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部有两位蜚声中外的姐妹外交官:姐姐龚普生,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司长,联合国问题专家;妹妹龚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新闻发言人。姐妹俩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致力于我国外事工作,被誉为外交战线上的"姐妹花"。燕京大学成为人生转折点龚普生、龚澎出身名门。其父龚镇洲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  相似文献   

2.
龚澎新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松都 《党史纵横》2005,(12):18-20
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龚澎,安徽合肥人,1914年10月10日生于日本横滨,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延安马列学院第一批学员;1938年9月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1940年在重庆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担任周恩来同志的外交秘书兼翻译;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1970年9月20日去世.她与丈夫乔冠华生有一子一女.本文作者为龚澎之女.  相似文献   

3.
乔冠华归龚澎领导 乔冠华和龚澎是中国外交战线上著名的伉俪外交家。 1939年4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宣传组成立,周恩来的新闻秘书龚澎成了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4.
龚澎,一个在人们心中还感陌生的名字。然而,她曾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出生在日本东京湾最大的港口城市横滨。龚澎的父亲龚镇洲(1882~1942年),原名龚镇鹏,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的革命党人,曾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第35旅旅长,领导过著名的江苏靖江起义。根据佛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说法,他已为一岁的大女儿取名“普生”,又为新生的二女儿取名“慈生”(学生时代改名“维航”,在奔赴延安的时候,因敬仰革命先烈彭湃而更名为“龚澎”)。31岁的龚镇洲也许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的这两个女儿都成了新中国著名的女外交家。大女儿龚普生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社会事务部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二女儿龚澎,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女外交家。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上,除了人们敬仰的周总理外,还有两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家,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和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陈毅潇洒、大度而又幽默,是位具有大将风度的外交家;乔冠华思路敏捷且文才横溢,是个有着才子风度的外交家。他们长期共事,配合默契,各显风采,为制定新中  相似文献   

6.
提起乔冠华,盐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提到龚澎,殊不知她是当年乔冠华的贤内助、新中国杰出的女外交官,并以“全世界新闻界最著名的妇女”之一而蜚声海内外。40年代,她与乔冠华结为夫妇,曾深得周恩来的赞许。 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在香港从事抗日文化工作的乔冠华根据党组织安排,撤移到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撰写“国际述评”,专门从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此时他已近“而立”之年,但仍孑然一身。到周恩来主持下的“八办”工作  相似文献   

7.
志同道合 横溢才与情 自抗战时期就追随周恩来并任其英文翻译和秘书多年的龚澎,祖籍安徽合肥,父亲龚镇洲先生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革命党人,母亲徐文女士即系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二次革命失败后,龚镇洲遭袁世凯通辑,亡命日本。1914年10月10日,龚澎生于东京湾西岸、日本最大的海港横滨。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龚镇洲一家始得以返回祖国。1928年她与胞姐龚普生同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1933年夏,学业优异的龚澎跨进了燕京校园,很快成为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战斗洗礼,龚澎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正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才女外交官。她英文极棒,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品貌出众,善于交际,被誉为"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她的两任丈夫均为德国"海归",一位是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刘文华,一位是曾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让我们打开史册,看看这位才女外交官与她的两任"海归"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国外交史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名字。在人们还不太明白礼宾司是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穿着西安的羊皮大袄到外交部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礼宾司司长,并先后任非洲司长、西亚非洲司长及驻几内亚、加纳、菲律宾、英国大使。他就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不会被忘记的人物——柯华。 1999年岁末,伴随着新世纪脚步的临近,记者来到原驻外大使柯华的家里,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置身于宽敞的客厅中,听柯老娓娓道来,记者仿佛走进了柯老那丰富多彩的记忆长河……  相似文献   

10.
余人 《广东党史》2000,(5):26-28
了解中国外交史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名字。在人们还不太明白礼宾司是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穿着西安的羊皮大袄到外交部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礼宾司司长,并先后任非洲司长、西亚非洲司长及驻几内亚、加纳、菲律宾、英国大使。他就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不会被忘记的人物——柯华。1999年岁末,伴随着新世纪脚步的临近,记者来到原驻外大使柯华的家里,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置身于宽敞的客厅中,听柯老娓娓道来,记者仿佛走进了柯老那丰富多彩的记忆长河……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曾4任驻外大使,3任外 交部司长。在此期间,经他谈判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就有4个:加 纳、马里、菲律宾、泰国。并参加了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首脑会 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直接指导过柯华的工 作。柯华是新中国许多重大外交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在他身 上,几乎凝聚了一部新中国的外交风云史。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横》2008,(5):33-39
乔冠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那独有的才气与风度令人折服,尤其是他在开拓新中国外交事业方面,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和骄人的业绩。而他晚年政治生涯中的迭宕起伏却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龚澎(1914—1970),女,安徽合肥人,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龚澎是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乔冠华是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著名的外交家,他才华横溢,思路敏捷,深得毛泽东的赏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点将”乔冠华,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让他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乔冠华不负毛泽  相似文献   

17.
正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1938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香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做外事工作,有幸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他在外交舞台上活跃了20余年。其才干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成为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让我们打开史册,领略一下他外交生涯中的几个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2月,章含之在经历了婚姻的挫折之后,终于与乔冠华结为伉俪。而在婚后不久,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曾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乔冠华却神秘地消失了。章含之在《我的爱情归宿》一文里,向人们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之一是在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指引下,中国从百年屈辱中站起来,以大国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并努力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深情地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明确宣示新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此,1950年代的中国外交,按照中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总结,大致可以称为"一边倒"外交。  相似文献   

20.
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