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如旅途,有平坦也有坎坷,有快乐也有迷惘。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曾经迷惘过。那一年,我高中毕业下乡到铁岭农村插队。记得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我从青年点回到沈阳探亲,得知父亲因“反林彪、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判刑10年。当时我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今后的路该如何  相似文献   

2.
高尚的情操     
1965年7月 ,怀仁县划归雁北地区。8月10日 ,原左云县委书记关毅同志接受荣调 ,风尘仆仆来到怀仁走马上任。关毅同志到怀仁时 ,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上衣 ,一条军用黄裤 ,像是一位转业军人 ,干起工作来也确有解放军雷厉风行的作风。他虽然来雁北工作了七八年 ,但是晋中汾阳的乡音还很浓。说起关毅同志 ,有一桩事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里。1968年10月 ,他的大儿子关寅成高中毕业后 ,响应国家的号召 ,插队在金沙滩公社安宿町村。寅成插队到农村 ,并不因他是县里“头号走资派”的儿子而受到人们歧视。当时县里批斗风已经减弱 ,他始终认…  相似文献   

3.
我叫孔令军,是九台市放牛沟镇黑林村二社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27岁。1990年高中毕业后,我带着高考落榜的惆怅,只身到省城长春打工。我曾当过力工、施工工地工长,一干就是4年。我目睹了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认为将来经济发展起来后,经济的繁荣将会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回到农村广阔天地将会大有作为。为了给乡亲们趟出致富的路子,实现人生的价值,我辞了工长职务回到家乡。 经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我发现蔬菜生产的前景比较乐观,还可以带动附近的乡亲一起致富。为了尽快掌握种菜技术,我购买了许多科技书,还经常去城郊向…  相似文献   

4.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5.
毛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一名罪犯。昨天,还拥有华丽宽敞的办公室,坐着“奔驰”拿着手机,气宇轩昂地做着上千万的生意。今天,却不得不抛下妻儿家室,拥挤在狭窄的号子里。(一)毛明自小聪明伶俐,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在临潼县谭家乡插队一年后,便光荣地参...  相似文献   

6.
72岁的老党员李银一大早就出现在山西广灵县到河北阳原县的斗板盘山公路上,他艰难地把一块大石滚到路旁,又在坑洼处垫上沙土,这串动作他已经连续重复了近3年,12公里山路被他独自一人平整一新。李银是广灵县斗泉乡一斗泉村人,1970年入党,他在村里被称为“活雷锋”,热衷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好事。该村附近的斗板盘山公路沿线有多家煤矿,是广灵和阳原两县10多个村庄进城的必由之路。这条路靠大山、临深沟,年久失修,路况极差,事故频发。2001年,老党员李银目睹一起车毁人亡事故后,就下定决心,要趁自己身板硬朗,把这条路修一修。三年来,老李一把…  相似文献   

7.
唐守正 《湘潮》2010,(7):1-1
<正>1941年,我出生在湖南邵东。从小,我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数学,从小学到中学,数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高中阶段,我对物理也产生了兴趣,既憧憬着将来成为一名数学家,也向往着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理论物理学家。1959年,高中毕业后,  相似文献   

8.
1963年,我高中毕业后到四川省泸州汽车修理厂培训。我的梦想是造汽车,当时最想去的是位于大足县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重庆红岩汽车制造厂)。不想两年后,我却阴差阳错地来到长安机器制造厂。  相似文献   

9.
茶陵,是我热爱的故乡。我出生在北京,从孩提时代到高中毕业一直在北京生活、学习。至今40年的军旅生活有25年在北京度过。我的父亲段苏权在茶陵出生、成长,14岁时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由此踏上革命道路。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天回到家乡茶陵寻根问祖,这个梦想直到前几年才实现。第一次回茶陵,是2005年5月23日,我带部队到茶  相似文献   

10.
1938年9月,日军集中兵力人举进攻我晋察冀根据地。我们八路军359旅718团集结在平型关和灵丘之间的东河南镇。12月下旬的一天,旅部命令我团和教导营、骑兵大队,在广灵以北50多里的张家湾伏击敌人。719团在广灵城西截断敌人退路,以消灭从广灵出发增援灵丘的一个日军大队。  相似文献   

11.
治中共党史,我是半路出家。在中学时代,我在家乡江苏省扬州中学读书,读到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当时我参加革命心切,没等高中毕业就参军了。1952年,考进了华东军区文化师范学校语文系(在南京)。毕业后留校任教,当语文系教员。1958年,我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文化教研室当教员。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被借调到解放军报社9个月,在文艺评论组当编辑。回到高等军事学院后,我因对一派打倒高等军事学院政委李志民和院内大多数中层领导干部不满,而参加了与它对立的另一派。这样就站错了队,因而于1968年被调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  相似文献   

12.
入夜,我在宽敞漂亮的卧室里久久难寐。回忆我 40多年成长的历程,我深切感到:党是阳光我是花,是党培育教育我成长,使我从一个贫穷的土家族娃娃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处级干部、一个大学教师。没有党,就没有我土家族娃娃的今天 !  1958年我出生在怀化溆浦县麻阳水乡一个贫困的土家族家庭。象我这样一个家境不好、兄弟姊妹多的穷孩子,要读完高中不是一件易事,是大队党支部的关怀、乡亲们的资助,我才顺利地高中毕业了。 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从事农业劳动,正当我为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大队党支部旺书记不顾"双抢"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故事     
在我生命的记忆里,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20年争取入党的经历,而且非常愿意将我的故事告诉大家。 我8岁加入少年先锋队,刚满15岁加入了共青团,到1974年17岁时,我就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便暗下决心,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党来安排。 1975年春天,我和其他高中毕业生一起,到陕南宁强县的一个公社插队。那个时候,出身于工人家庭的我,很快就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重活脏活抢着干。一年中在田间劳动就达350多天,被评为县里“大干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之后,我又被聘到一所九年制学校教书。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教学,就连母亲生了重病,也没回去探望。我被评为县里的先进教师。然而,  相似文献   

14.
戈代 《党史博览》2012,(6):22-25,29
周恩来:"一次试验,多方受益" l960年8月,我从河南省新乡市一所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哈军工学习.这是一所高度机密的学校,我们入学进行政治审查是按绝密标准进行的.当时不仅审查了我高中三年的全部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和身体状况,还审查了我家三代的历史. 1964年10月10日,我吃过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突然有个同学跑过来告诉我:"快到系主任办公室开会,有紧急任务."我问:"什么紧急任务?""不知道,快去吧.这是系里直接点的名."这个同学不容分说,拉着我就直奔系主任办公室.  相似文献   

15.
开车的记忆     
1975年秋,我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营单位学开汽车,从那时起。便与汽车结下了缘。在那个年代,司机可算得上是备受人们羡慕的技术工了,加上经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更是成为众多年轻人青睐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老家     
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我回老家的次数不少,但印象最深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在1977年的春天我高中毕业,一次是2008年的正月参加我表姐儿子的婚礼。这两次间隔的时间整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17.
年轮随想     
大江 《党课》2008,(5):105-105
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插队;最常干的农活就是为树木整枝,去除那些冗枝赘桠,好让主干更好更快地成长。那时候村里树木成林,生产队搞基建时,就抡起木工锯伐几棵大树。当树干随风轰然倒下时,树桩上的年轮便清晰可见:那一圈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清楚无误地记载着树木的成长过程:纹理疏一些的是朝阳的一侧,密些的是背阳的一侧;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老师:我是一个农村青年,党员,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农闲就到外地打工。前几年,我开始尝试自己创业。我就说说我的创业经历吧。一开始,我在村里办了个家庭养殖场,养殖火鸡。之所以选这个项目,是因为听人说火鸡饲养成本不高,效益却不错,而且提供鸡苗的公司还和我签订了代销合  相似文献   

19.
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一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非常广泛的政治口号。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1972年,我初中毕业于九江市第二中学后,便待业在家,成了一名"待业青年"。待业期间,我在长江之滨的水岸码头当过搬运工,整天做着抬石头,扛木材,装卸砂石、煤炭等临时性的杂工,每个月能挣几十块钱的收入,补贴家用。1975年隆冬的一个傍晚,正当  相似文献   

20.
路的变迁     
国庆50周年前,我从玉溪乘一辆崭新的桑塔拉轿车回易门办事。清晨出发,沿昆玉高速公路,不到20分钟便到了刺桐关,往左一拐直奔宝丰,驶往易门。车在平坦的山道上飞驰。看着眼前的山山水水,欣欣向荣的村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我思绪万千:40年前跋山涉水,多次奔忙在这些山间羊肠小道上的悠悠往事历历在目。那是1956年金秋,我初中毕业,背着行李从易门到玉溪上师范学校。当时玉溪地区只在地区办有师范和农校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和一所高中。上高中和中专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