需要适应校园生活。调查显示,广州地区部分大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校园环境不适状况,在心理抑郁程度、强迫症状程度、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程度等指标上偏高,并导致出现胃口不好、失眠、肌肉酸痛、乏力等躯体化反应。一般来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心理认同需2-3个月时间。为引导帮助新生学会适应大学环境,大学需要创设教育情境、建立生活服务中心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今年25岁的四川青年蔡建东和24岁的齐艳丽是在广东打工时相识相知相爱并走进婚姻殿堂的。今年高考,他们双双考上大学,被四川省康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小两口因此成为了全国首对双双考进大学的打工夫妻。2004年9月初,蔡建东和妻子齐艳丽一起步入了康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统战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同,心同行”光彩捐助仪式,帮助解决区内部分生活困难家庭,资助部分经济困难的大学学子圆梦大学。仪式上,统战系统各界代表踊跃捐款,捐赠总额累计达35.3万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布迪厄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中对时间性的理解,本研究将大学视为农村籍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场域”,并探究其在城市中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由于缺少城市场域下的相应惯习,因此在遭遇生活各方面的不适应的同时,其原有自我评价体系崩溃;但通过在大学这一关键场域中获得的“大学生”身份和大学中的各类资源,重新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和弥补自身相对劣势后,农村籍大学生在大学场域中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并在其毕业之后最终形成了农村身份认同和城市生活方式认同并存的特有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