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爱地”牌微型耕播机的推广 ,将给所到之处盛行了几千年的“二牛抬杠”划上历史句号。这将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3.
陈友放 《前沿》2005,(2):86-8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起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高校的“两课”(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 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将“与时俱进”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菊枝 《前沿》2005,(9):62-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着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要求。为了更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我们有必要将“三个代表”置于爱国主义的视角下来进行思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也需要“三个代表”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李金玲 《前沿》2002,(3):14-16
国家已把“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的首要的开放创新战略提出。中国已加入WTO ,将纳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我们的企业必须增强“走出去”的意识 ,注意研究国际市场 ,为企业“走出去”寻找各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据台湾“宪法”中关于“中央政府体制”和“总统”权力的安排 ,从制度面来看“双首长制”应该是比较合宪的 ,但是现实政治运作却继续贴近“总统制”。陈水扁上台以来 ,对其“总统”权力机制的建构 ,从对“行政院院长”的任免权、“行政院”的实际控制权、国安会及国安局、“府院党”的协调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已有所进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两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作出了科学回答。两者之间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存在着内存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度“百度”百家姓之“马”姓,第一个出现的是“马诺”,马克思则“屈居”第二。乐嘉在新书里提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认识”马诺和乐嘉,全因屡创全国收视记录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位当嘉宾找对象,一位作分析师替嘉宾“一针见血”。电视里相亲也会成为“明星”。马诺只是其中之一,却最具争议。这显然要归功于这位北京丫头片子嘴里蹦出的一句话——回绝一男嘉宾问题“以后愿不愿意经常陪我一块儿骑单车?”时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与“坐在自行车上笑”相比)。由此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9.
为先进生产力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物质基础 ;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新时期统一战线只有以“三个代表”为旗帜 ,把人心、智慧和力量凝聚在这面旗帜下 ,才能有“位”有“为”。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君 《前沿》2002,(6):35-38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对党的事业缺乏信心 ,如何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将他们培养成从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到实际本领都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代新人 ,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本文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党和“三个代表”的关系、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袁德娟 《前沿》2004,(11):31-33
如何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破坏大难题 ,中国的传统哲学早已为之提供了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智慧成果 ,那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所包涵的基本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中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性有许多契合点和相通之处。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出发点 ,是期望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起到点滴功效  相似文献   

12.
宋君修 《前沿》2004,(4):163-165
“人性”是一个久远的主题 ,本文以“人之性”来涵称在人性中的各层次意义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 ,试图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人之性”上的某些思想 ,提出“人之性”有“天性”和“本性”两层内涵 ,是一个以“天性”为基础 ,指向“本性”并使“本性”无限发展丰富的过程概念。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现实的实践,同时科学指导未来的实践。因此,从“三个代表”与实践关系的意义上,包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两大方面去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来说,都将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李晓萍 《前沿》2004,(9):142-144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实践 ,“人———机”模型 (即人机系统 )就一直存在着。长期以来 ,这种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联系是单方向的 ,即要么是人适应机器的操作程序 ,要么改善机器的操作程序来适应人在操作上的需要。然而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到上个世纪中后期 ,特别是后期 ,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这种人与机器的单向性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网使人们有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和形式。上网这种“人———机”形式改变了以往那种“人———机”模型的单向性 ,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机互动模型 ,即双向性的对话形式。说它是一种“对话”模型 ,是因为人们可以在网上工作、学习、沟通、娱乐和交谈等 ,宛如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谈话一般。笔者正是试图从上网这种人机互动性入手 ,从科技史的发展背景下分析网上生活的本质———“人———机对话”模型 (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新的视角和观点 ) ,分析“人———机对话”模型中“对话”的实质 ,以及进一步阐述这种“人———机对话”模型中的知觉系统和虚拟现实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伟大时代呼唤着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当中需要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更需要理论的研究与探索。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认识并摆正宣传思想工作“有位”与“有为”的关系,是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增强宣传思想部门和队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明华 《传承》2007,(6):92-93
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社会转型加剧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黑车”现象就在这种背景下滋生并繁殖。“黑车”游离于合法的制度和规则之外,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越轨行为。目前“黑车”行为具备了由“违规行为”向“非遵从行为”演变的某些特质,并初步形成对现行制度的抗拒,这将极大影响今后对“黑车”现象的治理政策及其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5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视察金门时,提出了两岸关系未来的努力方向。他说,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是台海永久和平的基础,两岸政治统合的第一步必须从经贸及文化的统合开始着手;两岸必须重启协商的大门,复谈的第一步就是先行互访,8月1日以后,他将推动民进党组团访问大陆;两岸“三通” 是必走的一条路。尽管当局的宣传机器称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这次谈话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趋同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40 - 80年代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趋同论” ,在一般含义上是指当时的苏联式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差别将逐渐消除 ,“两制”将发展为一种新制度 ;在具体含义上 ,是指“两制”根本区别之外的体制成分的趋近。“趋同论”是在观察当时“两制”表面现象基础上对“两制”关系发展趋势的一次初步的、肤浅的把握。它虽有片面性 ,但不失为对“两制”关系予以认识的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今天的任务 ,是理论联系实际 ,把对“两制”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论"三个代表"的社会主义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思想高度集中地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理 ,并深化和拓展了这些原理的科学内涵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三次飞跃的创新成果 ,具有重大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