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7周年前夕,我们一众史学爱好者组成考察团赴赣南闽西参观考察。笔者有幸随团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长汀,考察团一行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并参观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走出纪念馆,左侧一方巨石泰然静立于草坪之上,其后是三棵长势正茂的木棉树。巨石撕裂般地交织着暗红色的纹线,正面上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八个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瞿秋白主编的一些党报,《红旗周报》和瞿秋白的关系不是太紧密。《红旗周报》发表瞿秋白的文章不到20篇,且篇幅大都较短。但是,瞿秋白是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才逐渐开始在《红旗周报》发表文章的,这是瞿秋白在党内遭到批判被边缘化后为重新适应"左"倾中央而做的最后努力。《红旗周报》见证了瞿秋白的努力,最终也以一篇社论和一篇署名文章宣告瞿秋白希望的彻底破灭。而《红旗周报》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初停刊。瞿秋白政治生命的基本终结和《红旗周报》的停办,伴随着中央红军的长征,正象征着"左"倾中央极端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给予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正>《候补执行委员瞿秋白对于八月十九二十两天之中央全体会议议事录之声明》,是瞿秋白,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批评、反击国民党右派攻击的重要文献。杨天石《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2期;《党史纵横》2001年第12期),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第一次披露了这一文献较为详细的内容,并作了深入的解读。因不少大陆学者看不到瞿秋白的声明的原文,于是谈瞿秋白的声明只能引用杨天石的文章,如刘小中等《瞿秋白年谱  相似文献   

5.
正《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密写的遗嘱。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从狱中发出的信,几乎都加了密,如他被俘后写给鲁迅和周建人的信用的是化名、暗语,采取了周密的安全措施。作为遗嘱,瞿秋白更是充分发挥其语言文字才能,留下了诸多关键词作为导读。标题、引言与序言的解密读懂了《多余的话》的标题、引言与序言,也就进入了读懂瞿秋白遗嘱之门。(一)标题:多余用"多余的话"作为遗嘱的标题是瞿秋白的深思熟虑之选。"多余"通常理解是可有可无甚至累赘之意,但《辞海》对"余"的解释是"剩"。于是"多余的话"也就成为  相似文献   

6.
青年瞿秋白曾经受到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存在思想交集,这为瞿秋白转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到达俄罗斯之后,瞿秋白发现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调和不可能,最终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变。之后,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主张进行了细致分析。他认为,从阶级本质看,民粹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式的革命主义";从思想特征看,是"农民式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俄罗斯民粹派的革命实践,瞿秋白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评析,认为民粹主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力量,没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失败是必然的。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分析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着眼于中国也是农民国度这一国情,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教训,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15):66-66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瞿秋白在福建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人抓捕。国民党对他刑讯逼供,百般引诱劝降。任凭敌人在耳边聒噪,瞿秋白平心气静地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当敌人劝降无果决定杀害他时,瞿秋白伏案挥笔写下了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  相似文献   

8.
《世纪风采》2020,(4):F0002-F0002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延陵西路188号,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原为瞿氏祠堂,由瞿秋白祖父瞿庚甫等在光绪年间捐资修建,是常州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建筑。1912-1916年间,瞿秋白一家曾寄居于东厢房。纪念馆位于故居东侧,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纪念馆以"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生平事迹展"为题,展厅面积500平米.  相似文献   

9.
<正>学者梁衡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评价瞿秋白时说:"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只要你翻阅一下有关瞿秋白的资料,你就会发现这话没错。因为在中国文字改革事业中,瞿秋白就是伟大的先驱者之一。瞿秋白的母亲姓金,名璇,字衡玉。金家是世代相继的官宦望族,瞿秋白的母亲从小就聪明伶俐,又爱读书,文史诗赋都有修养,未出嫁  相似文献   

10.
正青少年时期写的《咏菊》诗和《哭母》诗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父母的影响下,瞿秋白从懂事起就认真学习。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十四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即写了一首嵌入自己名字的五绝《咏菊》,诗曰"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在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的同时,又巧妙地在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字,即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出生后,因  相似文献   

11.
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死后由烈士变成了"叛徒",被掘墓鞭尸;同时冤及四位女性,引出四大冤案。英勇就义留美名 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死后由烈士变成了"叛徒",被掘墓鞭尸;同时冤及四位女性,引出四大冤案。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曾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1年1月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1934年2月到中央苏区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初,瞿秋白从瑞金出发,经福建到上海转香港治病…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最近公布的档案中有一封信,即1925年1月26日瞿秋白致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信①,其中谈及中共"四大"解决了党内意见分歧--陈独秀、蔡和森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瞿秋白之间产生的矛盾,分析这封信的内容,有助于了解中共四大前后党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后,中央两湖巡视员罗亦农因反对"无动不暴"的盲动错误思想,被中共中央免去职务。但是瞿秋白在听取了罗亦农的"答辩"和申诉后,及时自我反省,给罗亦农"平反"。"罗亦农事件"的妥善解决,表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左"倾盲动中还存有一份可贵的清醒,在推行"组织惩办"的同时还强调党内民主。而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清醒之人,对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给予了有力帮助。"罗亦农事件"被妥善解决的过程蕴含着一些值得总结和回顾的历史经验,如在反倾向斗争问题上不能非此即彼,左右失衡;在对待党内纷争问题上不能非是即非,要建立起解决党内矛盾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1933年7月的一天凌晨,一阵急而响的敲门声吵醒了鲁迅夫妇。他们仔细一听,是瞿秋白。忙打开门,只见瞿秋白夹着一个小衣包,仓促地走了进来,这是瞿秋白第3次紧急到鲁迅家避难了。原来,在上海的江苏省委机关被敌人发觉,牵连到瞿秋白  相似文献   

15.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16.
一1928年,莫斯科。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瞿秋白在演讲中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  相似文献   

17.
正瞿秋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4年2月正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简称教育部)部长兼该部艺术局局长,开始领导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瞿秋白领导了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审定通过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等一系列关于戏剧活动的规章制度,为苏区戏剧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功绩永载人民戏剧史册。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虽然很早就开始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但他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根据瞿秋白个人的叙述,他自认是"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18.
<正>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年仅36岁。在瞿秋白36年的短暂人生中有颇多传奇,1923年夏,他到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并成为上海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出众的授课才能"征服"了在上海大学读书的一位土家族女生的芳心,随后,二人开始了一段短暂、传奇的婚恋。她与校长的精彩辩论慑服了同学丁玲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为开创中国革命的大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以至整个的生命,作出多方面的卓越贡献".限于篇幅,本文只记述瞿秋白把<国际歌>翻译、介绍和传播到中国来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自研究瞿秋白那天开始,瞿秋白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就进入我的视野,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研读了瞿秋白在1935年5月22日写下的《多余的话》,广泛寻找并研读了学界对瞿秋白《多余的话》的诸多评论。《多余的话》让我一次次越读越感动,深惜烈士之不幸;有些评论则让我越读越难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