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街头官僚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官僚执行问题和自由裁量权问题,它为分析基层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利益差异是导致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梗阻的内在动因,这些利益差异包括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政策执行主体与乡镇政府之间、乡镇政府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以及利益群体与乡镇政府之间。从政策执行主体角度出发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必须强化公务员公共精神,树立良好的执行心态,提高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小兰 《前沿》2007,(12):151-153
街头官僚是公共部门中直接面对公众、实际上拥有真正政策判断力的人员。他们位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是政策实现的重要因素。他们与其说是在执行政策,不如说是在进行再决策。与高级公共管理者的目标差异是他们再决策的内在动因,要实现对他们的控制,可从法治、管理和伦理三个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3.
王改  谢韬 《长江论坛》2009,(6):60-62
1977年,李普斯基(Lipsky)首次提出"街头官僚"的概念,从而成为此类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媒体曝光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出现,究其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策执行走样,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随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成为公共行政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分析了街头官僚的角色定位和自由裁量权与公共利益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街头官僚责任控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魏冷 《现代领导》2007,(12):14-14
近年来,为遏制房地产业过热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在“新政”等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下,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房价攀升之势有增无减。一些城市的房价屡破“记录”。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持续攀升的房价导致广大市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呼吁加强调控、促使房价合理回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郑玲 《前沿》2014,(9):107-108
2006—2012年,在内外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经济的波动性较为明显。我国中央银行在执行各具体金融政策时,在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主要以调控为手段,即在通胀预期、经济过热时“踩刹车”,在经济放缓时“踩油门”。本文通过对这7年间央行实施的各具体金融政策做了梳理,对当前形势下我国金融政策的选择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旭琴 《桂海论丛》2009,25(2):39-43
街头官僚理论是近些年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一个前沿领域.处于公共政策执行末梢环节的"街头官僚"生存于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稀缺和公共服务弹性需求的夹缝之中,出现绩效目标异化,表现出典型的行动逻辑--激励不足、规则依赖、选择行为、一线弃权和理性逐利,在公共利益权威分配的过程中产生偏差.矫正街头官僚政策执行偏差的主体路径包括三个方面:政策执行机构的内部改革,政策执行直接主体的自我优化,政策执行间接主体(目标团体)的问责监督.  相似文献   

7.
中国属地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和养老金的“便携性损失”。欧盟在公民资格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地缴费、期限累计、按比例支付”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有效协调了各成员国公民跨国流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属地化的矛盾。我国应在给予农民工“公民资格”和公民待遇的基础上,确立与欧盟相类似的养老保险转移思路,作为全国统筹实现前的过渡性方案。当然,中国的国情也使工作地主义的思路面临着相应的政策优势和政策挑战,加强中央政府的政策协调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快实现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998年中国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三年。经过几年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大多数产品生产能力相对平衡或过剩。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这无疑与国家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的有效实...  相似文献   

9.
“官僚制”--突破与回归——对“官僚制”批判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前沿》2008,(10):57-59
对“官僚制”的研究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围绕韦伯提出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争论。其中以“摒弃官僚制”为口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最为突出,它集中在效率、应变能力、非人格化、管理体制内部结构矛盾等几个方面批判了“官僚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但却不尽合理。本文从反思“新公共管理”对“官僚制”的批判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应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府为调控激增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台了“国八条”,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激烈震动,影响了房地产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平衡。本文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可能出现的市场主体博弈平衡进行分析,预测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量、经济增长过热,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2003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过热态势,中央政府决定在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银根的基础上,施行土地供给控制即紧缩地根,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进一步强化土地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着手第二轮土地调控。将土地政策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制定有效的土地政策,充分运用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安全、良性、有效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背景、土地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理论基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主要职能,探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调整土地管理制度,需要突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中央以行政手段监督地方之外,再引入民众权利一维,从而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稳定三角”,让各方相互制约从国土资源部设立多个土地督察局,到整顿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到准备调整中央与地方土地收入比例,中央政府进行的新一轮土地政策调整力度相当大。不过,稍加分析即可发现,这些政策调整,大体上是围绕着宏观经济调控展开的,旨在通过控制土地占用达到抑制投资过热的目的。中央政府负有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这样的调控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要从根本上控制地方政府的圈地冲动、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仲飞  肖仁华 《求索》2013,(12):16-18,122
运用合作博弈方法对房地产利益集团形成稳定联盟进行简单刻画,构建一个房地产利益集团与中央政府双方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房价正向过大偏离合理值随后中央政府过度调控”,与现实高度吻合。同时用纳什讨价还价方法找到合作解,通过比较分析和效率评价.深刻揭示了双方非合作必然导致缺乏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吉海荣  孙丽华 《求索》2007,(4):91-93
本文运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理论分析法,分析我国刑事政策面临的一些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犯罪防治之刑事政策应增加社会调控的力量,通过培育新型社会防治主体、推动监狱行刑社会化、扩大替代刑的适用、教育民众树立科学理性的罪刑观念,方能达致疏解社会冲突,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控制犯罪,追求社会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民选政治家对常任官僚的有效控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内在要求。美国联邦官僚制度深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政府和企业至上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在分权制衡的宪政框架下,发展了基于预算、程序、绩效、人事和伦理的多元官僚控制系统,全面约束常任官僚的行为。美国控制官僚的实践折射出积极的权力控制观,也反映了权力控制内在的张力,并在权力结构转型、内外控制要素相辅相成以及具体的控制理念和机制方面对中国责任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项勇 《求索》2012,(6):9-11
文章简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五个阶段,分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行为。利用联盟博弈理论构建了四种主体联盟博弈收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博弈主体和收益函数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调控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会形成联盟来应对各种调控政策。因此,中央政府须选择最优管制联盟模式,加强政策调控力度,通过降低调控成本,降低房地产价格上涨给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来增加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鲲 《桂海论丛》2011,27(2):76-79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我国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经济“软着陆”实现以后,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对提高中央政府即宏观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提高和强化宏观调控主体的调控能力,其基本途径是进行宏观调控体制创新。一、宏观调控决策体制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决策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连续进行了两轮调控,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年房价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到年底,房价和交易量又再度火爆。2011年1月,中央政府再度推出被称为"新国八条"的最新一轮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头一年,我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场”正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中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实际上依然处在一个经济不景气的阶段。其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压力。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增加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