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作为我们这个执政党作风整顿的首位价值追求,要求全党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提出和实施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可以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解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湖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就业形势严峻;体制性障碍和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情况较为突出,发展的难度加大;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较为突出,等等。  相似文献   

3.
提出和实施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可以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解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湖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发展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就业形势严峻;体制性障碍和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情况较为突出,发展的难度加大;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较为突出,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政府决策失误,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损失,往往算是交了“学费”,官员一般不需要承担责任。而近年来,官员的责任问题终于提上了日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彰显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关注民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同时也彰显了党把握执政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重温“两个务必”,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权为民、情为民、利为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要求,必须牢固坚持“三为民”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为民所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权力观。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正确权力观,首要的是明确权力是谁给的。上个世纪,抗战胜利的时候,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斩钉截…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闲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报告中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工作部署,彰显了面向未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践》2004,(7)
  相似文献   

9.
科学决策彰显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科学执政的能力,首先应加强学决策的能力。运用科学思想、循客观规律、切合自身实际的决策,是现一个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强化科学决策、推进科学执政,是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决策水平反映执政能力。科决策直接决定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验我们党的执政水平。随着我国进入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新技术、新理论、新问题、新路、新情况对各级领导的行政决策提了严峻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力量就是体现在我们各级政府一步步严谨致的科学决策上;一个责任政府的形象也必然体现在它守土有责,科学决…  相似文献   

10.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政法机关作为代表国家执法司法的专门机关,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工作机关。政法机关文明执法,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在全省政法系统组织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执法为民宗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履行党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民执政的深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力就其产生和本质看,具有公共性。为公众服务是其产生的基础和主要职责。权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共秩序、稳定社会关系是须臾不可缺少的。自从人类出现私有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权力的问题复杂化了。出现了权力的利益归属问题,这种利益归属包括两种可能:一种是利他性,即掌权者按照社会要求正常行使权力,为整个社会成员带来应有的利益;另一种是利己性,即权力可以为使用者本人带来一定的政治、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出现了权力的…  相似文献   

12.
李抒望 《共产党人》2005,(22):32-33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冯必扬 《唯实》2007,3(11):10-12
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执政理念,即:阶级斗争的执政理念、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无论是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对阶级斗争的执政理念的完全取代,还是社会和谐执政理念对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波 《党史文苑》2008,(5):42-4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回答如何执政、靠谁执政、为谁执政等现实问题而确立的执政新理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继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后,我党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群众路线。90多年风雨磨砺,我党历经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予以坚持和贯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正确政绩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4)
有一条运行了数千年且占据了中华文化核心位置的古老准则,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沐浴着时代的光辉,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它的名字叫"和谐"。"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礼让,一种平等;和谐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谐的基础,是和而不同,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谐的境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谐的源泉,是和中有爱,和中有福,和中有乐,和中有安。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昌,世界和则宁。继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万方乐奏颂和谐,国泰民安喜空前。和谐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幸。和谐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和谐"鲜明地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个脉搏同频共振前程最辽阔,一个中国欢共庆一唱天下和……一草一木总关情,时代新景在"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伴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一幅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正在展开。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奏响和谐社会的雄伟乐章!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古城 《学习论坛》2005,21(10):34-36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执政理念,从斗争的执政理念到发展的执政理念,是执政理念的大跨越;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同时也决定着执政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20):40-4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开幕式上表述:中国党和国家将坚持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优先解决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居民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0.
国民幸福:执政理念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近年来国民幸福,特别是幸福指数问题,引起了决策者和社会各界较多关注,也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从理念层面上看,关键是国民幸福是否应当成为一种执政理念;从操作层面来看,关键是幸福指数能否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