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20,(1)
正197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旅欧通信》,收录了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采写的旅欧通讯。当时,周恩来被天津《益世报》邀请为特约记者,曾用周恩来、恩来、翔宇、周翔等名字,从遥远的欧洲发回56篇旅欧通讯,先后在《益世报》上刊载,有的也在天津《新民  相似文献   

2.
1920年11月,周恩来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真理,远赴欧洲留学。旅欧期间,他作为天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共计五十多篇、二十余万字。围绕当时国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周恩来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进行了深入报道,显示出周恩来高超的新闻素养。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陈毅,生前一个是总理,一个是元帅,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曾写过报告文学呢。1920年末到1924年夏,20来岁的周恩来在德国和法国住了3年多。他一方面在华工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的地区发表演说,传播真理,一方面拿起笔来,连续写了50多篇旅欧通讯寄回国内,发表在天津的《益世报》上。  相似文献   

4.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周恩来是天津学生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了指导天津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7月21日,由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创刊号上,周恩来发表了《革新,革心》的社论,提出了改造社会和自觉改造思想的主张.此后,他以飞飞的笔名,写了很多文章,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9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至62号,因其指导革命青年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遭北洋军阀警察厅的干涉,被迫停刊.10月7日复刊.1920年初终刊.1920年1月20日,由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社社刊《觉悟》出版.创刊号上的《觉悟》与《觉悟的宣言》为周恩来撰写.《觉悟》以唤起学生的觉悟,寻求改造社会之途径为宗旨.因遭军阀政府迫害,第二期未能付印.  相似文献   

5.
1947年9月,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上刊出一则其主编沈从文的启事:"有个未识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醯’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做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位作家卖20张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  相似文献   

6.
陈青娇 《世纪桥》2011,(15):16-17,34
从1920年12月到l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赴法勤工俭学三年半,利用《益世报》、《少年》和《赤光》等报刊阵地探求革命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并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5,(6)
<正>黄爱,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今武陵区)芦荻山乡黄爱村。1913年秋,考入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19年2月,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在天津学联执行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与周恩来并肩作战。他将名字改为"爱",以示时刻不忘爱国。9月,他被周恩来邀请为"觉悟社"第一批社员。1920年1月,他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几个原则(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周恩来即送刘,彭、罗核阅后,再送邓核阅。这是周恩来在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上的批示。标题是编者加的。拟同...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2,(3):45-45
1、《益世报(一九一五年十月一一九四九年一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相似文献   

11.
周妈的故事     
周妈者,湘中名士王闿运之老妈子也。一个能干、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没名,有姓。王大名士老年丧偶,却一直未能续娶,起居之事,全仗周妈。当时上海的《时报》刊有《周妈传》,说王闿运若无周妈,"则冬睡足不暖,日食腹不饱"。而天津的《益世报》则刊登王闿运言曰:  相似文献   

12.
<正>1919年9月,觉悟社在天津成立,蔡元培辞职后再回北大任职,冰心的处女作在《晨报》连载……觉悟的青年正谱写着一篇篇奋斗的华章。周恩来为什么化名"伍豪"1919年9月2日,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上,周恩来与郭隆真、张若茗、谌小岑等7名刚刚被释放的学生,热烈地交谈着。郭隆真提出,以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等男校为主的"天津学生联合会"和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主的"女界爱国同志会"应当紧密合作。张若茗提出两个团体要合并起来。周恩来进一步主  相似文献   

13.
正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2月8日,毛泽东在中宣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4月3日,中宣部发出经过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指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即"第一个四三决定"。5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任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6月8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16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经毛泽东审阅的《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14.
1934年6月20日,天津《大公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重要新闻:《大沽口外惊人劫案——顺天轮被匪骑劫,中外旅客数十人被掳.各方派舰侦匪无端倪》;《益世报》也以《大沽海面一幕惊人恶剧——一处女航中,英“顺天轮”遭骑劫》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京、津、沪备大报纸都纷纷报道了“顺天轮”被劫事件,英国《伦敦日报》也相继转载。之后,《大公报》等备大报纸都在进行跟踪报道。筹谋策划这一震惊中外的“顺天轮”事件的,就是沾化传奇人物傅瑞五。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也是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本刊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六大会议记录稿中,选登未公开发表过的周恩来的报告和发言,并将周恩来1944年3月在延安中央党校的报告《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节录附后。为保持文献原貌,编者除对个别文字作必要的技术性订正外,其他均依原样,未作改动。字迹模糊不清的加□,明显的错、漏字加[],衍字加〈〉。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到旅欧时期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撰写了约70万字的论著,其中大部分是在新闻报刊上发表的。他这一阶段直接参与了《敬业》、《校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少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8,(3):52-52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两人逐渐相知、相爱。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当着许多朋友的面,他们宣布:把“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作为相伴终身的准则。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这种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空,令人动容.给人以永久的启迪与教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苏联协助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谈判。这是他在赴苏途中写给妻子的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19.
刘久洲及他身上留下的枪疤2004年7月26日《书刊报》头版上刊有一篇摘自《科学生活报》的文章———《周恩来八次历险》(以下简称《历险》)。该文章虽只是提纲式地记述了周恩来一生中的八次历险,却多处与史实违背。关于长征患病《历险》说,“红军长征途中,一天晚上周恩来发烧至摄氏39度以上,昏迷不醒。当时医生不在,药也没有,警卫员只好用冰水给他冷敷。几天后,他竟然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周恩来的这次历险,笔者曾经深入调查过,并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干休所找到过当年长征路上为周恩来治病的李治将军。此外,笔者手头还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郑…  相似文献   

20.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伊始,发展同苏联的外交关系,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其间,根据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约定,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问题与苏方进行具体谈判。毛泽东、周恩来回国后,中苏贸易谈判继续进行。本刊2005年第2期曾以《周恩来1950年访苏文献选载》为题,重点刊发了1950年1—2月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一组文献,这里再选发中苏谈判过程中周恩来代中共中央、毛泽东和以他本人名义起草的关于中苏贸易协定谈判等问题的部分电报、批示,以飨读者。这些电报和批示,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二册,电报、批示中的别字、漏字分别用〈〉、[]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