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哥:本期,沈哥我与朋友们要聊的是关于“残疾人心理”的话题。也许有些朋友会说:“我连活命都顾不上,还顾得上什么‘心里’、‘心外’的!咱们还是多来点实在的吧!”朋友,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在追求,即使我们身上有着终生挥之不去的残疾,但我们的心灵却与健全人一样,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一片  相似文献   

2.
我想,我这个人,看问题一般说来还算敏锐、不笨,但是在学术研究工作中,不论古学、新学,底子都不算深厚。我自己清楚,学识浅,常识比较多。之所以这样讲,并非是谦虚。我这个人有一些优点,但是谦虚不在其内。我对自己有一个“二表人才”的称法。所谓“二表人才”,一是爱表现;二是爱受表扬。我认为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都是人的天性,只不过我不忌讳说出来而已。恩格斯指出,生活资料分三种: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自己的资料。我特别注意“发展和表现自己”这几个字。奥林比克运动会上竞技者不就是这样吗?我可以讲讲自己的心情:当我自己坦…  相似文献   

3.
<正> 谁不渴望成功?谁又不为失败而苦恼?人生的成功,又要走过哪些十字路口、必须把握哪些环节呢?“口才——开路;交际——播种;择偶——筑巢:创业——树碑。”《青年人生能力丛书》的作者曲渊在他编写“铸造”的这套丛书的封面上这样论述人生成功的四个环节。这套丛书分《口才锻炼与运用》、《交际能力与技巧》、《怎样选择配偶》、《如何挑战21世纪生存》4册。正如他自己在序言里所说,这套系列丛书的最大特点在于知识面广,行文通  相似文献   

4.
沈哥:各位聊友,看到这个话题是否有一种“做梦娶媳妇”的感觉?其实,每一位青年男女谁不曾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有过梦一般的渴望。就说沈哥我吧。也是从那个岁数走过来的,也有过梦中的情人,因而出此话题,供众多朋友  相似文献   

5.
迈进九十年代,遥望二十一世纪金光闪闪的殿堂,风华正茂、青春焕发的新一代中学生谁不想走一条通向神殿的路,谁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在浩瀚的人世间发出辉煌的一瞬。可是,有的同学刚背上行装,便被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坎坷吓怕了。“没能力,没机会,没条件”,成了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口头禅。果真是没能力、没机会吗?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  相似文献   

6.
如今 ,随便问一位青年朋友 :“你愿意默默无闻地在平凡中度过一生吗 ?”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 !岁月如梭 ,时间的巨轮已经驶入二十一世纪 ,有人说 ,这是一个崇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藐视平凡、不甘寂寞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力图让世界认识自己 ,让社会承认自己 ,又有谁会甘于平凡呢 ?而我 ,此时此地的我却要大声宣布 :“我 ,甘愿平凡 !”作为一名机关后勤工作者 ,我要争取做一个默默奉献青春与热情的平凡人。但这并不代表我比别人更高尚 ,只是因为我的同事们是这样做的 ,领导们是这样做的 ,全体为中国腾飞而努力的劳动者们都是这样做的 !曾几何…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尝试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主要做法是:一、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其强烈的上进心所谓期望理论是说,人们由于对环境的认识,产生了目标感,目标感导致需要,由于需要引起动机,由于动机才产生相应的行为。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要想让学生做得好,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即“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教师以及父母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长在高处的树叶,羊却吃不着。可是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羊一躬身就进了一个又矮又窄的门,吃到了里面的青草,骆驼却钻不进去。它俩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认输,只好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应当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  相似文献   

9.
从警这7个年头里,我的工作其实很平常、很平淡,基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可辖区百姓就爱说我“热心肠”,说的是我资助了江芳芳他们8个孩子。其实,看着他们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换谁,谁也会这样做,我更没有理由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为了资助他们,我省吃俭用,总共资助了他们五六千  相似文献   

10.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显得更为迫切。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要能激发主体,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自身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具备扮演好以下角色的意识。一、公关意识。“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在知识上需求什么,情感上渴望什么,思想上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模糊点。这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2.
我师范毕业那年,刚满19岁,一上班,就接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学生们已十二三岁,排外性很强,接受我很勉强,有些学生经常故意捣乱。而我因为年轻,毫无经验,往往面对一些小事,束手无策。 一天上午,我在黑板上给学生们抄了一些习题,让他们做在作业本上。下午上课不久,就有同学反映自己做在本子上的习题被撕掉了。接二连三,共有5个同学有此遭遇。我生气极了,气冲冲来到教室,冲着学生们大吼:“谁干的?自己站出来!”  相似文献   

13.
阮直 《当代广西》2006,(15):21-21
许多英模人物都崇尚问心无愧。李国安说“: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张云泉有一句名言“:不求惊天动地,只求问心无愧。”宋鱼水则说:“对我自己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我能做多少问心无愧的工作就做多少,我能够做多少利国利民的工作就做多少。”问心无愧,其意是扪心自问,没有  相似文献   

14.
爱情保险     
我有睡午觉的习惯,几乎雷打不动。午休时我最恨谁来敲门或打电话,如果有一把手枪,谁敲门我就想给谁一枪或蹬他个跟头。这天睡午觉,小梦做得正香时,电话骤然响起,仿佛一只上足了劲的玩具青蛙一样,在床头柜上蹦个不停。我发誓不接。停了一会儿又蹦起来,我还发誓不接。可一会儿又响起来……对方的耐心把我激怒了,我抓起电话,大声喝问:“谁!”“你是赵文辉吗?”一个甜甜的女声,仿佛加了糖。“我是赵文辉,请问你是……”我刚才的怒火顿时烟消云散。“我在打印部见到你的名片,知道你是作家,我想和你认识一下,你能记下我的电话吗?”是个文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信访工作是平凡的,平凡得有的人都不知道它到底做些什么,可能也瞧不起。一开始,我也有过转岗的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项工作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每当看到那一双双乞求、焦虑、企盼的眼睛,阅罢那一封封如泣如诉、充满渴望的来信,我的心就有一种震颤,就有一种心潮涌动。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和我的同事们必须去处理这繁琐的“每一起”和“每一件”,似乎只有这样去做了,生命对我方有意义,每天的日子才过得充实。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久了,能使你体会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记得有一次,我在信访科接待了一位来自安徽的农家妇女,40多岁了,反…  相似文献   

16.
梦里情书     
亲爱的营: 你在他乡还好吗?军务繁忙,望你多多保重,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望你学会关照自己。身体第一,有健康才会有一切。健康是“1”,你的事业、成功、财富、爱情、婚姻、家庭……都是“1”后面的若干个“0”。 还记得我们上次见面的日子吗?2月14日情人节,正值你探亲,那天我坐着轮椅与你漫步在街心花园,你送了我一支红玫瑰。我们坐在长椅上,你伸出有力的双手紧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与青年成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不会交往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的大海中去。”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要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建立,单靠直接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直接反馈而进行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广泛的人际交往来观察、学习和借鉴,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对“芙蓉姐姐”怎么看,我一下愣了:谁是芙蓉姐姐?朋友很吃惊看着我:这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现在整个网络在为她疯狂啊。回家赶紧上网搜索一下,才得以了解到这位网络红人。"1977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县史家村,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自己的生活照。在水木清华,传说曾有5000以上的人同时在线等她“妖媚”。2005年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喷饭”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在清华、北大、天涯等数个BBS上转载,一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邓飞告别记者生涯,投身公益,“发起人”这个被他自己形容为“酷”的新职业,也随着他运营的“免费早餐”公益计划,进人了公众的视野。如今,已经成为公益人的他,所做的工作远比“发起”要复杂得多、持久得多。他给自己的警示是“让自己的内心纯粹、诚实”……当“免费午餐”越做越大时我发现我回不去了2011年开始的“免费午餐”计划,是500名记者联合发起的,那次我第一次用了“发起人”三个字,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提出者、倡导者。发起“免费午餐”计划时,我没有做任何准备。当时我参加天涯社区年会,我被天涯网友评选为“年度记者”,而“中国最美支教教师”蔡加芹正好就坐在我身旁。她说她的学生没有午餐吃,她吃饭时无法面对他们渴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20.
前一段时间以来,各行各业的一些领导突然心血来潮,都先后搞起了自己的接待日,什么市长热线、局长热线、主任热线、县长热线等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又是上报纸,又是上电视,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当时,笔者多了个心眼,悄悄地记下了几位县长、局长每年一度“领导接待日”的热线电话号码。事隔一年,当这几位头头的“领导接待日”来临之际,我拿起了电话对这几家热线做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这几位领导的热线形同虚设。我第一个打过去的是一个县长热线,接电话的是一个普通的机关人员,他告诉我,县长不在。我说,我是老街的居民,有重要情况反映。今天是“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