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省、市、自治区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曾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详细准确地把握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对于"文革"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革命委员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深入研究“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革命委员会”出现之前,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指出:文化革命委员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文化革命委员会不应当是临时性的组织,而应当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各行政区域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8年宪法沿用了革命委员会这一名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婚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婚姻制度及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本文在学者研究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婚姻研究作一个概述,以便进一步更深层次地进行"文革"期间婚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她出生于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清政府选定的第一批"官费女生"留学美国。中华民国时期,她投身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是孙中山的夫人,她被尊为"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1年,她被授予国家名誉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夺权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化大革命"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夺权一直产生着动态的变化。夺权范围由局部扩展到整体,夺权模式由工作组领导演变为不要工作组的群众运动,夺权涵义由撤换部分领导干部发展到整体打倒某一级领导机关。夺权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文化大革命"逐渐深入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终点,是全国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正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庆典。驻中南海警卫部队在国庆前夕接到一个新任务——接待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中央决定在国庆期间邀请1万名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红卫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出席国庆20周年观礼。每一位观礼代表都收到3份请柬:一份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定于一九六九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二)下午七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招待会,请参加。"落款的署名为"周恩来"。另一份红色封面的请柬右面印着毛主席语录,请柬上写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9.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期共产党员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创建以及国民革命高潮期间,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和组织广大民众投身反帝反北洋军阀等革命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共产党组织上和政治上的领导权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一代"风流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早年投身革命,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中,百炼成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任西北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随后,他到中央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国务院工作的得力助手。从1962年9月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习仲勋被审查、关押、监护、下放。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随时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0):13-17
谢富治是一个特殊且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做过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地方和中央高官,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此人思想极“左”,在“文化大革命”中干了许多坏事。他虽然早在“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中1972年死去,但死后仍然没有逃脱历史的审判。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博采》2008,(4):32-35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中,活跃着一个红卫兵头目。他曾经当过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总负责人、北京航空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核心组副组长、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他就是红卫兵"天派"头目韩爱晶。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博览》2005,(2):50-53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我国的政权机关。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那么,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贴出后,毛泽东曾设想仿照巴黎公社的形式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新的国家政权的创建,对新创建的人民政权,是很满意的。他多次同外国客人和我国民主党派负责人谈到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作用和新政权中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认为它是和国民党政权有本质区别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但到后…  相似文献   

14.
《军队党的生活》2008,(6):88-88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必须是掌握军队的阶级.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队作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深,吃了大亏,后来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建了人民军队,同时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南昌起义时,党就在起义部队中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明确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党的组织是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崇高的道德理想演变成空前的道德灾难,需要深刻反思以就鉴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极端的道德人格追求与扭曲的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持续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道德建设革命化的武断粗暴,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与阶级道德压倒一切的伦理失序,否定传统道德文化与否定现代道德价值理念的道德虚无主义,狂热的非理性偶像崇拜与道德榜样塑造的"雷大雨小",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并尽可能避免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天地》2008,(5):38-44,56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中国政权机关。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来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党是国民革命时期除国、共外的第三大政党。国民革命初期,在法国的中共旅欧支部与同属革命阵营的青年党实现了低限度的合作。青年党于1924年移师回国后,共、青两党也都曾有过寻求合作的言论和行动。然而,由于两党政治主张、革命策略的不可调和以及青年党的在国民革命中的"不行动",导致了中共将青年党定位为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两党关系也因之逐渐恶化。国民革命后期,为了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共、青两党关系升级为主义、组织与活动上的全面对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是在中共领导之下,由宋庆龄担任主席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性革命组织。本文对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的筹备和成立过程、《对日作战宣言》的发表等重要史实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历经10年的“文化大革命”,就福建省而言,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发布到1968年秋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为第一阶段;从开展“斗、批、改”到1974年秋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改组为第二阶段;从1975年的全面整顿到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路阳 《唯实》2011,(10):12-16
"文革"时期,"文化革命委员会"这一类群众组织,最初是在工作组领导下建立起来领导运动的组织形式。工作组撤出后,毛泽东提出新建或重组这一类组织机构的问题。这一类组织被指定为在各单位领导和推动运动的新机构和组织形式。随着运动发展,这一类组织机构并没能发挥预想的作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