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但当时由于对各军的序列和番号没有做统一规定、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畅以及部队发展的反复等原因,各地工农红军番号设置颇有重复,先后出现了三支红四军,一是朱德、毛泽东创建的红四军;二是湘鄂西红四军;三是鄂豫皖红四军.后来,三支红四军逐步发展成了红军三大方面军.  相似文献   

2.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还是在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央都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1929年11月23日,红四军重占河州。时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兼政治部训练部长的谭政,得知毛泽东要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陈毅叫谭政派一个连的武装前往上杭蛟洋接毛泽东回来。部队出发后,他又叫行政后勤部门为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安排一套宽敞的住房。 谭政随毛泽东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以来,红四军虽然取得了首战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卓著成绩,但也打过一些败仗,暴露出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问题。1929年6月22日在龙岩县城召开的红四军“七大”,毛泽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4,(12):F0003-F0003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为了克服军队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相似文献   

5.
开国上将萧克,是目前惟一健在的参加过红四军"七大"和古田会议的历史见证人。他写的《回忆红四军党的"七大"》一文,以忠于史实的态度,真情地回顾了红四军"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经过和主要内容、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红四军"七大"及重要意义。这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6.
1928年6月,红四军在毛泽东委员和朱德军长的率领下,解放了我的故乡——江西省永新县城。在庆祝永新解放的祝捷大会上,我首次见到了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当时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消息传开后,国民党反动派惴惴不安,他们调兵遣将,向我新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为粉碎敌人“围剿”,我红四军主动出击,在永新县南乡的龙源口、七溪岭,出其不意地消灭了进犯的赣军两个师大部,一举解放了永新城。龙源口之战是朱、毛红军合编为红四军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为庆祝红四军首战大捷和永新解放,红军和当地县委决定在永新城召开万人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7.
<正>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2月20日在瑞金大柏地歼灭了尾随之敌刘士毅团800多人,打开了进军赣南的良好局面。随后,红四军  相似文献   

8.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还是在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和中央都存在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1931年8月,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率红四军攻克英山后,根据实际情况,转兵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作战,1个月内以5个多团的兵力,取得了歼敌6个多团的辉煌胜利.但这违背了张国焘要红四军东出太湖、潜山,攻打安庆,威胁南京的冒险计划.张国焘四次给徐向前、曾中生去信,要红四军"迅速回来".第四封信是1931年8月27日发出的,信中严厉指责红四军南下蕲黄广的行动,"不是为中央分局的个别策略路线问题的分歧,而是原则上路线上的分歧",并要红四军"接信后火速回来,不能有丝毫的停留".本文所说的<红四军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信>,就是指红四军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回信.本文试图对该信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0.
1929年,在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红四军党内及其领导人之间对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等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同时,由于红四军及其党的组织,以农民及城市无产者等为重要成分,而且又长期在农村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中进行活动,产生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诸如单纯军事观点、游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个人主义、极端  相似文献   

11.
1929年初。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利用国民党爆发蒋桂战争、粤桂战争的时机,在赣南、闽西打出了一片新根据地。但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红四军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并演变成红四军内部的一场大争论,进而导致了毛泽东在7月离开红四军到地方工作。离开红四军的140天,是毛泽东人生的一段低潮。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和康克清在闽西汀州喜结良缘,成为革命的终生伴侣,这一段感人的故事,至今在闽西广为流传。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进入闽西,在长岭寨一举歼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占领了汀州城。红四军司令部设在汀州城内的  相似文献   

13.
红军初创时期,经验不足,兵员成分复杂,尤其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占了较大比例,必然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反映到红四军的党内来.而且,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因与红四军信息沟通不畅,所作的一些指令也并不十分切合红四军的实际.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二月来信",中央来信未能正确估量全国的客观形势和红军的主观力量,要求红四军分小分散,还"深信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以免"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于4月5日给中央复信,直截了当地称中央"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都太悲观了".提出要"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但是,"二月来信"在红四军中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引起了思想的混乱.特别是从苏联回来的刘安恭,一到红四军就担任了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一跃而为居于陈毅之上的红四军第3号人物,他一上任就作出了前委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的决定,从而促发了关于建军原则的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4.
一、第一部建党建军纲领在上杭诞生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古田曙光小学召开,这次会议解决了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性问题,确定了建党建军原则,不仅为红四军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全党全军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四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袁文才袁文才、王佐及其所部,曾对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安下了家,站住了脚。袁、王所部被改编后,袁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团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32团团长、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等职。王佐曾任工农革命军第2团副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可以说,袁王二人为创建和保卫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担负着湘赣边界党政军重要职务的袁文才和王佐,却由于湘赣边界特委某些…  相似文献   

16.
红四军组建于井冈山,开始下属建制单位是团.但是随着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四军的建制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团改为纵队.为什么会发生建制的变化?它又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会议上制定改编计划的?看了这篇短文后,或许能从中得到点启示. 一、红四军南下进入寻乌1929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红四军主力曾三次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寻乌县,发动群众,扩大武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颁布了《革命军队管理教育七条原则》,这些已为人们所共知.而红四军主力第一次进入寻乌时的圳下战斗失利和罗福嶂改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孙伟 《党的文献》2018,(4):54-60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岁月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井冈山的物质条件、东固的斗争经验和赣南、闽西的实际情况,决定红四军主力不打回去,留在赣南闽西发展,由彭德怀率小部分兵力打回。第二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形势与之前相比有较大不同,如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日趋形成,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已经同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等因素,决定不派红四军主力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小五井等地。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合理的,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下井冈山也是必要的、符合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8.
连城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之一。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福建省连城县的新泉,并开展为期10天的整训。这是我党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民主整军运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正规的政治、军事整训。整训期间,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预备会,并在新泉望云草室起草古田会议决议(草案)。这次整训不仅为红四军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为清除党内、军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迈开了坚实的步伐,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九年初,红军第四军为了击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向赣南、闽西进军。三月至六月,红四军先后两次入闽,与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地方武装相配合,消灭了闽西主要的反动武装,相继攻克长汀、龙岩、永定,初步奠定了以龙岩、上杭、永定三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红色区域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工农武装,开始实  相似文献   

20.
正1929年9月28日,中央的九月来信为解决红四军党内争论的主要问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年仅28岁的陈毅,在九月来信形成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积极维护红四军前委的团结,另一方面实事求是的向中央进行汇报、参与中央关于红四军建设问题的研究讨论,并亲身参与了九月来信的起草过程,对于九月来信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