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正祥  肖霞 《理论建设》2011,(2):97-100
从文化自觉的视域观察2004年以来在海外迅猛发展的孔子学院,不缔是呼唤文化自觉和践行文化自觉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无论在维护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实践文化传统和文化创造的相结合,还是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界,促进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等方面,孔子学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汉俊  翁淮南 《党建》2011,(11):52-55
有人说,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航母。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76个国家400多个机构强烈要求申办孔子学院。 统一名称、统一铭牌、统一章程、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五统一”的办学模式,使穿上洋装的“孔子”既说中文,又说外文,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代表着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驰名世界的中国文化品牌,如何使这个品牌亮起来、强起来?需要战略与战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人爱生活于互联网",全球化""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两极怪异:一极是自200年孔子学院风靡全球以来,中国文化凭借历史传统优势"继续登陆全球",使美国人惊叹"没有什么比中国文化更重要"(汤姆·沃特金斯)。另一极是以美国硅谷芯片、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薯片等"三片"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消费冲击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本土文化立场的动摇,洋节洋俗的大行其势……  相似文献   

4.
孔子学院是我国汉语言国际推广的重要平台,更是我国文化外交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取得辉煌成就,促进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也起到了提高国家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作用。但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其在"提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深层次、文化传统方面的难题。本文从此角度,浅析美国、日本等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和"提高"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地位、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等措施,以期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强盛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党建》2012,(6):3-3
近日.商务部、中央外宣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预防腐败局等六个部委局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份有关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文件。((意见》提出,要以和谐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中国境外企业文化。《意见》重点阐明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九大内容。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Z1):81-83
<正>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到来,特别是一百多家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全球各地学人的接受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正向一个工业化强国和现代化国家迈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传统观念被新的价值观念替代,在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外国文化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单方利 《理论学刊》2007,(11):113-1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大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从当代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东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证明,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演变告诉我们,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经济的现代化为基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和传统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将生而为动物个体的人教化为文明的人的观念一行为系统,核心是人生命的真理。文化的传统是文化在人类繁衍中世代传承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人生命的真理借以在人群繁衍中世代传承的固定知识类型。中国文化是诉诸良知的人的观念-行为系统。中国文化的传统就是以良知为生命之本的知识世代传承于中国人的人群繁衍。中国文化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必须超越以学科为标志的现代知识,形成现代的、以良知为生命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国外文化形态的三个重要维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由大学道德、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核心内容构成。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维度出发,形成以传统文脉为深厚底蕴的大学道德、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大学理念、以砥砺奋进为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为主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道德传统。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传统进行详细考察,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对人成长的影响力毋庸置疑。革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文化自信语境下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文章在论述文化自信语境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重在创新大学生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仲呈祥 《前线》2017,(2):39-42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本文论及的主要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充满自信,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重要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证明了将二者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位;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向中国文化学习、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智慧等方面,毛泽东堪称典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有利于指导实践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15.
明文化的开放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传 《党建》2010,(12):44-46
明成祖以他的自信与气魄而开创的明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开放和恢弘的特征。 永、宣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官文化,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由官方组织倡导的文化工程和文化活动;二是以官员们为主体推动的带有官方背景的各种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构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河,最终汇流成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精髓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密不可分,也与他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精深的把握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与刘少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以下关联: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新式文化的熏陶共同作用,为刘少奇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本质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直接体现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学风的复兴;刘少奇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所形成的个性特征与工作作风,使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理性取向与务实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中国先进文化思想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或说交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本文试作论述。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丰厚,其优秀传统特征有:一是兼容性。同任何成熟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这种融合和吸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文化主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百…  相似文献   

20.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