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闫真珍 《法制与社会》2012,(32):138-139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在继承和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对于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各个领域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虽然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具有不对等性,本文却从行政合同产生的背景、制度基础、救济方面发掘行政合同中体现的平等观和对行政相对人的平等对待,这种平等有利于重塑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定位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是合同制度存在的前提。劳动合同作为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自然也是以平等作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虽然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实质上却是不平等的。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在于:其一,在劳动力要素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就业机会稀缺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结构中,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  相似文献   

5.
在对一份问卷中有关平等内容的分析后发现,虽然大众的平等观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中国大众平等观念样态却呈现出了别样的问题,暴露了大众在抽象平等观与现实平等观、法律上的平等观与道德上的平等观、公民的平等观与身份的平等观问题上的矛盾以及冲突。这些矛盾以及冲突不可避免。大众的平等观是多元的,特别是人格的平等观念很难达成一致。平等的观念是相互感染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形成一部分,但并不能完全一致。所以,过度矫大众平等观只会伤及社会,也会伤及平等本身。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的司法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平等是司法公正价值的外化与实现方式。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归纳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者有关司法平等的基本内容。在他们看来 ,司法平等首先就必须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平等地保护 ,对当事人诉讼平等的条件予以同等的保障。同时 ,在司法过程中 ,应将相关判决建立在“应有的考虑之上” ,而不能将法律之外的其他因素纳入判决的考量当中。  相似文献   

7.
试析孙中山的平等观崔敏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思想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合称。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孙先生在世时,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对其作了充分的阐述。三民主...  相似文献   

8.
性别平等权是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性别平等观侧重形式上的平等。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立足社会性别概念,质疑传统的平等观,为性别平等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以社会性别分析方法重新解读性别平等权,关键是实现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平等原则与平等权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平等原则:宪法原则还是民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等规定在民法典、民法教科书、宪法、宪法教科书中出现频度的考察,提出了平等原则到底是民法原则还是宪法原则的问题,分析了平等观和平等的类型,得出了平等原则属于宪法,民法中的平等规定都属于不得歧视的命令的结论;接着分析了西方民法不规定平等原则的两大原因在于社会治理的需要和对贫富差别之完全消除的无能为力;进而分析了中国现有主要民事立法中的平等规定,认为它们主要致力于男女平等,忽略长幼平等;最后得出了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属于错误规定,应予删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物权法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对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刑事立法的平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 ,它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仅指刑罚适用上的平等 ,更应成为刑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应以平等的刑事立法原则为指导对刑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的正义论博大精深,他从自由和平等两个角度描述正义社会的图景,这样既克服了自由主义"至上论"的不足,同时也克服了平均主义"平等观"的缺陷。但罗尔斯只是从形式上抽象的探讨自由平等,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最终因缺乏历史而辩证的考察,致使自身无力承载实质平等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3.
柯岚 《北方法学》2013,(6):91-97
斯多亚哲学是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开端,基于其对世界精致的泛神论解释,斯多亚哲学提出了普世主义的平等观,人人皆有神性,在起源上皆为平等。斯多亚哲学的普世主义经由自然法的媒介改造了罗马法,为罗马法产生平等法权观念提供了哲学前提。  相似文献   

14.
平等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从产生之初人类就一直进行着消费活动,但消费者权利的提出却并非与人类消费行为的出现同步。消费者权利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主要表现为消费者问题的产生和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开展。消费者权利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手段,其产生昭示了法律对平等的追求,是人权的平等观和平等的正义观的体现,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合同关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平等原则。人们在横向商品经济关系中,总是运用合同设立,变更、终止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树立和强化人们的平等观,按平等原则调整和处理合同关系,是维护合同秩序的首要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这些对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税收的本质是人民与国家间的“契约”,而契约所蕴涵的平等、协商等理念正是我国当代税务行政中的稀缺品质。平等理念拓展了长期局限于纳税人间的传统平等观,将平等延伸至税务机关,重视实质平等。协商理念蕴涵双向交流与沟通之意,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意志表达的尊重倾向,也将为单一的权力行政手段增添活力与弹性。平等、协商理念对于提升纳税人主体地位、增进税收公平、改善征纳关系、实现高效行政都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亟需反思美国经验和教训,建构对于制度和理念、实然与应然的系统理解,创立一般理论.一般理论围绕歧视所对应的平等观念展开,中国已经树立了以用人绩效为价值追求的主流平等观,据此初步生成了反就业歧视法的“侵权法模式”.但是,侵权法模式面临挑战,其根源在于主流平等观无法处理用人绩效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冲突.为此,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应当树立以改善群体弱势地位为价值追求的新平等观,界定其与既有平等观之间的关系.新平等观获得宪法文本和行宪机关的支持,落实为制度,就可能产生反就业歧视法的“宪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女权主义法学与婚姻家庭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加拿大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的兴起,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法律观提出质疑,并以1982年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的出台为契机,深入探讨了新旧两种不同的平等观,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由此强调法律应当对不同性别区别对待,揭示法律平等的误区,呼吁创制承认性别差异的法律,为女性获得法律权益创造实质平等的条件。女权主义法学的种种主张对加拿大婚姻家庭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现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对待性别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论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 3年 6月 9日 ,沈家本在北京的寓所里撒手人寰。今年 ,正值沈家本逝世 90周年。为此 ,他的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准备举行沈家本学术研讨会 ,以推动对这位曾主持清末修律的法学家的研究。我们也撰写这篇文章 ,对这位中西法学的“冰人” ,表示纪念。一 平等 :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寄文存》收录的文章 ,最后一篇为“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贴后”(以下简称“书后”)。此文成于1 91 0年 ,用意在于回应劳乃宣的“修正刑律草案说贴” ,是“礼法之争”中 ,沈家本用自己的名义回复“礼派”的惟一一篇文章 ,也是沈家本晚年最后一篇论说文章 ,其地…  相似文献   

20.
实现民法功能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万来 《法学》2004,(1):66-72
文章认为 ,民法公认的平等观建立在各民事主体间程序的平等上 ,但是 ,我国目前二元社会的经济结构仍然先天阻碍着城乡之间人们起码的程序平等的实现 ;同时就法人和自然人而言 ,后者也面临重大不平等的危险 ;更甚者 ,由于宪政制度的缺失 ,私权极易遭受行政权利的侵入 ,使得即使出台民法典 ,其所肩负的功能不过是在为这些不平等的前提下产生的既存财产关系提供交易规则而已。文章比较了中西方宪政和私法发展的不同路径 ,反驳了某些学者提出的在我国也应象西方一样先发展私法然后完善宪政制度的观点 ,认为真正的使我国未来民法典为全社会大众的人权提供普遍的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实现宪政 ,惟有宪政制度下的私权才是真正有保障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