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兴瑞 《求是》2012,(1):52-53
建设先进文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在55年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践行航天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以国为重、忠  相似文献   

2.
雷凡培 《求是》2015,(3):42-4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神舟十号任务团队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航天精神就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崇高精神力量。一、航天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人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伟大成就,也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  相似文献   

3.
正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至2016年,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实现了全面自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07年10月8日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  相似文献   

4.
《求贤》2021,(1):6-7
话题由来1970年4月24日,一首《东方红》响彻寰宇,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征程。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航天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五十载砥砺奋进,半世纪不懈追求。从"曙光"到"神舟",从"嫦娥"到"长征",中国几代航天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从筚路蓝缕走向星...  相似文献   

5.
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当前西柏坡精神在传承中还面临一些问题:石家庄市域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精神融合联动不足,西柏坡精神育人在学校思想教育中体现不够充分,社会价值多元淡化西柏坡精神传承与弘扬效果。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西柏坡精神,需要以石家庄市域文化与西柏坡精神为基础,凝练石家庄城市人文精神;以理论研究和学校思想建设为依托,增强西柏坡精神传承实际效果;以全媒体传播体系为载体,营造浓厚的社会弘扬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辈辈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史,他们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中国航天精神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之魂。"倒计时,10、9、8……3、2、1,点火!起飞!"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六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7.
要言要讯     
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强调,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  相似文献   

8.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共建高校。建校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的航天历史底蕴、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内涵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学校航天博物馆馆长。学校打造了以航天博物馆、人民科学  相似文献   

9.
<正>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坐落在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内,曾先后隶属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办学30多年来,学校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办学、依托工业兴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产学研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等显著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各学科协  相似文献   

10.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3月26日10时15分,江泽民总书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会见载人航天工程试验的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16时51分,“神舟”三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圆满返回。这是一个永载中国航天史册的时刻。大这个时刻,我们想起一个人,一个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2.
图说天下     
正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召开4月23日至26日,以"新起点新征程新愿景"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大会设置各类论坛、科普与成就展等30余项活动,倾力打造集学术论坛、产业盛会、前沿展示、赛事路演、文创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术,深入探讨航天未来愿景,广泛推动世界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08,(10):52-53
自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神舟飞船已经是第七次出征。16年,7次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而从容: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新高度,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洪海涛成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国工匠·为国铸剑"栏目的主人公。当年,该栏目仅在全国选取9位工人进行报道,洪海涛作为千千万万优秀航天人的代表,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洪海涛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特级技师,至今已在航天战线上奋斗了24个春秋,他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善于动脑、勇于钻研,在车工这个平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3,(7):F0002-F0002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6)
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传承和信仰赓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号召全党要弘扬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将包括南梁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等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22,(5):46-47
<正>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平安返航,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人类自古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和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始终没有改变,逐梦九天的脚步一刻未曾停歇。中国航天人以冲天豪情和苦干实干,托举起中国航天的希望与梦想;以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8.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头顶星空,频传佳讯:中国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全人类的“太空家园”,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探月工程拟在月球背面采样、在月球南极“逐水”“中国航天”发展提速,身世界第一方阵。航天发展,动力先行。为中国“飞天梦”提供不竭动力的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又在天地之间,划出了一条怎样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南  肖居孝 《求实》2007,(7):76-78
艰苦的斗争岁月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作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今天,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震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能够振奋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老一辈航天人用实践告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