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度认同与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非人格化的制度为中介,作为政治权力具体表征的各项法律和政策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就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判准.制度认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建基于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待统一之上的实践证成过程.一切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制度的认知性期待形成、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以及影响每个人规范性期待形成的公民素质,都会对制度认同的形成产生影响,并规定着制度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价值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几个价值认同,这些价值认同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它们包括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同,文化认同,法律认同和教育认同。本文试图对这几个认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廖呈钱 《法制与社会》2013,(16):143-144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对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和意识形态到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的进步也符合后发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面对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我国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必将面临再次转变,而这次转变应当最终走向以社会共识为基础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4.
夏金华 《行政与法》2014,(10):17-21
信任是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间的互信关系、依赖关系、合作关系以及承诺与践行关系.以信任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政治合法性只有以信任为前提,才能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互动双赢格局.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以信任的视域检视政治合法性,以期从中梳理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前瞻其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关系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改革实践与现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由此也引发了学术上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和争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之间是既相统一又相冲突的关系,因而应当确立一种"动态统一"观来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适。  相似文献   

6.
7.
董慧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147-148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合法性遭遇了诸如政治参与度不够、腐败现象频发等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政治文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因素对合法性基础形成冲击等原因,提出了加强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引导、确保政治过程中的守法和提高政治产品的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解决某一公共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活动策略,是政治系统的输出部分。公共政策的合法与否是一个国家政权或政府能否赢得长久稳定与执政的基础。因此,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对一国的政治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公共政策合法性内涵和基础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小园 《行政与法》2012,(12):11-15
社会利益结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现代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现代政治有着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的认同机制,决定了相对均衡的利益结构、公平竞争的社会规则、核心价值体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认同机制。而培育这种认同机制必须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使多元政治主体在广泛的政治互动博弈过程中达成基本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对党的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逐步形成了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激励引导等独特的工作艺术.本文指出研究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缅怀周恩来精神,也为我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适应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放射理论光芒、彰显人文关怀和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权力都有一种合法性诉求,希望得到社会成员的道德认同,进而得到他们的信仰和服从。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论证有两种典型思路,一是社会契约论,二是功利主义。尽管两者存在理论上的分歧,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内在统一的。本文即试图透过对这两条基本思路的考究,探寻一切政治权力籍以获得“合法性”的基本因子。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传统的政治哲学合法性是由民主政治或公平原则提供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合法性.这种观点对传统的合法性理论提出了挑战,不是全部通过选举产生的领导者都是满足政治制度的,还有就是没有通过选举的领导者不一定是不合法的,因此,如果这些政府是合法的,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的兴起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理论背景。就自身理论主张而言,治理理论及其实践在西方的兴起契合了政府合法性获取的两大基本要素的要求,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治理的效能目标和民主诉求,对转型期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的重建与巩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仇和现象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逻辑的一般折射,从仇和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一般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包含三个纬度:价值认同,即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权力意识;政治共同体认同,即对中央政府权威的认同;政治行为认同,即政治行为所带来的民众认同。这种合法性构成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对西方政治价值的糅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诉求的演变及其在转型期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7):277-278
执政党不断寻求政治合法性是政党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全法性基础经历了一个从个人魅力型向政绩型的转变过程,在转型期,对于合法性危机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将怎样重构执政的合法性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在政治学理论层面上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仅停留于研究合法性的类型、作用及意义上。任何一种人类中的社会形态都同样面临着这个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尤其到了现代社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制度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就要有他的合法性,同样,国家的和平安定也取决于政治的合法性。本文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阐述社会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满意层次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评价政权的合法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郝涛 《法制与社会》2014,(6):137-138
实现社会和谐平等是人类文明永恒的话题,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凸显,由这个问题所导致的社会矛盾也区域性出现。由此可见,在保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改革进程的崭新阶段,体现了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实现公平正义,国内外著名学者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主要考察查尔斯·泰勒和南茜·弗雷泽,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不公正给予了深入的观察和批判。笔者希望通过考察他们的政治观点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提出些许拙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成立后,立即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政治合法性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政治合法性的规范主义和绩效主义的有机统一。本文从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的历史源流以及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政府合法性一直是政治学者所关注的领域。许多政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政府合法性进行进一步探讨,指出政治心理是政府合法性的前提条件,政治思想是政府合法性的思想基础,政治社会化是政府合法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持久性、稳固性,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和合理性认证。针对我国政治合法性的特殊性,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这一全新执政课题,构筑起了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双翼,为实现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法性的良性互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