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主体性的三点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认识误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和属性,它不仅与主体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客体相联系;脱离开主体与客体,也就谈不上主体性。郭湛教授把主体和客体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他指出:广义的主体和客体,指的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方与受动、被动的一方,因而广义的主客体关系,也就是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动与受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狭义的主体和客体不是以事物之间的作用,而是以人的活动发出和指向为尺度来划分的。在这个意义上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的视角: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属性。它主要表现为:(I)主动性。在主客体关系中,主体的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人,世界的主宰者,它总是从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出发,认识和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追求,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的前提,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和主体地位的确证。(2)目的性。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实体。目的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支配着主体的一切活动,规定着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进程。目的性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泉源。(3)选择性。选择是人的活动的内在环节和实现方式。人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的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比较能够深刻把握价值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论争源起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属性的不同理解。在简要评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利弊、实质基础之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和目的性本质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既坚持主体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又尊重客体的主体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动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所以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不同看法,在于两者各执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的一端.作者进而对主体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基本构成作进一步分析.认为认识结构为哪个时代所接受,就转化为哪个时代把握客体的方式.它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周天楠 《理论学刊》2004,(11):99-102
作为认识论的一个整体性范畴 ,决策理念在认识转化为实践的飞跃过程中起中介过渡作用 ,是决策主体在一定的利益目的驱使下 ,运用现实的约束条件对手段和对象进行意志抉择的过程。决策理念在本质上属于认识领域 ,包含着或设计了将理想客体变为现实的实践步骤和方法。决策理念虽不具有实际地改造客体的作用 ,但它已具有类似于准实践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是对认识活动一个方面或最重要方面的本质概括 ,是主体联系客体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决策理念的认识论属性 ,不仅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内容 ,使这一理论更全面和更彻底 ,而且决策理念的中介属性也更加明确地揭示了认识全过程的辩证本性和有机统一 ,使指导实践活动的决策理念更加正确和合理。  相似文献   

8.
论反思     
作为哲学存在的方式,反思不但以思维为自己的对象,而且以实践为自己的对象;反思不但包括分析型反思,也包括综合型、体验型反思;反思的主客关系模式应扩展到包容交互主体性。反思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其功能集中体现于使人走出思维的误区和认识的盲区,培育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论反思     
孟志国 《唯实》2005,2(8):5-9
作为哲学存在的方式,反思不但以思维为自己的对象,而且以实践为自己的对象;反思不但包括分析型反思,也包括综合型、体验型反思;反思的主客关系模式应扩展到包容交互主体性.反思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其功能集中体现于使人走出思维的误区和认识的盲区,培育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反思     
孟志国 《唯实》2005,(9):5-9
作为哲学存在的方式,反思不但以思维为自己的对象,而且以实践为自己的对象;反思不但包括分析型反思,也包括综合型、体验型反思;反思的主客关系模式应扩展到包容交互主体性.反思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其功能集中体现于使人走出思维的误区和认识的盲区,培育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政治情感与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治情感的本质和特征情感是个性的基本心理要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于客体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而情感就成为主体与其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媒介,具有极明显的选择性和价值方向性,是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价值客体是情感的源泉,价值客体有多复杂,情感就有多复杂,“价值与情感是—一对应关系:情感所反映的事物必定是价值,价值的主观形式必定是情感”犤1犦。从本质上讲,情感就是主体对利益关系或价值关系的一种体验或主观反映形式。“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阶级社会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讨论以来,我国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个相对活跃、繁某和令人振奋的局面。自那时以来,认识论的研究重点由传统认识论的客体性原则转移到了主体性原则,和立体与客体相关性原则,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了一些突破。近一年多的认识论研究仍是沿着这种趋势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认识类型,认识形式,主体认识结构、反映论和  相似文献   

13.
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来审视,社会规律作为人的活动的规律,具有明显的主体性。承认和探求社会规律的主体性,有助于我们在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的本质与特征,更加自觉地按照人的需要建构和控制社会规律,自觉地支配社会历史进程,成为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主人。(一)社会规律的主体性,首先基源于社会对自然关系的主体性。人类社会的产生与  相似文献   

14.
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特征,不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反映,而且也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要求。首先,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看,注重教育客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必要的。时代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现代精神,这是推动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现代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而这种现代精神也就是主体人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是主体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教育客体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要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样一个特定主体,使教学适合学生主体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的需要。其次,应从具体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进行自我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笔者对此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工具、符号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求实》2004,1(3):44-46
人类的认识本质就是借助符号不断超越当下、眼前的存在 ,达到本质化、理想化的观念活动。而符号是通过劳动工具的不断虚拟化达到的 ,从劳动工具的中介进入到符号的中介也就是从实践进入认识的过程 ,符号作为人们约定或制造的中介物使人的认识能独立于物质实践 ,使实践活动的主观目标与客观方法区别开来 ,从而大大提高实践水平。符号的认识意义都超越其物质形式 ,为主客体的分化提供了条件。在语言符号基础上 ,认识发生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化 ,但是它们又以在实践中达到统一为归宿。  相似文献   

17.
刘信波  饶志勇 《党史文苑》2004,(10):111-1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它不仅在教育过程中以客体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育主体,激发教育者的思想和情绪,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发挥主体性作用,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则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社会思想要求内化成个体思想认识,将个体思想认识外化成行为,从而起到主体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实效性不够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在认识上未能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作用。笔者认为,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途径。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成功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客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性。根据人活动的逻辑次序,可以将大学生主体性划分为认知主体性、实践主体性、评价主体性、决策主体性四个维度。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也相应表现在这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从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出发",以分析每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为主要线索,去说明历史,去认识资本主义,去认识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要求从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性质和特点,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从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具体内容这些方面,去认识社会主义,从而将认识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体现。党员主体地位所具有的特征将自己与处于边缘地位、处于客体性地位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区别开来。这种特征体现了主体性所演绎出来的共同属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党员所依托的组织属性,是主体性与共产党组织的规定性的综合。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员主体地位可能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主体性和党的规定性所制约着的党员主体地位,仍然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