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2008年12月,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重庆市远距离、大范围置换的"地票"交易,解开"城市发展扩张缺乏空  相似文献   

2.
"地票"制度作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经过近四年的运行,重庆"地票"制度在统筹城乡与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7,(11):71-71
重庆成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试点区;重庆成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国务院批复重庆规划总规首次明确重庆五大定位;统筹城乡重庆确定今年11月4日为首个“农民工日”;今年前8个月处分648人限问题干部一月内悔过;重庆地铁拿到“准生证”  相似文献   

4.
张李娟 《世纪桥》2011,(15):134-135
2010年8月,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庆,在全国率先提出以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新生代为突破口,启动了农民工户籍改革。此举在全国引起巨大凡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统筹城乡就业方面入手,探讨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晓忠 《思考与运用》2007,(10):58-58,57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五个统筹,核心是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如果重庆能够解决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就可以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比较落后。全市310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到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的真正平等,是中国当前正在破解的一个大课题。作者就中央确定重庆成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专题采访。在2007年4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央同意重庆设城乡统筹试验区》文章。该篇文章被东南亚多家媒体转载。现将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阿木 《实践》2008,(6):46-46
近几年,准格尔旗经济社会迅速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全国2002个县域单位第57位,西部百强第3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旗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下面,我就统筹城乡谈一些具体想法。推进城乡统筹,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城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我旗大部分地区属丘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7,(7):8-8
直辖十年的重庆,迎来的是双重和多重的喜庆。在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重庆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和“率先”的重大历史机遇。最近,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振兴“两翼”,振兴“两翼”的关键在繁荣农村,繁荣农村的关键在农民增收。为加快山区脱贫步伐,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到2012年,在渝东北和渝东南17个区县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三年内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一万元。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定要认真搞好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全面提升重庆的“软实力”。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形成了以下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继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百万大移民之后,要解开的又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在重庆设立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是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和新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重庆城乡统筹的市情特征入手,分析了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主要思路与做法,对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改经体[2007]1248号”文件的下发,重庆作为惟一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视察工作时的讲话中进一步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重庆下大力气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如何举全市之力,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调研和方案制定,抓紧做好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统筹实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重庆工作的主线和主题。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对直辖十周年的重庆作出了新的“三大定位”。其一,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二,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是对重庆在全国直辖市中的特点与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对的战略响应抓住了实现“三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乡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统筹政策措施,推进城乡互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决策意义深远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5.
目前,重庆正式获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迎来了直辖10年之后又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大足县作为直辖市的“窗口”和“门户”,必须以此为契机,在推进一小时经济圈战略中打造新亮点,凸显新特色,以建设宝邮路特色经济带为主抓手,全力争“先”升“位”,走出一条具有大足特色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之路,让全县人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和利益。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与市管县体制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之进行了许多探讨。但从目前来看,大家大多集中于“统筹城乡什么”或“怎样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但对于“谁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必然要求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化发展。但这种演进过程的先决条件在于逐  相似文献   

17.
陈悦 《当代党员》2007,(12):19-19
统筹城乡的本质,并不是非要让农民住进城里的高楼大厦。统筹城乡应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层面,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这才是统筹城乡的重点。城市化是统筹城乡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路。到2020年,重庆如果能够使农民得到和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待遇,就可以说统筹城乡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个月后,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又对重庆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的新要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客观分析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我们不难发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城市和工业,难点在农村和农业,关键在减少农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0,(10):16-16
重庆探索“三项制度”,切实推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取得初步成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第三批阶段,应注意对这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完善,以点带面地加以推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相似文献   

20.
陈燕 《世纪桥》2011,(15):136-137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三万计划"之"三支计划",即"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引导项目在农村"落地"、人才向项目"集结"、技术在一线"检验"。"三支"计划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导重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加快重庆统筹城乡医疗步伐,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优化重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