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动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阶段中,物质文明的低位往往可以在精神文明的强化中获得补偿,但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却很难由物质文明来加以补充.相反,精神文明的发展滞后会干扰、破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已远远超出有饭吃、有衣穿的低位满足,精神文明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愈益彰显.  相似文献   

2.
现代伦理问题的历史向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既定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使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成为可能,而且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之间张力的动态平衡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在稳定、良序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权利和权力本质特征的差异,使二者产生错位.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是公共领域.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的路径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捷莎 《新视野》2003,(6):39-40
社会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文明既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中平衡发展,又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平衡的交错中发展。因此,社会文明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孙月华  周晓军 《共产党人》2012,(19):38-39,53
西部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是推进西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科学发展能够为维护西部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必须要通过切实的法治措施,维护西部社会稳定,促进西部科学发展。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推进西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稳定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稳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积极的动态平衡,是相对  相似文献   

6.
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学习领会会议精神,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论、如何基于系统论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知其然,才能知所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任海青 《唯实》2011,(10):78-81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时代,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发展和在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民法在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对私权的制衡和限制,维系权利的动态平衡,以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规定为加强党的执政建设任务之一,这是党的几代领导长期探索形成的认识,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创新的体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键是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为此,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掌握"和而不同"原则,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促使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要使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协调统一;最重要的是确立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认为,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政治观.立足生态基础,把握生态规律,构建生态型政府,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态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模式及其政府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政治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 统筹是生态型政府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主要是指行政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的不断调整,有目的地对自身的功能、结构、行为、人员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革新,使之形成新的形态,以取得行政系统和客观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顾金喜 《探索》2008,(2):95-99
本文具体探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国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简单的坚持这样的原则,已经有点与实际不符.本文在分析某些片面坚持这个原则的政策所可能导致的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历史现状出发,为了保持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客观地审视和反思这个原则,并加以调整,使效率、公平实现动态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已成为当前各级地方政府的迫切愿望。社会稳定不等于没有社会矛盾,而是要正视与化解矛盾,创建民主、公平、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应当"协作创稳",着力于主动创稳、内化疏导、责任服务、精细规划和动态平衡,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农村土地整理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一项措施.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可以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的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不发达导致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的不发达,而后者又对前者有着更大的反作用.因此,应该走什么样的行政发展之路,使我国尽快进入行政管理发达国家的行列,便成为我国目前行政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依照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提出走有自己特色的行政发展道路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核心可以表述为:国家的行政体系必须立足于现实,扎根于国情,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环境,结合国际——社会条件,强调内源发展,力求动态平衡,以行政改革作为行政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中实现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和我省取得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伟大成就,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  相似文献   

17.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江 《理论学刊》2004,23(10):118-120
生态文化拓展了文化理论空间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构筑真正进入了理性时代。反思已有文化成果 ,审视现实文化行为 ,展望未来文化发展 ,人类将从人、自然、社会动态平衡的角度展开新的文化画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克服康德、黑格尔唯心主义有机体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孔德、斯宾塞从生物学的角度解读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出各个社会要素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次序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从人类的现实生活出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动态演变的理论,其内容的科学性、深刻性、丰富性对于我们当今的理论研究和构建小康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政府转型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系统性变革,进而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并与之保持新的动态平衡的过程。政府转型是目前我国政治改革和行政发展的目标指向和基本趋势,也是当前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十七大以来,社会各界对政府转型、提高行政绩效的现实要求愈发强烈,政府转型的现实条件也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