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过电视剧《潜伏》的观众们应该还记得:当蒋介石政权兵败大陆时,国民党特务组织保密局也随之土崩瓦解。然而,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在逃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特务,随后还不断向大陆派遣特务。这些特务分子组织反动机构,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3,(2):61-62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白崇禧能征善战、机敏过人,被称为蒋介石的谋士,有“小诸葛”之美誉。晚年白崇禧到达台湾后,于1966年暴亡,是死于急病,还是被人暗害?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在台湾立足的一个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由中国大陆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于风雨飘摇中不仅逐渐在台湾站住了脚,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这不能不引起众多中外学者的兴趣,揭示国民党在台湾立足并取得经济上的成功的原因亦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到目前为止,众多学者的分析仍集中在如下几点: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从大陆带走了价值数亿美元的黄金、银元和外汇以及人数多达200万的科技、工商和管理人才;美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台湾提供了军事保护;美国为建立反对中国的包围圈向台湾开放国内市场等。这些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却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些分析没有涉及到国民党这一在台湾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行为主体,因而不能说明在大陆时由于内部腐败透顶,互相倾轧严重而尽失民心,不具备执政乃至生存能力的国民党,何以能在台湾立足、执政并取得经济上的成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6.
40多年来,台湾国民党政权在岛内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这些因素包括岛内经济机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大陆与台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发展和互动关系。本文试以历史分期的方法,探讨台湾国民党政权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演变为现代资产阶级政权的历史轨迹,分析其通过阶段性的嬗变和异化而完成的系统转型。从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退驻台湾,到1958年8月金门炮战,是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逃台湾到在台湾稳定统治阶段。该阶段  相似文献   

7.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李松林纵观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其对历史的作用充满了二元色彩,这种二元色彩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蒋介石退台后认真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其论点多属偏见与谬误蒋介石遭兵败大陆的沉重打击,退台之初整日闷...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民党政权战后在大陆的迅速败亡,蒋介石曾感慨万分地悲叹:“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蒋氏的自省,为我们研究探讨国民党政权战后迅速败亡的自身原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劫收”不仅急剧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给国民党政权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恶果,使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道德风尚和吏治等各个方面,基本毁掉或严重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以至导致了它在大陆的迅速覆亡.  相似文献   

10.
李松林 《新视野》2001,(4):55-58
自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台至今,海峡两岸隔绝已达50年之久。此间,海峡两岸经历了从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军事对峙到今天这种比较缓和的局面。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回归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以及两岸乃至全球舆论的焦点。回顾两岸关系50年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深入思考,化解两岸矛盾,增进两岸共识,以便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综观海峡两岸关系50年之演变,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即军事政治对峙阶段和开始走向两岸合作与和平统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国民党退守台湾至1978年底中共十一…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但蒋介石集团并不甘心于失败,妄图在西南负隅顽抗。当时,顾祝同残部已逃往四川。胡宗南部30多万人龟缩于秦岭,也准备窜逃巴蜀。白崇禧部退到湘桂两省。蒋介石凭借这些残余军事力量,勾结西南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到台湾孤岛,在风雨飘摇之秋,开始了与大陆的长期对峙。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解放了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的大部国土之后,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土地改革。困居台湾仍打着“中华民国”旗号的蒋介石集团,也于5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场土地改革。同是土地改革,但台湾与祖国大陆所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其土改的  相似文献   

13.
重大决策 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守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后,贼心不死,屡屡出动飞机窜犯大陆,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灾情”最为严重。八闽大地隔三差五便要遭受国民党空军的轰炸。虽然1956年前后,我空军在福建、浙江、粤东地区新建了一批机场,并着手航空兵入闽的准备,但因为种种原因,终未实现。国民党空军利用掌握这一地区制空权的时机,猖狂地将训练空域划到了福建地区上空,以致于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福建的地是共产党的,福建的天是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兵败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依仗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不断派飞机对大陆沿海一带进行轰炸破坏.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公然叫嚣"反攻大陆",进一步加剧了对大陆的窜扰活动,同时美国的军用飞机也不断侵袭中国领空.面对来犯之敌,我空军官兵不畏艰险,积极迎战,英勇歼敌,捍卫了祖国的领空安全,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当局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主要手段。军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死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不仅在军事上展开了殊死搏斗,而且在经济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食盐战和贸易战。货币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和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6.
吴军 《党史文汇》2000,(10):27-31
台湾问题一直是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当前国民党在台已失去执政地位 ,但其 5 0年来的大陆政策 ,依然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认真研究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对大陆的政策 ,对于增强对“台独”的斗争力度 ,实现祖国统一 ,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蒋介石主政时期 :图谋“反共复国”、“光复大陆”1949年 10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国民党并不甘心失败 ,仍以台湾作为最后一块阵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行殊死斗争 ,妄图“光复大陆”、“反攻复国”,并围绕这一总目标 ,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毛邦初斗蒋     
秋思 《党史纵横》2005,(10):49-50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岛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能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度过危机,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一方面是驱逐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以改善国民党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要冻结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精明干练、有可能对其权威构成威胁的挑战者。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争权夺利较大陆时期要激烈得多。蒋介石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位置安插亲信,而个别官场失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最终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胜利与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而告终。历史和人民曾三次选择了中国国民党(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然而它并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逐渐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一切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规律,然而我们对于国民党为何"失道"、如何"失道",却经常不得要领。本文的立足点不在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是聚焦于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从中得出八个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正"十二能人"轰动中日两国军界吴石,解放后台湾当局"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1950年6月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台北马场町。这一案件是国民党退逃台湾后的第一大政治案,震动了整个台湾岛。那么身居国民党当局高位的吴石因何会受到这样的处治,甚至遭到枪杀呢?1894年8月,吴石出生在福建闽县螺洲的吴厝村。他自幼与军事结缘,于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与国民党白崇禧嫡系部队在邵阳县东南面下花桥五龙岭一带连续激战10多个小时 ,歼灭敌军一个团。这就是衡宝战役中的“五龙岭战斗”。1949年10月 ,湘中地区的国民党军被我军紧紧包围 ,当时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特遣其嫡系部队一七一师五一三团从衡阳开往邵阳。途中该团与我四野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多次交火。邵东界岭一战后 ,白崇禧自知已无力与我军抗衡 ,于10月6日在衡阳长官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决定退兵于广西。敌五一三团是一支训练严格 ,装备精良的广西老兵 ,有桂系“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