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17,(4)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追求共产主义最符合时代潮流和中国国情。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颜杰峰 《求实》2006,2(4):11-13
马克思恩格斯以阶级先进论和政党先进论作为建立共产党的立论基础,的是为了把人类引向共产主义。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以所谓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为建党的立论基础,是议会型政党,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有质的不同。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的立论基础,既反对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教条化,又反对以西方政党理论为中心的洋教条主义,要充分研究中国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开创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对幸福的理解、向往和追求,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马克思在年轻时,就树立了比较正确的幸福观。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把个人的幸福和全人类的幸福视为一个整体。他在题为《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的作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为壮丽辉煌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战士,都应当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决不只是对绚烂迷人的未来的幢憬;它是黑暗中明亮的火把,它是把人从渺小引向伟大的桥梁,它是永远回荡在革命者心头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艰苦奋斗的楷模。"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腥风血雨笼罩全国。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到它成立以来不曾遇到过的严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40年中国人的一个重大的观念更新,就是极大地凸显了人的生命价值,亿万人民觉得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生命是奇妙的、美好的、值得享受的,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曾经苦难深重!远的不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如何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时特别强调,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怎样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呢?我们认为,必须按照邓小平的思路去理解和探讨。一在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2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历经"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发展,在人民的经济生活、民主政治、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取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指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政治保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将人民幸福引向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之路,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理论系统,有划时代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元旦贺词中说,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号召各国人民和有远见的政治家,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以人为本,强调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对实现共产主义产生的新认识.对此,必须加强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10.
正五、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它在各种不同的国家,需要经过各种不同的阶段,战胜各种不同的敌人,才能逐渐地最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例如在我们中国,现在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它的敌人是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以及和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买办势力。必须战胜这些敌人,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毛泽东"五七指示"公开发表,如同在"亚洲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红日",照亮了反修、防修的征途。人们以为,"五七指示"不仅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蓝图,也是超越阶级的人类梦想。人们坚信,沿着这条"光辉的道路"前进,我们必将奔向美好的锦绣前程。尽管怀着美好的愿望,但它很快在"文化大革命"中  相似文献   

12.
盛世年华     
正俄国的大作家屠格涅夫曾说:"幸福和美好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一语道破真谛,昨天已过去,未来不可期,美好就在身边,精彩就在眼前。认真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你的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缺憾。人的一辈子不管是声名显赫还是平凡碌碌,都会遇到许多令人怦然心动或细如涓流的美好时刻,只不过这些时刻有许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错过。或者,它发生时,我们  相似文献   

13.
张博 《世纪桥》2010,(5):32-33
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社会,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臆断。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证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正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着充分的证明。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不懈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得以体现:它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它对幸福的科学论断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它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关系的阐述,引导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物欲幸福,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境界;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正确阐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林绪文 《江淮》2012,(8):27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对"美好安徽"的鲜活诠释,建设美好安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无为县紧密结合实际,抢抓区划调整机遇,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为切入点,融入新芜湖,推进新发展,打造幸福无为,为美好安徽添彩。  相似文献   

17.
一、正气是坚定政治信念的体现正气是政治的体现 ,它首先源于坚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只有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是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才会表现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浩然正气。只有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才能始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全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才会永远跟共产党走。当前 ,一些人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出现了动摇 ,感到共产主义遥远而渺茫。他们把个人的安逸看成是人生的最大满足 ,由此滋生出享乐主义 ,甚…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价值理想的形成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长期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结果。只有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价值理想上升到理想信念的高度,并且把其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使这一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第二次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他所说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即向"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发出号召,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幸福"一词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幸,吉而免凶也"。故"死,谓之不幸"。即:活着,是以为幸。幸福的"福"在甲骨文中一边是示字,表示神坛;一边是酉字,表示美酒。以美酒敬神,是向神祈福,神饮了美酒,也就会向人降福。所以"福"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