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年伊始,人们都企盼着一切都能有个好的开端。但也有事与愿违的,那就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纠纷升级。由于乌克兰不接受俄罗斯将出售的天然气每千立方米的价格从50美元提高到230美元,俄罗斯于1月1日上午10时25分正式停止向乌克兰供气。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俄乌双方各自的态度都十分强硬,互相指责。由于俄罗斯输往欧洲其他国家的天然气管道都经过乌克兰,俄乌之间的天然气之争也使欧盟崩紧了神经,西欧各国都希望俄乌尽快解决争端。实际上,俄乌两国似乎也都不想将事做绝,吵了两天之后,很快就回到了谈判桌上,并且于4日达成了一份为期5年的…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于巢湖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我经常站在家门口的田头旁,望着不远处那条通往县城的公路,扳着手指头数着公路上往来不多的车辆,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坐上一回车,去那遥远繁华的县城看看呢?那时候,农村的生产生活比较传统贫乏,出门靠走,通讯靠吼,吃穿靠省,人们都窝在庄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农民家里最贵重的财产,就是多户按人头摊费合伙购买的一头老黄牛。耕田、犁地、载物、平整场地,一年四季里,村民们都离不开老黄  相似文献   

3.
正田野里满眼的金黄,一阵微风吹来,那饱满的麦穗轻轻地摇曳着,像一个个含羞的姑娘与她深爱的大地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又到麦收时节了,脑海里又浮现出儿时割麦的情景……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割麦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从碾场、收割、打场、扬场,工序一道道的,少了哪道都不行,每道工作又是那么的紧凑、  相似文献   

4.
那个年代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倔强地试图挣脱世事无形的束缚,渴望自己能够支配那不可捉摸的明天,都曾经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下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寻找一方心灵暂时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王庆  张小江 《当代贵州》2009,(16):44-45
走进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票据,让记者悄悄地步入了一个古老而又满含峥嵘记忆的殿堂.橱窗里、墙壁上,陈列着我国各个年代的各类财务票据、银行票据、股票、地契等一系列旧藏品,让记者管窥到一个文明国度社会发展变迁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最早抢占圆明园的是法国人。皇家宫殿被抢劫破坏的悲惨场面令亲历者法国人埃里松感到难受。他看见到处都是跑动着的抢劫人群: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胜利70年了,昔日的抗战英雄多已谢世,健在者也已是耄耋之年,辛集市王庄营村的陈小点老人就是其中之一。91岁高龄的他时常抚摸着院中的老槐树说:"老槐树也有80岁了,就在这个院子里,曾经住过多少革命干部,掩护过多少八路军子弟兵啊!"老人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如数家珍般叫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讲出一串串鲜活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硝烟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7,(10)
十月,金桂飘香,国旗如海,国徽闪光,国歌飞扬。在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里,我的心中充盈着神圣、幸福、吉祥……国歌,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掷地有声,激荡着十三亿颗心。你的每一句唱词都传遍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倾听着那一次次的"前进!前进!前进!进!",我们热血沸腾,高歌猛进。啊,这是最响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河边上,河水不算清澈,但是在那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河水是我们全家人生命的源泉。父亲告诉我那就是巩乃斯河,这条河养育着我的家乡新源县近30万各族人民。当春风吹绿了父母用勤劳的双  相似文献   

10.
伫立在村头,仿佛置身于悠长的时间隧道,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村民的服饰和交通工具外,这里的一切依然如故:隐藏着射击口的碾盘、地平堡、高房工事,曾经暗藏杀机,令小鬼子望而却步;村口那千年槐树,虽已枯死,却依然挺立;那口著名的大钟,孤悬树上,令人荡气回肠。这就是电影《地道战》的实地拍摄地——河北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在全国放映后,使这座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名声鹊起,蜚声中外。其实,冉庄不过是华北地道战的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一个缩影。在千里大平原,像冉庄那样的与敌人进行地道战的村落不知有多少;像冉庄那样的…  相似文献   

11.
燕子     
正不见了燕子,已是七八年的光景。我常在城里觅寻,但每每却都失望了。商场的大厅里它自然不肯去的,那高达十几层的楼顶上,我爬上去了,也不曾见它的窠儿筑着,我也专意到公园过了一次,那水光山色里,也没它的足迹。啊,可亲的燕子,难道你是在地球上灭绝了吗,还是不肯到这大城市里来:这么苦着我,使我夜夜梦着你的倩影和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晨练的小树林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几棵形状怪异的,似“猛兽齐鬼,森然欲搏人”的沙枣树。站在弯曲粗糙的,枝头挂满淡黄色小花的沙枣树前,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沙枣花香,不由使我想起了少儿时沙枣树下那欢乐的时光,我仿佛又回到那久远的少年时代。1959年春,也是一个万物复苏、万木争  相似文献   

13.
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到中国谈判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两大阵营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时期。在这两大阵营中,都有主张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国家,那就是在西方阵营里的法困和在东方阵营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郝珍 《前线》1962,(10)
我从一九五六年被社员推选为生产队长以来,直到现在,已整整干了六年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过不少弯路,碰过不少钉子。我在这段时间里的最大收获就是初步认识到:要当好一个生产队长,办好一个生产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和群众商量,让群众当家做主。原先我对这个问题认识得不很清楚。我想:如果事情都要和群众商量着办,都要听从群众意见,那该多么麻烦。一来没有这么许多闲功夫,再说这  相似文献   

15.
那是6年以前的事了。可是至今回想起来,那些画面是多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强那信任的求助的眼神,强的母亲那焦急的面容,甚至那湛蓝的天空以及我和强的母亲站着谈话的走廊旁花坛里的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都像用数码摄像机录制下来一样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就那么简单地决定了一个孩子兴趣的走向——虽然现在还说不上是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16.
打开中国文学史,没有那一个社会形态,没有那一个朝代,会涌现出新时期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们和男性作家们一起,在社会主义文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播种着,并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本文试就女作家群成才的因素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17.
好花红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11):64-64
20世纪50年代,我有过一段"追星"的小史--在贵阳市南明堂附近,经常能够见到一位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女歌手罗秀英.她是惠水人,在北京的某个歌舞团唱歌.听了她在电台里播唱的歌儿<好花红>,我和同学们都为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所陶醉.并常常尾随在她的身后悄悄模唱.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十年“文革”留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贼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而汗了”。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我有幸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在伟大祖国改革开放、蓬勃崛起、走向世界的光辉年代里成长起来了。我们是党的儿女,在迎接党的90周岁华诞的喜庆日子里,向亲爱的母亲畅叙衷肠。  相似文献   

19.
告诉你一个梦那梦里有你也有我你是草原我是骆驼我把生命交给了你你将远方托付给我告诉你一个梦那梦里有你也有我你是高山我是小河我把欢歌献给了你你用思念维系着我啊祖国伟大的祖国告诉你一个梦梦里梦外都是你和我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有好甜好甜一个梦梦里梦外牢记你的嘱托告诉你一个梦(歌词)@牟耀武  相似文献   

20.
任弼时时的忠诚伴侣、亲密战友琮英英,是我党机要工作的老前辈。她1926年参加革命,1932年开始做机要工作。她,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延安时期中央机要科的工作,直到50年代初才离开机要部门。不久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陈大姐(这是党内、特别是机要部门内,对陈琼英长久以来的亲热称呼)住在一个普通、简朴的四合院里。在打扫得很干净的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圆形花坛。花坛里各种各样的花鲜艳而散发着清香,住室的玻璃窗清洁而明亮,显示着主人的涵养和勤奋。院中那棵饱经风霜雨仍挺拔苍劲的松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