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标志着我党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844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正式写进党的文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丰富和升华。树立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市实施建设"大贵阳"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科学性就在于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也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和保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牢固树立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对我们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事犯罪情报工作是刑侦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三个基础业务之一,利用刑事犯罪情报来破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对刑事犯罪情报在"从人到案"破案机制中的利用途径和利用价值的分析,阐述了利用刑事犯罪情报在"从人到案"破案机制中运用的要求和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试论劳教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以下简称劳教),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均存在许多弊端.劳教制度如何改革,成为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改革由增益型改革转向公平正义型改革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民众所固有的平均主义的观念、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是制约这种转变的负面因素。为此,必须以推进法治化进程、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及加快农村发展为突破口,维护和增进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洗钱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严重经济犯罪。洗钱行为不但能够掩饰犯罪分子的罪行,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且严重妨碍了金融机构的正常活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更甚至于,它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资金来源,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生命线”。现在,洗钱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复杂的犯罪领域,并成为国际一大公害。鉴于洗钱行为的严重危害性,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六)》在《刑法修正案(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此次修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2006年10月31日出台的《反洗钱法》更加完善了我国的反洗钱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非公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支撑和推动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加强非公企业的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死刑复核权回归的背景下,探索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涉及其双重角色的正当求证问题。基于检察监督权与公诉权之上下权能辨析,并合理构建检察机关内部的权力分野机制,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双重角色并不存在逻辑上的悖论,相反它符合我国现行的司法权力分配与制度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和21世纪上海公安事业的发展,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安队伍,从而构筑公安专门人才新高地。积极探索培养以适应现代警务机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公安业务水准的务实型公安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的中印巴三角关系以敌视和对抗为结构特征、以权力竞争和传统安全关切为主要内容。冷战结束后,中印和印巴间的冷漠与对峙被打破,调整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历史机遇显现。“9·11”事件后,中印巴三边良性互动加快,三角关系的结构和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但印度的现实主义权力思维及其全球大国抱负有可能使中印、印巴关系陷于“安全困境”的结构性矛盾之中。中印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解困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在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党组织是党联系其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认真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外围环境和自身问题仍很多,导致其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如何给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