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怎样立遗嘱     
遗嘱是财产人生前依照法律规定处分自己财产而待其死亡后生效的法律行为。任何智力正常的成年公民都可以立遗嘱决定自己身后财产的处置。公民立遗嘱时必须注意下述问题: 首先,遗嘱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政策。例如: 第一,遗嘱不能侵犯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实践中,属以下三种情况的特别需要强调不得遗嘱处分:(一)城市公房。城市公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的遗嘱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嘱继承是我国财产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在效力上的优先性。然而,在继承实务中,真正的遗嘱继承却极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公民的遗嘱意识极为淡薄。而遗嘱继承的核心是立遗嘱人的权利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遗嘱权利的含义、性质,遗嘱权利的功能与价值,确认遗嘱权利包含的内容,立遗嘱人行使权利受到的限制等。以达到强化公民遗嘱权利意识的目的,使遗嘱继承制度更有效地发挥其法律功能与价值。一、遗嘱权利概说遗嘱权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在生存期间订立遗嘱以处分自己死后财产的自由权利。遗嘱权利人按其自由意志指定继承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谈的遗嘱的实现,是指遗嘱生效后,遗嘱继承人按遗嘱的内容取得、分配、分割财产,使遗嘱内容成为事实。这里的遗嘱指立遗嘱人生前所立.并可在其生前自由撤回,在其死亡后发生效力的以身份或财产处分为内容的要式文件。由于遗嘱是立遗嘱人死后生效的一种法律文件,因此有很多人以为,遗嘱在立遗嘱人死亡后,能够直接实现,有些管理部门甚至直接凭遗嘱确定遗产继承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多,遗产继承纠纷也越来越多,公民及早立遗嘱是防范遗产争执的重要方式。遗嘱的法律意义和立遗嘱的法律行为不仅仅只是对财产的管理和处分,更体现了对家人的关爱、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本文指出要转变公众的遗嘱观念,需完善遗嘱制度、加大法律宣传、跟进各项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遗嘱是被继承人生前作出的处分自己财产及安排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于其死亡后才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法律规定,公民可以自己书写遗嘱,也可以请别人代为书写,即代书遗嘱。为了确保代书遗嘱的真实性,法律对代书遗嘱的形式要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审判实务中,立遗嘱人、代书人、见证人由于缺乏对遗嘱方面法律知识的了解,导致所立遗嘱无效的情况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高雪蕾 《法制与社会》2011,(21):256+258-256,258
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方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由于有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公证遗嘱最具证明力,这也是公证遗嘱价值的体现。然而公证遗嘱相对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具有效力优先性,与遗嘱立法的目的不相符以及公证遗嘱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是公证遗嘱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杨楠 《中国公证》2011,(10):50-54
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允许的方式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物.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人可以通过订立遗嘱变更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应继份额.可以取消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可以将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中国,随着资产私有化的日趋积累,公民个人享有所有权抑或处分权的财产及权利也随着增多。为了防止发生纠纷,安排好死亡后的财产及权利的归属,大多数个人采取立遗嘱的形式,对其所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财产及权利,予以预先安排。持遗嘱到公证处申请办理遗嘱公证的,在现实中也不在少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嘱是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有关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而所谓遗嘱公证是指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  相似文献   

9.
一、遗嘱继承的原则大陆继承法采取遗嘱自由与适当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即相对遗嘱自由原则,赋予公民对于个人合法财产的自主处分权.“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充分保护了公民立遗嘱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的权利.同时,为了继续实现互济互助、养老育幼的家庭经济职能,大陆继承法还根据实际情况,对遗嘱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限制.  相似文献   

10.
<正>【裁判要旨】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处分房屋给继承人后,又同意拆迁房屋并获得补偿款,应被视为其在立遗嘱后又以行为作出了与立遗嘱时相反的意思表示,并导致了房屋的灭失。遗嘱人遗嘱中所涉标的物被拆迁后所获得的补偿金与原标的物为不同的物,该补偿金属于遗嘱人立遗嘱后新获得的财产。遗嘱人未明确表示房屋拆迁的对价及补偿金的处分意愿,不能将补偿金作为遗嘱标的物的变更而进行遗嘱继承。  相似文献   

11.
陈榕进 《法制与社会》2012,(18):233-234
遗嘱继承是公民继承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亦是公民取得财产或转移财产的一种重要途径.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重要区别在于,法定继承只要确认了继承权,就可以依法继承.而遗嘱继承显然要复杂得多,遗嘱继承的前提条件是遗嘱的真实有效性,也就是遗嘱的效力.本文就公证遗嘱效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定遗嘱的效力,对于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很大。本文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一)精神病患者立的遗嘱是否一律无效。 有的同志认为,立遗嘱应具有行为能力,而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能力受到了限制,因而所立遗嘱应一律视为无效。这种看法欠妥。当然,用遗嘱处分财产是一种法律行为,而具有行为能力又是实施这一法律行  相似文献   

13.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立遗嘱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其立遗嘱行为、意思表示及遗嘱内容真实合法的一种证明活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恢复公证制度以来,遗嘱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和公民自我保护的法律形式,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共同遗嘱公证实务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中国公证》2010,(2):39-41
共同遗嘱是遗嘱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联合遗嘱,或合立遗嘱、共立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共同订立同一份遗嘱.对其死亡后各自或共同遗留的财产指定继承人继承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共同遗嘱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公证实务中最常见的共同遗嘱形式是夫妻双方共同依照法律规定.对他们共同所有的财产或其他事务做出处分和安排.通常是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  相似文献   

15.
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公民用立遗嘱的方式处分财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从法制建设上看,我国《继承法》专门用一个篇章(第三章)规定了遗嘱继承和遗赠;从司法实践上看,近几年全国各地公证机构办理遗嘱逐年增多,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上述情况表明,遗嘱,特别是公证遗嘱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逐步为公民所接受;遗嘱在现在生活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房产登记和拆迁工作中常会遇到有些人持遗嘱办理有关产权转移和拆迁补偿事宜。产权监理部门和拆迁单位在办理相关事宜时能不能以遗嘱为主要证据辅之街道办事处或单位…  相似文献   

16.
问:公民王某考虑到去世后,会因自己的财产引起子女间不睦,发生纠纷,想在生前将自己的遗嘱立下来,并办理一下公证,请问:办理遗嘱公证都有哪些程序?答:遗嘱人申请公证时.应提交:1.填写遗嘱公证申请表,写明遗嘱人:(1)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工作(离、退休)单位、住址;(2)婚姻状况、家庭人员情况;(3)是否立过遗嘱.有无依靠遗嘱人扶(赡)养的人;(4)立遗嘱原因及遗嘱内容等;2、身份证明(如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工作证或离退休证等);3.遗嘱处分的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如房地产权证、银行存款单、购物发…  相似文献   

17.
夫妻共同遗嘱,又称夫妻合立遗嘱,它是指夫妻双方为了处分其共有财产而共同订立的同一份遗嘱。这是一种特殊的遗嘱方法。各国民事立法对共同遗嘱的态度很不一致,法国、瑞士、日本、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民法典明文禁止共同遗嘱,例如,法国民法典规定,二人以上不得在同一证书上共同遗嘱。与此相反,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奥地利的民法典则明文确立了共同遗嘱这种形  相似文献   

18.
撤销夫妻财产约定的遗嘱是否有效?编辑同志:甲、乙婚后,立有约定说明他们所居住房屋是乙的个人财产,不是夫妻共同财产。现甲已死亡。甲临终前在公证处立有遗嘱说与乙的财产约定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思,所居住的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请问,一方立遗嘱撤销夫妻财产约定是否...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3条分别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在此,对于什么是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的性质、法律地位等问题,至今尚无人进行探讨。遗嘱继承及遗嘱执行人,在现代世界各国的继承法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罗马法中,对于遗嘱继承有较详细的规定,但无遗嘱执行人这一制度,封建社会里,宗法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核心地位。在财产  相似文献   

20.
遗嘱继承是我国财产继承的基本方式之一。遗嘱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在其死后处理遗产的方式,这种方式基于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其死后遗产而立下的遗嘱。由于每一个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所有物都有行使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遗嘱做为所有人最后处理自己所有的财产的意愿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