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强化公仆意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基本经验和长期执政必须遵循的一条定律。执政为民的根本要义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党的最高利益相一致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党的命运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专注于国家民族振兴的政治情感,是党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政治情感基础,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感情基础,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大力加强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党对党外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 政治坚定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这种品格具体地体现在:坚定的政治立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5.
今天,之所以要重新议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是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价值选择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是因为我们党内的一些同志在价值选择上存在着错误,有的还很严重,因此,对共产党员的价值导向的正确定位,已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修队组织,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党的党章和党纲中,在党的领袖人物的讲话中,对共产党员的价值观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县求。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者讲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平…  相似文献   

6.
"党的利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兰 《理论探索》2006,2(3):51-53
中国共产党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利益?从政治学角度、政党的内涵和党的历史三个方面看,党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治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经济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党的文化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社会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当前执政条件下,党的利益归纳起来就是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实现这样的利益要求,基本路径是:强化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董杰 《求知》2020,(4):56-58
共产党人如何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更好开展党的工作,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给出了具体答案。这篇写于1943年6月的文章,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角度出发,具体全面地阐释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并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想深刻贯彻其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8.
简论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是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善于学习 ,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执政为民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党获得智慧和不竭力量的源泉,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基本工作状态;接受人民监督是确保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的有效机制,也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管理国家权力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任务,也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崭新的执政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党执政的崭新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1.
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建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当前,党群关系出现了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党的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发展.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建的着力点,需要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推进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协调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执政为民理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对人民负责制度,落实为民理念;建立党和政府的诚信制度,落实信民理念;构建利益共享机制,落实富民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党的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职能,调节利益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利益整合有多种手段,其中政党的意识形态在利益整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各种利益关系,并为实现共同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极大的包容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讲正气,是“三讲”的内容之一,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在端正党风的今天,讲正气,就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有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精神,有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感情,有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嫉恶如仇的立场,有一身凛然正气\自觉拒腐防变抵制不正之风的行为准则。历史证明,共产党人讲不讲正气,党内有没有正气,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共产党人的正气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形成的。严格的“自律”和“他律”,是共产党人培养形成正气,唱出正气歌的…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政策,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这些政策正确而顺利地贯彻执行.一、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党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共产党人先进性时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回顾总结淮安市委、市政府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忠实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是我们党先进性最集中、最具体、最根本的体现。对服务人民的宗旨践行得越好,党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越重,党的先进性也就越强。我们的一切工作始于人民需求,终于人民满意。我们必须努力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竭诚为民、造福于民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7.
论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理论探讨》2004,1(5):75-78
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关系,是我们党近年来反复强调的重要问题。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的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是领导干部科学的价值取向。党的领导干部自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使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阶段性.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不同的.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江泽民同志讲话指出,这是当前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党组织应该积极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一、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确立的依据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时起,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最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党的这个最低纲领,排  相似文献   

19.
改善民生是党群关系和谐的基础.着力改善民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群关系领域的运用,是我们党处理不同时期党群关系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提升和谐的党群关系,一要以提高认识为前提,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二要以加强利益整合为关键,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三要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为重点,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4,(1)
<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当更好地坚持这一人生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发展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事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与时代的呼唤。一、共产党人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