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华 《瞭望》1999,(31)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两岸关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一时兴高采烈,但很快就遭到了一切维护祖国统一人士的迎头痛击。分裂不得人心,又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蓄谋己久精心策划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称,台湾“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是李登辉继抛出妄图肢解中国的“七块论”后,干脆撕去伪装,公开、明确的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的分裂活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3.
玉德 《瞭望》1999,(29)
李登辉又在玩火。最近,李登辉在接受一家德国电台专访时公然露骨地表示,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至此,李登辉彻底撕下了最后的伪装,将他分裂中国的“台独”真面自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他是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李登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海内外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并不陌生。这位台湾当局目前的头号当权人物,人们对他上台以来的统独倾向一直质疑不断,虽然他也没少费口舌辩解自己不是搞“台独”,但却无法取信于天下人:因为每当他屡屡挑风波、搞…  相似文献   

4.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一家外国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言一出,世界舆论为之哗然,一切热爱祖国、祈盼祖国早日统一的人们无不对李登辉的主张大加伐挞。民进7万多名会员同样义愤填膺,有力声泔。7月14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出席并发了言。他说,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29)
李登辉7月9日借一家德国媒体的采访,公开抛出了所谓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谬论,再一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公愤和同声谴责。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彻底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真面目,必将受到中华民族和历史的唾弃。此时此刻,人们十分关注:李登辉意欲何为?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台湾当局的一些人士四出解说,为李登辉谬论添加注脚。他们赤裸裸地称:李登辉此说的短期目标是要对付预定于今秋进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长远目标则是要使面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岸授权民间机构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汪辜会谈”,在签署了4项协议之后降下了帷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将载入两岸关系的史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这次会谈的圆满成功,为两岸民间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汪辜会谈”势趋必然辜振甫先生是在新加坡威士汀酒店他下榻的房间接受记者采访的。76岁的辜振甫先生满头华发,精神矍铄,加上他说话的轻声细语,给人以温文儒雅、平易亲切之感。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他自“汪辜会谈”以来首次接受的记者专访。他说,海峡两岸隔绝了40多年,尽管两岸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报纸披露,李登辉提出“国家与国家”的两岸关系新定位,是由“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专案小组”研究一年多所提出的建议。这个小组由“总统府”秘书长黄昆辉召集,副秘书长林碧炤担任执行长,成员还有“国安会”秘书长殷宗文、“总统府”资政丁懋时、陆委会主委苏起,以及几位国际关系法的学者专家。李登辉一直有一群幕僚,分为外交、经济、内政、大陆四组,经常对不同议题进行研究,而“国安会”也同样进行类似的研究工作,以供李登辉在决策时参考。香港《亚洲周刊》则披露,1991年台湾当局宣布国家统一纲领时,台湾当局接受…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34)
李登辉又在大放厥词了。8月10日他在台湾的一个场合讲话时说,他提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引起世界哗然“非常好,愈闹愈大,念闹愈好。”在这里,李登辉是越说越明白了。已被国际社会认定为“麻烦制造者”、“不可预测的政客”。“搅局者”的李登辉,再一次赤裸裸地暴露他蓄意搞分裂的真面目。他就是要在两岸关系上做文章,利用破坏两岸关系制造区域紧张,不但要以台湾人民的利益为赌注,甚至还企图以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为赌注。这样一个政治狂人的所作所为到底说明了什么呢?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登辉的说词是这样的:“我提出两岸关系是…  相似文献   

9.
在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下,台湾何时回归,如何回归,不仅全体中国人民切肤关怀,翘首以盼,而且举世瞩旧,高度重视。台湾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少数人。依仗有某些国际势力的支持,一贯弹唱反调,设置重重障碍,阻挠祖国统一大业的顺利进展。李登辉这次公然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谬论;他自以为得计,却不料遭到大陆、岛内以及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甚至得不到美国当政者的赏识,于是他不得  相似文献   

10.
论当前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形势●李非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来回顾一下1997年的两岸经贸关系,就不难发现,虽然因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一度导致两岸局势趋紧,以及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发表所谓“戒急用忍”讲话有意对两岸经贸关系进行降温,但是,形势的发...  相似文献   

11.
郭震远 《瞭望》2011,(1):36-37
2010年12月21日,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谈(第六次陈江会),在台北市举行.这是两岸经贸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并生效后,两岸两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不仅取得了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这一新的具体成果,而且对于认识和把握ECFA生效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唐焦会谈”为什么引人注目?本刊记者李大宏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副会长兼秘书长邹哲开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的会谈(“唐焦会谈”),历时5天,巳干2月5日在北京圆满结束。会谈引起海内外新闻媒体和两岸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其所...  相似文献   

13.
浩帆 《瞭望》2000,(17)
近一段时间吕秀莲迫不及待地 跳出来,胡说两岸是“远亲近 邻”、“两个华人国家”,叫嚷国际社会要“立即插手台湾事务”,公然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挑衅。对吕秀莲赤裸裸的“台独”言论,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坚决斗争,海外华人华侨也表现出极大愤慨,连台湾岛内舆论都发出警告:新当局切莫走李登辉的老路,应该在两岸关系上“谨言慎行”,以免将台湾民众带人万劫不复的险境。 那么,吕秀莲是何许人也?她的这套谬论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台独”祸心的充分暴露?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台独”狂人吕秀莲的真面目。陷入“台独”泥潭 吕秀莲1…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18)
功亏一篑的事务性商谈 1993年5月29日, “汪辜会谈”四项协议正式生效。两岸挂号函件查询业务,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业务已经展开。海协邀请海基会秘书长访问大陆,协商具体安排各项、各层次的商谈事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汪辜会谈”各项协议,海协提出一方面举行有关促进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商谈,一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投资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1997年10月6日,李登辉给享有“台湾经营之神”之誉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赠勋章,以图拉住台湾工商界大老,阻滞台湾资金外流,阻止他们争先往祖国大陆及海外投资的步伐。然而,王永庆并不领情,当面就指出两岸经贸往来,是当局的“戒急用忍”政策所不能阻挡,两  相似文献   

16.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18.
《侨园》1998,(1)
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于11月29日揭晓。民进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国民党惨败。此次“选举”预示着国民党逐渐式微,将来很可能失去多年的“执政”地位。白小燕“命案”在当局动用数万“警调”力量。耗时8个月的围追堵截下终于告破。社会各界对当局的“施政无力、改善治安无方”到了实不可忍的地步。达赖“访问”台湾,激起了两岸三地的同声谴责。达赖的此次台湾之行是分离主义势力分裂祖国的又一出闹剧,也是“台独”势力和主张西藏独立的“藏独”势力公开大勾结。张荣发挑战“戒急用忍”,主张两岸“三通”。1996年李登辉首倡“戒急用忍”政策,岛内航运业巨子张荣发不顾和李登辉的长期私人关系,勇敢地挑战这一背离经济运行法则的荒唐政策,大声揭呼两岸立即实行“三通”。台湾“内阁”改组,萧万长出任“行政院长”。由于“白案”导致社会各界对连战“内阁”的严重信任危机,萧万长临危受命,企图挽  相似文献   

19.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两岸之间的共同努力,两岸科技交流逐渐得以展开。特别是去年5月份以来,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教授来大陆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又邀请一批大陆科学家访台,两岸的科技交流从此有了突破性进展。随后的“汪辜会谈”,更为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开拓了更宽更广的渠道。但我认为,仅仅这样做还远远不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