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瓜农老郑家的西瓜苗出现“白粉病”虫害,他到农药销售商店买药。营业员向老郑推荐了一种农药,并向他说明了用法用量。老郑对西瓜苗施用该农药后,瓜苗出现停止生长等现象。为挽回损失,老郑对其中1亩左右的西瓜地进行翻种,翻种的西瓜得以正常生长和收成,但其余8亩未翻种的瓜地绝收。老郑将农药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销售商赔偿1.2万元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吉县东城乡上堤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专业村,每年西瓜种植面积达300亩,仅西瓜一项农民收入40余万元,精明的瓜农们又在西瓜地里做文章,种上一茬秋白菜,一亩地又增收500元。西瓜每年7月份就收获上市了,瓜地闲半年,有些瓜农就在瓜地里种上秋白菜,每亩地产白菜1500多公斤,收入五六百元不成问题,看到有利可图,村里的瓜农们都争相在瓜田里种菜,都获得好收益。“西瓜村”里白菜俏@陈晋材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35岁的李红玉携儿带女从河南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四团三连成为一名普通职工。刚来时在五连承包果园20亩,中间套种西瓜,由于承包地是种过打瓜的重茬地,造成颗粒无收。但他并没有泄  相似文献   

4.
卖瓜难题     
正离县城十来公里处,有一片沙壤地,大约两百亩。这片沙壤地种西瓜,那可是个头大,内瓤甜,人见人爱。我表哥就在那里种植西瓜。那天,是个周末,表哥在西瓜地里劳作,一个骑着山地自行车、戴着头盔的中年男子路过。男子看到西瓜长势良好,就停下自行车,与我表哥交谈起来。男子说:"大哥,你这西瓜不错嘛。"表哥叹了一口气,说:"西瓜不错,但不好卖。"  相似文献   

5.
骄阳似火的七月,荔枝红了、西瓜甜了、茵红李脆了……合江县福虎观光家庭农场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农场主赵从虎蹲在西瓜地里,连着敲了几个西瓜,禁不住笑容满面:"好瓜,又是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6.
走进农四师七十二团牧三连赵志忠老人的“绿色家园”,满园苍翠欲滴的胜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门口庭院里一畦一畦育的是“红提”、“飓风”、“金藤”等葡萄幼苗,房屋东侧是高低两层楼般的“绿色家园”。其中1亩地的葡萄已是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欲滴;5亩地的葡萄尚在育种阶段,绿色的枝条向地面四处延伸,精明的主人又在地里套种了西瓜,成熟的西瓜在葡萄园中分外惹眼。 年过6旬的赵志忠老人压根没有想到种了一辈子地,晚年却  相似文献   

7.
“小麦——冬(春)菜——西瓜——棉花-玉米”一年五种五收模式,既充分体现了高、矮作物间作套种通风透光好、病害少、产量高的优势,又可化解单一种植的市场风险。综合效益高。现将该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近60岁的张泽山,称大名没几个人知道,可一呼张大炮,便名声大震。 自1988年,老张开始学种大棚菜。他推掉了连队的一个烂猪圈,整出1亩多地。他边干边学,七八年下来,像滚雪球一样,周围坑坑洼洼的七、八亩猪圈,被老张投资整了出来。如今,他年年种植5亩大棚,也是该团面积最大的庭院种植户,年收入在3—4万元。 老张的种植结构逐年更新,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他搞的立体种植模式,即瓜地套种土豆、玉米也大获成功。2亩多的大棚瓜,老张说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 为方便蔬菜上市,老张花3万多元,  相似文献   

9.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2,(2)
奋战盐碱滩喜建花果园内蒙古丰镇市红沙坝乡泉脑村安奋英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多年都没人能栽活过一棵树的盐碱滩变成了“绿色银行”。安奋英看到村外河滩上的盐碱地长年荒芜弃置,便暗下决心要在上面种树。她带领全家人筑起高1米、长2公里的防洪坝,并在坝内填上黄土,栽上杨树。她还挖了一条长500米的水沟,将山上的泉水引到了林中。现在,她种的120亩树都成活了。为增加收入,安奋英又在开垦的盐碱地里种植了数千棵果树,并套种了西瓜、白菜、胡萝卜等,现在已有了不少收入。(张伟)盆栽梨桃销路挺好河南省唐河县城关镇郭庄村农民…  相似文献   

10.
农十四师皮山农场二连四排职工买买提·阿不都卡地一家,种植棉花、红枣、果园、胡萝卜、西瓜等农林经济作物,年收入约10万元。买买提·阿不都卡地2007年种植棉花25亩、胡萝卜21亩、红枣9亩、梨园6亩、西瓜3亩。光棉花和胡萝卜的毛收入就达12万元,再加上果园和夏天卖西瓜的收入,全年毛收入  相似文献   

11.
我叫张殿学,家住长春市郊区合心镇新立村。 这几年,合心镇种瓜出了名,我也“随大流儿”种了两亩来地西瓜。劲没费多少,一算账,两亩瓜地挣了一千多元。种了两年瓜,我初步尝到了种经济作物的甜头。 种特菜,我根本没什么经验,那是我在广播里听说的。刚开始,我试着种金丝瓜,到城里去买回了种子,种子下地后不久,瓜苗长高了,开花了,结了不少瓜。看着小瓜  相似文献   

12.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2,(1)
药材套生姜增收又防虫江西省遂川县滁洲乡竹坑村农民张广生,在自家的中药材地里套种生姜,既增加了收入,又减少了部分害虫的为害。这一方法引得周围群众纷纷仿效,许多农户在中药材地里套种和间种生姜、洋葱、萝卜等,均喜获丰收。1999年11月,张广生租赁承包了本村30多亩荒山进行开发,在2000年春节后种植了杜仲、黄柏等中药材7500多株。他还充分利用中药材苗行间空地,套种生姜2000多公斤,当年仅生姜一项就收入6000多元,取得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种植效果。另外,由于生姜有辛辣味,可以驱虫,使得药材苗在…  相似文献   

13.
农八师一四三团一分场二建职工张甸生,近两年来靠捕捉市场信息而走上了致富路,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1995年,他通过对调查掌握到的市场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预测黑打瓜子将走俏市场,于是他把承包的50亩地全都种上了黑打瓜子。经科学管理,这50亩地黑打瓜子,亩产  相似文献   

14.
在俺们河南省新野县有个“一人普法说唱团”,团长、演员、编导都是符光录一个人。可名气大得很,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都知道他,喜欢他。媳妇说:俺家让他给唱穷了2003年1月初,俺们来到符滩村符光录的家。见他的媳妇正在补二楼的屋顶,她说:俺家原来是全村的首富,第一个盖起了楼房,现在让他给唱穷了,天一下雨下雪屋里就漏水。符光录在农村算是一个聪明人,脑瓜子灵,看啥学啥,一学就会。他是种地的好手,种西瓜、栽果树,仅果园就承包了7亩。看到磨面赚钱,他办了磨坊,还开过食堂,当过油漆工,学会了给人画像,是全村人羡慕的致富能手。农闲时,他还唱几…  相似文献   

15.
46岁的王书阁,来到农三师四十六团二连已有10个年头,他凭自己倔强的性格,勤劳的双手,实现着自己的梦。2006年,他承包的34亩棉田,籽棉单产380公斤,收入8900元,新植枣园95亩,套种经济作物收入5.8万元,畜牧业和农用机车收入2.8万元,全年收入近10万元,连续多年被团评为致富能手、先进生产者。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塔里木垦区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传统主导种殖产业棉花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仅占团场总耕地面积的42%。2009年,农二师三十三团把1.6万亩中低产田调整到直播建枣园,并把果树套种作为养地和果农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鼓励引导果农在新植的林地里套种经济类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曹中村党支部书记郑士崔,痴迷农业科技21年,成功地完成了“水稻湿润栽培技术”、“西瓜间作套种水稻技术”、“直角三角形定水稻行距栽培技术”、“玉米定向栽培技术”、“板栗间作套种水稻技术”、“水稻麦茬直播旱管技术”等十几项农业科研项目,得到了农业专家的充分肯定。被乡亲们称为“我们的科技书记”。图一:郑士崔的研究成果,在本镇及周边乡镇得到推广,收到明显的效果。他的责任田成了科技示范田。图二:郑士崔经常自费印刷科技明白纸向乡亲们散发,在黑板报上进行病、虫害防治预告,并组织村民举行科技…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下乡,和一位农民朋友闲聊,他问我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我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1000,只有900多一点。”他听后,停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这是我们种七八亩小麦一年的收入!”我的心猛地一沉,问怎么这样算呢?他回答:“我们种一亩小麦,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就打个500斤左右,每斤按市场最高价0.6元计算,也就是3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打碾等花销,劳动力就不说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中央“一号文件”一个接一个、农民的希望也一年高过一年。然而,市场经济却考验着我们。比如,去年山西运城市某村2000多亩耕地,三分之一种了西瓜,由于卖不动,三分之一的西瓜都倒掉了,卖出去的也只有每亩200元的收入,而投入达300元;西安阎良区有的农民由于菜价过低,而用拖拉机  相似文献   

20.
靠近一步     
李大山种了10亩西瓜,满心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可没多久新闻上就说.今年的西瓜价格可能走低,李大山的心里凉了一大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