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舟 《公民导刊》2010,(3):56-56
2010年第二期贵刊刊发的《追忆中国安乐死第一案》非常好,引发了我们一批朋友对这个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艳蕊 《传承》2010,(33):136-137
安乐死是一种优化的死亡状态,其本质是保证死亡的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与死。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学名词,它还涉及伦理、哲学、医学、法律、风俗等诸多方面,而且在以上领域内都面临矛盾和困境。它的出现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对安乐死的伦理思考,主张安乐死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认为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因素的情况下,认为安乐死合法化是一件十分复杂而慎重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必然性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关于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及现代社会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性,使安乐死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从伦理层面去探讨安乐死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既为安乐死事件提供道德方面的评估标准,同时也为安乐死的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安乐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的本质是医学上认为患有绝症的人借助于外力的自杀行为.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安乐死"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减轻其家属的经济负担,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安乐死"并不存在现实的社会危害,没有损害绝症患者的生命权,是尊重个体生命选择权的表现.在我国实施"安乐死"目前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安乐死"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俊 《人民论坛》2010,(7):114-115
从法理角度对安乐死的合法化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无论是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还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符合安乐死合法化的要求。从立法上来讲,仍需创造条件,解决安乐死立法的立法规划、立法移植和借鉴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谈保护临终病患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则安乐死不可回避,而谈安乐死,宪法学当首先明确态度。可以说,任何研究安乐死的法学学者都无法回避安乐死的合法性论证问题。而欲论证安乐死的合法性,则合宪性分析毋庸置疑应居其首,宪法不可能对安乐死采取熟视无睹或简单否定的鸵鸟政策。因此,将安乐死置于宪法环境下,以宪法角度切入,以宪法学基本权利有关理论为剖析工具,导衍出现行宪政秩序下如何定位安乐死争议问题在规范解决上的腹地,或能为我们提供思考指引,见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7.
据 7月 2 1日《羊城晚报》报道 :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案建议 :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近日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否决了该提案 ,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 ,不管实行“安乐死”自愿与否 ,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 ,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红 《前沿》2002,(12):134-136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新成果的广泛应用 ,安乐死被重新提起。文章在阐述安乐死的定义、分类及对象的基础上 ,然后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安乐死的原则和应有之意以及安乐死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如何直面安乐死合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是全球性问题,在荷兰首创先河使安乐死合法化后,人们关注我国的立法走向。虽然安乐死立法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前我国应首先突破现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安乐死问题提上立法日程,解决安乐死实践与立法的冲突,使安乐死实践有法可依。有严格条件的安乐死最终会被大众、医学和法律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吕林娜 《传承》2011,(17):60-61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和理性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越来越重视死亡这一客观事实,同时开始对生命价值进行反思,安乐死的思想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安乐死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伦理学视角对安乐死进行探讨,认为安乐死对传统价值观提出严峻挑战,其实施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但其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符合法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晶晶 《前沿》2002,(12):130-133
“安乐死”是近代社会兴起的一种死亡选择的方式 ,但却迟迟得不到法律上的支持 ,原因是安乐死在伦理上存在诸多困境 :死亡定义如何确定 ;个人有无权利选择死亡方式 ;安乐死的对象如何确定 ;出自病人自愿是否是充要条件 ;积极安乐死能否得到承认。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安乐死的实施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2.
西京 《人权》2003,(5):42-45
1986年,王明成申请医院为母亲实施了中国首例“安乐死”;公安机关将他和执行“安乐死”的医生逮捕;6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宣告他们无罪。 2003年,王明成癌魔缠身,病入膏肓,要求医院为自己实施“安乐死”,未能如愿。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中遗憾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医疗制度是安乐死立法的基本前提,我国不具备这样的立法条件.医生和病人(安乐死主体)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安乐死立法得以存在的条件,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远远不能达到.普遍的社会信任感是安乐死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还需提高.信赖医生是安乐死得以实施的保障,我国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对医生不够信任.笔者认为,安乐死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医疗制度关系最为密切.从价值判断看,安乐死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在中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下,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刘泽刚 《新东方》2006,(12):39-44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指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它的目的在于避免死亡痛苦的折磨,改善死亡前的自我感觉状态,维护临死者的尊严。从定义看安乐死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却很难被法律接受。本文分析了安乐死行动结构与自由主义权利话语之间的根本冲突,并指出安乐死权利诉求长期不为法律接受的状况与这种冲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谁之安乐死——安乐死的行动结构理解安乐死的行动结构必须首先区分“行动”和“行为”。为了界定“交往行动”(Kommunikativen Handelns)这一概念,哈贝马斯强调了“行为”与“行动”的区…  相似文献   

15.
生命权这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不断挑战法律人的智识,并在法律界引起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以“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为视角,对生命权中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死亡问题的重视可说是人类的本性,这个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新意。对于患有某些危重疾病和不治之症而又生命垂危或濒临死亡的人来说,生与死的边界正在日益变得模糊起来。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有限资源继续维持这类人员的机体的生命(有的人已经脑死亡),还是让其安乐死?这是现代医学给伦理学带来的新课题。本文试回顾性地鸟瞰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瑀 《求索》2012,(1):140-142
安乐死在刑法上的出罪路径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是罪与非罪,通过对不同立场的对比,能够发现立场不同是基于对安乐死概念的界定差异。二是刑法上具体出罪路径的设计,从短期来看,我们应在尊重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将正当化事由纳入到犯罪构成理论之中;从长远来看,应改革中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直接引进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或依据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思路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任丑 《思想战线》2011,37(3):55-59
近年来,安乐死立法成为生命伦理学领域内争论激烈的国际性道德话题,也因此成为滑坡论证质疑其道德可能性的对象。安乐死立法的滑坡论证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1.逻辑滑坡论证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可能性,然后把这种可能性当做现实性,因此很难得出可信结论;2.实证滑坡论证具有最大可信度,但实证的路径以明确的经验数据表明,立法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3.价值滑坡论证的要害在于以生命权否定死亡权。其实,生命包含生存和死亡两个基本要素,尊重生命权要求同时尊重生存权和死亡权。尽管滑坡论证并不足以构成否定安乐死立法的有力论据,我们却不能否认滑坡论证对安乐死立法的质疑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包括四种类型:纯粹安乐死、消极性安乐死、间接安乐死、积极性安乐死。关于积极性安乐死不受处罚的理由,日本刑法学界大多数从阻却违法性或责任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违法性阻却说和责任阻却说。关于积极性安乐死的合法要件,日本刑法学界主要通过1949年的东京受嘱托杀人案件、1962年的名古屋事件、1995年的横滨事件这三个判例展开讨论。参照这三个案件,积极性安乐死应当具备五个条件:(1)患者身患绝症,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烈的肉体痛苦;(2)没有治愈希望或治愈代价过于高昂;(3)患者的死期已经临近;(4)患者有同意缩短生命的明确的意思表示;(5)没有可以免除或者缓和患者肉体痛苦的其他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一直没有承认安乐死合法化,也没有确立如间接消极安乐死的制度,作为对普通人死亡权的一种尊重,以及对减少疾病痛苦的有效方式,学者们一直孜孜不倦的研讨一种能够将我国传统思想和当代医疗技术安乐死进行结合的方法.但有一种声音却在逐步的放大,并且被大多数学界人士所认可,且极有可能形成一个共识,这就是将安乐死作非犯罪化的处理.并通过这个初步方案对当前的安乐死行为进行规范,当成安乐死立法的有效过度,随着其发展逐步形成合理方案,迈向真正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