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价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政治价值具有鲜明的党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不但在内涵上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形式上也大相径庭。对此,需要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真理与价值)、哲学抽象和政治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坚持守正创新,不仅从认识论层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恪守与发展真理的科学精神,也从价值论层面练就和夯实了自身的哲学底蕴,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颇有必要。从价值论视阈,深入研究守正创新的时代诉求,侧重有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守正创新的价值意蕴,凸显出思想理论必须在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注重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辩证统一,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价值引领。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与科学价值取向,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三是拓展守正创新的价值实践,欲求获得现实与持久的良好成效,需要加强学习、敢于担当、提升能力,为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提供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3.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间性出发理解认识论问题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而认识要想成为可能 ,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遇。因而 ,认识论必须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之上 ,只有从人的生存状况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理论与实践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主体间性所凸显的正是人的原本的主客未分、自我与对象相互通达的生存境域 ,是一切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真理与价值等的生发之所。  相似文献   

5.
周凯 《探索》2002,22(2):77-78
一、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以什么标准来检验和判定认识的真理性,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引人实践概念,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我国”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徐沛林 《唯实》2002,(9):24-2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范畴的成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一贯主张和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价值性和效率性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表征人类认识运动最终的追求目标和最高认识成果、对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的真理范畴,不仅包含以主观符合客观为唯一要求的传统的认知真理,而且更主要的是包含有价值和效率内容的实践真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劳动实践出发去理解主体及主体性,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以及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在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的内涵,将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结合起来,有助于创造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新形式,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象学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理论资源还鲜有论及。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兴起得益于现象学方法的运用,其实践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都与现象学密切相关。然而,实践派的实践哲学与现象学的分野同样是明显的,它展现了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而不是僭越。  相似文献   

10.
正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前,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虽然取得过许多成果,但并没有科学地揭示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真谛。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过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认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割裂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导致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实践”。面对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失衡和发展的困惑,我们应该立足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位一体的视角,对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定位和探讨,力争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赢的发展奠定更加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那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命题,并为人们所周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中,被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论论证所笼罩,形成了"实践标准"论证上的价值论缺失,以至于影响了人们对实践标准的系统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理解为在实践基础上的真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这是近年来的理论创新.实践证明,在真理标准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价值选择问题,否则,真理的社会运用依然无法实现.从理论上看,如果实践过程是人的认识关系与价值关系的统一,那么历史观作为一切时代人类实践活动的总计与概括,自然就是真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历史观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同样要在对社会进步的判断上体现出来.真理由实践检验,实践的结果又如何判断?这个一度有争议的问题在本文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确立了党的先进性的核心价值,使党的建设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而展开,在党的历史上实现了认识论方法论的伟大创新,这与毛泽东、邓小平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这就使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视角,这一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创新,为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拓了巨大的空间,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担当历史大任、再创世纪辉煌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玻 《探索》2002,5(6):99-102
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主要是针对着形而上学的“二重化”世界观及其最高价值设定来进行的通过揭示传统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论的虚无主义性质,表明了形而上学必然终结的历史命运;从认识论根源和心理根源两方面展开考察,阐明了形而上学所谓的“真正世界”、超感性世界的理性虚构性质;将“强力意志”确立为世界的本质和价值基点,据此形成了反形而上学的强力意志的世界现和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结束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长期分离的局面,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宣布了一切旧的,企图创立“终极真理”哲学体系的想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任何一派哲学体系的重大区别就在于,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一般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且从根本上克服了哲学同实践的对立关系,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就是极为荒谬  相似文献   

18.
徐沛林 《唯实》2002,1(8):24-27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这就是"实践真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中,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且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创新,为我们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个科学的哲学命题,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人为本”除了具有本体论意义之外,还有价值论上的意义。在本体论方面,主要是强调世界的属人本质,关注人出现之后被人化了的世界的本质问题。在价值论方面即所谓人本身的尊贵和重要,它要求本着人的价值和需求来考虑各种决策。也就是说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本”。并且提出了“以人为本”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情结之关系,以更加客观的来探讨“以人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