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少年强,则国强"。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着一代又一代"祖国花朵"茁壮成长,负起时代赋予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中国栋梁之责任使命……为此,有这么几首歌,陪伴和见证了一代代"祖国花朵"时刻点燃心中那团火焰,薪火相传,奋勇向前,拼搏奋斗!它们是: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共产儿童团团歌》、问世于1950年4月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令人难以忘怀。而1978年10月被定为新时  相似文献   

2.
近代思想启蒙者、戊戌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人民领袖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极其重视,先后16次为少年儿童题词。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童们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3.
最近,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高明教授编写了《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四字歌》,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浓缩于400字当中。四字歌合辙押韵,通俗简练,耳熟能详,为中国的历史教育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出现于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家在中国开办的工厂里,经过洋务运动获得初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终于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工人运动中,诞生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讴歌工人题材的歌曲:大革命时期有《工农联盟歌》《五一纪念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填词的《赤潮曲》、翻译的《国际歌》;解放战争时期有《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军歌,它因曲调激昂、雄壮著称于世。但你可知道这首曲子最早来源于德国军歌《威廉皇帝练兵歌》。在中国,它被多次改编,几代传唱。那么,它又是如何从德国来到中国的呢?又如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的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窘境,只有富国强兵。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模仿西方军队的建制来演练新兵,这首德国军歌就在这时被引入中国,并改名为"皇帝练兵歌"(或称"大帅练兵歌")。袁世凯练  相似文献   

6.
<正>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儿童工作,把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中国首部少儿故事题材彩色影片《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备受广大少儿喜爱。这首歌曲由刘炽作曲、乔羽作词,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旋律优美、动听欢快、脍炙人口,歌曲写意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自然风光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情景,抒发了长在红旗下的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这首儿童歌曲  相似文献   

8.
《前线》1987,(6)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少年科学画报》,是一本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少儿科普月刊。她创办于1979年1月,到今年4月,已出版100期。这本刊物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照片,直观形象地向少年儿童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等多方面内容,受到少年儿童、老师和家长的欢迎,被誉为科普园地中的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10.
十面来风     
正电影《侗族大歌》获美国休斯顿电影节大奖当地时间4月16日晚,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举行闭幕式颁奖典礼,由贵州黔东南籍侗族导演欧丑丑编剧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入围并获得两项大奖。电影《侗族大歌》是唯一被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代表侗族题材的影片,影片用24首侗族歌谣,讲述三位侗族歌师之间跨越60年的爱情史诗,以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史诗般的故事、极高的艺术品质以及演员的精湛细腻表演,征服了电影节评审团。  相似文献   

11.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12):37-39
正他是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兆麟的战友,曾率部队纵横松嫩平原打击日寇,是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他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奇迹般地逃脱,所著回忆录《牢门脱险记》建国后发行90万册,成为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经典。他就是被毛泽东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于天放。青春之歌于天放原名于九公,1908年4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白奎堡三道沟于家粉房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9岁入  相似文献   

12.
据《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乐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湖南针对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扼杀湘剧《园丁之歌》,进行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园丁之歌》是从基层产生的一出好戏《园丁之歌》是湖南省1972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中涌现出的一出反映比较好的戏。这出戏最早是长  相似文献   

14.
正一美味可口的黄桥烧饼是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的特产,它结缘于新四军黄桥保卫战,随着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而名扬天下。然而,《黄桥烧饼歌》传唱了75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出自李增援之手,也很少有人知道李增援已经牺牲,而且还是跟凶恶的敌人搏斗到最后的一名烈士。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被尘封  相似文献   

15.
华国锋推荐《园丁之歌》 1972年冬至1973年春,华国锋回湖南时,在长沙看了几场小戏,有《园丁之歌》《送货路上》《两张图纸》.《两张图纸》讲青年干部想盖队部,老年干部想修水库,最后老年干部说服了青年干部,没有盖队部,而是修了水库. 《园丁之歌》原是长沙碧湘街小学师生创作的花鼓戏《新教师》,后经专业作者加工,改名为《园丁之歌》.后又改编为湘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改革开放后,作为一家跨国娱乐集团,迪士尼抢先获准进入中国市场。1986年,中央电视台与迪士尼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米老鼠与唐老鸭》卡通片开始在中国播放,受到了中国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欢迎。卡通片的热映,也让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萌生了在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歌》歌词写于1871年,它是由巴黎公社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的。1888年,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它谱成了曲,从此迅速传遍欧洲,后来成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会歌。今天,《国际歌》已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1920年便有中文翻译,曾在《华工旬刊》等中文刊物上发表,但都有词无曲,无法传唱。配曲的《国际歌》是由瞿秋白首先翻译的,刊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复刊第1期上。  相似文献   

18.
1951年,曾流行一时的《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销声匿迹。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为什么会停播?几张发黄的报纸,将这些疑团慢慢解开,关于这首歌的历史细节令人不禁发出声声感叹。《毛泽东之歌》骤然淡出历史舞台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和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卢肃一起创作了《毛泽东之歌》。歌曲问世后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曦石 《新湘评论》2014,(8):33-33
本期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湘籍艺术家郑小娟的工笔画作品《赶歌图》,作品尺寸210厘米×100厘米。 赶歌,是苗族的传统习俗,流行于湖南凤凰、贵州松桃一带。每当此时,小伙们身带乐器,姑娘们精心打扮,三五成群来到歌场。青年男女结伴歌舞,孩子们追逐嬉闹,老人们畅谈家常,一片欢乐景象。《赶歌图》即用细腻的笔触、逼真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毕业歌》是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所拍电影《桃李劫》的一首插曲。影片《桃李劫》摄于1934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左翼电影阵地——电通影片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影片。电影《桃李劫》描写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一对有社会抱负的、正直的知识青年坎坷的生活道路及其命运悲剧。影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简言之即是:几百年来,中国人民饱受苦难,尤其是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山河破碎,民众流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