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发育不全者出现违法行为涉及法律问题,而需作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目前在司法鉴定中已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其责任能力评定上如何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是当前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82~1988年精神发育不全司法鉴定案例共110例.占全部案例11.6%,占鉴定诊断结果患有精神疾病案例数18.8%.根据其作案类型,作案次数、作案动机、预谋、自我保护能力及对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精神发育不全司法鉴定的责任能力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据,运用其专业知识(主要是医学和法学)进行医学诊断及分析论证,最后证明相关法律事实的过程。本文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视角,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涉及的证据和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3.
伊其忠  吐尔逊  刘坚  田骅  房伊平  兰新健 《证据科学》2007,14(1):I0022-I002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因颅脑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而要求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日益增多.同刑事责任能力等行为能力鉴定相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不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理论和鉴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来说均较少.本文拟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给予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因颅脑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而要求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案例日益增多。[1,2]同刑事责任能力等行为能力鉴定相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不论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理论和鉴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来说均较少。本文拟对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给予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无精神病74例案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YH  Kang M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5-13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对74例无精神病案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5.7%。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鉴定后“精神症状”消失。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应特别注意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识别,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6.
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及对其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1] 是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随着我国《监狱法》[2 ] 的颁布实施 ,监狱管理系统为保证监狱工作的顺利完成 ,对服刑人员的精神状态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的服刑能力日益重视 ,要求进行相关鉴定的案例在日常工作中的比例逐年升高。为做好这项工作 ,本文特对作者单位近年来的工作资料做一回顾性研究 ,以期找出其中的规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科1990年 1月 1日~ 1999…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理障碍常是直接导致精神病人侵犯性冲动行为的原因,精神症状的揭示对一般精神医学来说具有建立诊断、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意义;对司法精神医学来说则更有提供评定作案者的行为责任能力的价值。实有探索的必要。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近五年(82—86)来承担司法鉴定案例共708例,其中男性579例,女性129例,经鉴定有不同程度精神异常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试行)》,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检察机关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求、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这三个法律文件的正确理解与适用,是检察机关在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专题”,邀请专家学者与相关人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服刑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服刑能力调查表对309例服刑犯人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并进行服刑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送鉴原因、案件类型、刑期、精神病学诊断多方面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精神病学诊断、概念紊乱、刑罚认知、违规认知、接受教育、睡眠障碍与服刑能力的评定均呈显著性相关(r=1.901~28.711P=0.000~0.045)。结论服刑能力的评定与送鉴原因、案件类型、刑期、精神病学诊断、概念紊乱、刑罚认知、违规认知、接受教育和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定诊断与鉴定前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利用自编调查资料整理表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2017年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1 369例被鉴定人的鉴定资料,将鉴定意见的精神障碍诊断结果和既往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369例被鉴定人中,鉴定诊断有精神障碍者964例(70.4%),无精神障碍者405例(29.6%)。前者有临床诊断者为63.3%(610例),高于后者的43.2%(175例,P0.05)。鉴定诊断的各类精神障碍中,癔症、应激、神经症类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高(86.7%),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低(9.6%)。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总体一致率最高为精神分裂症类(98.4%),人格与行为障碍(33.3%)最低。有精神障碍组临床诊断与鉴定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84.1%,Kappa值为0.759。相比门诊诊断,住院诊断和鉴定诊断的一致率(85.9%)更高(P0.05)。结论在能提供既往临床诊疗资料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诊断为有精神障碍者,其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临床诊断(尤其是住院诊断)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何恬(医学学士、法学硕士)编写的《重构司法精神医学——法律能力与精神损伤的鉴定》一书2008年4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方兴未艾的司法体制改革中,鉴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对司法鉴定的广泛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鉴定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从制度上解决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从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入手,对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登记管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为了贯彻该项决定,司法部于2005年9月30日公布了《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根据《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适用司法行政部门的登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专门法律的规范,司法鉴定存在着管理体制混乱、鉴定机构设置无序、鉴定人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有利于我国司法鉴定事业的健康发展。与一般科学鉴定不同,司法鉴定以诉讼中…  相似文献   

14.
精神发育迟滞性防卫能力鉴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性自我防卫能力的鉴定,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高达鉴定总例数的25.14%[1]。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重新鉴定的案例也明显增加。但是,在精神发育迟滞者性自卫能力的具体评定上,学术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以至有些犯罪分子因二次鉴定结论不一致,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因此,有必要对精神病人性自我防卫能力司法鉴定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1智商值能不能作为诊断和评定的依据有人认为,智商值(IQ)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诊断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的性被害人对检查比较顺从合作,因此IQ得分比较准确、客观,对鉴定诊断具…  相似文献   

15.
提高司法医学鉴定人对司法医学鉴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其做好司法医学鉴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保证司法鉴定工作的质量、确保司法公正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作用,司法鉴定人员除要具有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外,还要有鉴定人特有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医疗"诊断"的正确性,为司法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伪证的识别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司法鉴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章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前面讨论的是所有司法鉴定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鉴定学科的一般规律。而在此之后 ,还必须将其运用到各种鉴定学科中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司法鉴定学各论部分众多的鉴定学科中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最特殊的 ,其中的问题最多 ,对此的非议也最多。因此 ,本文设专章讨论。第一节 精神病人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制度一、精神病人的法律问题精神病人的法律地位是一个涉及精神病学的法学问题。从法学原理上讲 ,精神病人的法律地位取决于其精神能力的完好程度。由于其精神能力的缺失 ,在法律上对其主体资格进…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日颁布、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标准,简称《新工伤标准》,是作为《工伤保险条例》配套的医学鉴定标准制订的,重在解决职工因公致残、致病中的医学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普通伤害案件处理中,人体伤残标准的缺位,使得《新工伤标准》成为了此类案件的补位标准。但是,职工工伤伤残的赔偿与普通伤害案件伤残的赔偿在计算方法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使得《新工伤标准》在普通伤害案件的适用上引发了一系列司法问题:包括(1)《新工伤标准》较前更为宽泛,引发了赔偿数目的显著增加;(2)《新工伤标准》出台了的一些新的鉴定原则,颠覆了既往的司法鉴定理念,将引发司法实务中标准竞合问题、以及司法鉴定理念矛盾的问题;等等。针对目前突出的法律问题,本为作者认为:解决的途径有二:1)统一目前国家赔偿体系,并统一残疾评定标准,做到同种损伤同种赔偿。2)积极制订适用于普通伤害的残疾评定标准,做到每一赔偿体系中,均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医学鉴定标准,以避免因鉴定标准的不同引发司法不公。两种途径相比较,前者运作更为困难,而后者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司法鉴定活动的主体是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人素质高低与司法鉴定质量密切相关,司法鉴定人的法律素养又是司法鉴定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重要性常被忽视。因此,需要充分认清司法鉴定人具备法律素养的必要性。正确定位当前司法鉴定人队伍法律素养的现状,研究司法鉴定人法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方式,对提高司法鉴定人素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影响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一致性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重新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渐年增多,而鉴定结论(包括医学诊断结论、法定能力评定等)不一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中的难题。本文试从学科方面、鉴定方式、鉴定标准、共患疾病、法律制度等14个方面分析了重复鉴定导致结论不同原因,并从①完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关法律法规;②健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体制;③制定统一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标准;④建立完善的鉴定结论质证制度和采信制度;⑤健全鉴定人的审批制度;⑥改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制度;⑦提高鉴定质量;⑧复核鉴定或重新鉴定时要慎重;⑨健全鉴定人的培训与考核制度等9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司法鉴定作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意见》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严格履行登记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鉴定事项的管理,严格把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准入标准,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