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2.
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一直在书写着这样一部恢弘的历史。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伟大的实践需要并必将产生伟大的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言,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振兴事业,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华大地上演的一出出波…  相似文献   

3.
陈曙光  赵耀 《前线》2021,(1):14-20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取得了辉煌成就。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表现为改变中国命运的精神自立之功、推翻"三座大山"的立国之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制之功、创造"两大奇迹"的治理之功、创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功。这都是载入中华民族复兴史的伟大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而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和任务,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也是鼓舞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地加以理解和认识,并全面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最根本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11,(8):20-21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一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就是要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90年来,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6,(9)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谱写的雄伟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长征精神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广泛爱国统一战线,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经验;论述了这些经验对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把握主题,同时兼顾各种矛盾的解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广泛爱国统一战线,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经验;论述了这些经验对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把握主题,同时兼顾各种矛盾的解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确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开始了逐梦历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力筑梦;在新时代,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伟大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桥》1997,(4)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相似文献   

15.
韩振峰 《前线》2021,(10):10-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百年理论探索的主题,百年精神赓续的主题,未来奋斗目标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捷 《理论导报》2021,(8):39-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连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为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  相似文献   

17.
18.
刘智远 《共产党人》2022,(22):52-5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兰考调研时讲道:“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历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的衰落,都显示在其文明的衰落上。精神上的失落、人格上的矮化、价值取向上的泛化,都是文明衰落的表现。这样的国家是强大不起来的。反言之,一个国家的强大,同时显著在其文明的迭起。今天的中国强大了,那么,强大起来的中国,反映在精神上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中华民族怎样迎接未来的挑战,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智慧、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以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提出了“三个代表”这一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光辉的重要思想。它不仅是21世纪建党执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武器。放眼世界:来自时代的挑战21世纪的中国,将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创性事业将在更加广阔、更加复杂的环…  相似文献   

20.
弘扬延安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60多年来,延安精神培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畏艰险,奋斗不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一、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1936年到1948年,延安和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