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战期间,许多民间抗日团体在全国各地涌现。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有两位爱国老人组建了抗日"老子军"希望能奔赴前线杀敌,消息传开后曾轰动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士气。发起人是两个传奇人物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此时,一则面向公众筹组抗日"老子军"的消息出现在各大报刊上。消息一出,引人注目。发起人张一麟与李根源,一位年逾古稀,另一位也年近花甲,他们都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军供站完全靠政府拨款,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军供事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我们军供站也破除了等靠要的旧习俗,走上了拓宽服务、自辟财源、自我发展之路。改革给军供站带来活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既要为部队服务.又要为社会服务,就工作总量而言,后者大于前者,在这种情况下,军供站是否还姓“军”?我们的回答是;不论军供站怎么搞面向社会的服务,不论搞了多少这样的服务,它照旧姓“军”,而且永远姓“军’9。理由很简单:军供站是适应军队需…  相似文献   

3.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3,(9):52-52
8月3日,台湾社会对役男洪仲丘冤死的愤怒,通过网络的简单召唤,催化出一支近25万人的“白衫军”走上凯达格蔓大道。当天,岛内民众高举一张张淌血的“公民之眼”图像,场面让人肃然。这样的规模和情绪,传达出岛内民众对台当局的颟顸、敷衍,忍耐已达临界点。若以为这场示威只是为抗议台军重重黑幕,恐怕就低估丁这项行动的意义。事实上,这次示威掺杂了岛内民众对社会种种不公不义现象的义愤,集中藉由“洪仲匠案”找到一个宣泄出口。  相似文献   

5.
王慰 《求索》2012,(2):128-12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本文从老子公平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德修养、政治手段、现实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的挖掘和诠释,以期为当代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道”,所以解释老子思想的人,大都以论“道”为起点。然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一章),即语言所陈述的“道”,已不是恒常之“道”。那么,迄今为止,众说纷纭的“道”是不是老子所谓的“常道”呢?换言之,众人对“道”的解说,是否业已遮蔽了老子之“道”的本真?如果众人所论之“道”确为老子的“常道”,其理由何  相似文献   

8.
老子“圣人”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子认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人们对外在物的强烈欲望带来的,治理好社会的关键是消除人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世路难行钱作马;愁城欲破酒为军。”这是十来年前河南省一名特大倒卖汽车犯陈希海在自己门口贴出的一副对联。它既赤裸裸画出了自己的丑恶灵魂,也活生生道出了某些干  相似文献   

10.
正行走在浙江绍兴东浦小镇的青石板上,过锡麟中学,走5分钟路程,就可见到一尊徐锡麟烈士塑像。太阳下,烈士身穿长袍,脚着浅口布鞋,手执书卷,昂首前视。从铜像处出发,穿过锡麟老街,便是徐锡麟故居。在这里工作了11年的讲解员刘丽华说,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亲自到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书写挽联"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以此告慰先烈。如今,此联悬于徐锡麟故居大厅"一经堂"。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当你在捧看抢手书报时,当你在欣赏热门期刊时,你也许不曾想到,你手中的一张报纸或一份期刊,就有一个人在为之付出艰辛,倾注着心血。 他,就是北京军区2207工厂厂长宋振元。自他任厂长以来,这个在抗日战争中被称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石印组”,在当今印刷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居然捧回了国家二级企业、全军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3.
刘祝环  李永洪 《前沿》2011,(24):64-65
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的至高地位,我们的感性不能直观它,这使得"道"和康德的"知性物"概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老子的"道"是可以为我们所认知的,这一点又不同于康德的"知性物"。老子认为我们既不是用"心"来思维"道"的具体特征,也不是用感性来直观"道",而是用"心"来观照"道",也就是直观"道"。这样就和康德"智性直观"的概念有了契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康德认为人类不可能拥有"智性直观"。  相似文献   

14.
唐超 《人民论坛》2015,(2):211-213
当前,"低碳"观念存在人类大义、低污染、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省吃俭用等误区。从老子"道法自然"的和谐平衡生态思想,反观当今"低碳"观念,启示我们对低碳要抱本守一;低碳经济要"无为而治";低碳生活要适欲、知足、知止;低碳发展要"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5.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16.
17.
何静 《传承》2014,(9):144-145
"无为"并非老子的专利,却是属于他的典型标签和记忆。"无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规律,以"无为"成就"有为"。于老子所处的战乱频繁时代,"无为"既是对统治者的劝慰,也是对人民的慰藉。今天,"无为"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它教育人们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舒琳  傅长吉 《前沿》2013,(13):50-52
一些人对“无为”二字望文生义,认为“无为”是消极处世的观点,也是一种愚民政策.本文以新视角重新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即要求顺其自然与返璞归真.老子“无为”思想中体现为“抱朴守真”“情景寡欲”“无知守愚”以及“以柔克刚”四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应运用“无为”心态放下心中烦恼、作有为之事并提升社交技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将老子的道和高级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相比较 ,认为它们的基本内容相同 ,有很大的重合面。笔者以此断定 ,道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是高级辩证法矛盾概念的雏形。同时 ,道又包括本体论 ,体现老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过去许多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我认为通过《道德经》中“无为”和“有为”、“不争”关系的分析,对澄清上面的误解是颇有帮助的。要搞清无为,须先弄懂“自然”的含义.从《道德经》里五处提到“自然”的情况来看,自然即是自己如此。它告诫人们要尊重和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