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共十五大报告为国企改革提出更为明确的方向,即完善科学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不仅是股份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克服公有制虚化的唯一出路。警惕“股份官僚经营制”的滋生股份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途径。因为产权明  相似文献   

2.
黄澜 《人民论坛》2010,(9):115-117
国企改革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国企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围绕着产权改革、制度变迁等问题,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廓清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糊认识,可以为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分权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至今已20年了,期间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阶段。前几个阶段的改革都是在传统国有产权构架不变的前提下让渡部分经营权,而不是根本性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问题上,又是依照传统的观点,只把货币(物质)资本看作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深化国企改革,在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上有两个原则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一、关于人力资本和企业所有权近年在国企改制中很多地区将“谁投资,谁所有”作为产权界定的唯一原则。笔者认为这是不很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国有产权的改革改制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企改革是一个公认的全球性难题,而国企产权改革改制更是国企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我区国有产权的改革和改制,加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促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5.
周华 《人事管理》2001,(7):35-35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实现三年两大目标更是热点之中的热点。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众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出来,如体制、产权、机制等,但从更深层次说,产权是由人主宰的,体制、机制运行的主体是人,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关键在人。解决好“人”的问题,惟一出路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国企改革的实践,尤其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后,众多国有企业在企业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公司制的改制,但其经营机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究其原因,虽说是十分复杂,然其产权结构的单一不能不说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人们无需讳言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事实上将难以彻底摆脱来自政府方方面面的行政性干预,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贯彻大股东的意志,甚至必要时须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多元目标。于是难以避免地出现了:追求产值而不是追逐利润;搞政绩工程、献礼工程等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付…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国企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国企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国企改革面临的任务依然紧迫而艰巨;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的国企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渐进式改革有利也有弊,渐进式改革也不是无限期进行的;国企改革要突出解决所有者缺位难题。  相似文献   

8.
在8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国企改革的理论研讨和媒体报道中,产权与所有权是使用频率最高、争论最热烈、分歧最大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争论的回顾与分析,使我们领悟到,混淆产权和所有权,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则很可能重演类似“财主卖树荫”那样的笑话,从而给改革和发展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经济日报曾发表一篇述评--《改到深处是产权》,一语中的,揭示了国企改革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随着产权问题的提出,终于突破了姓"资"姓"社"的忌讳,促使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改革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正确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国企改革的停滞,而是为了促进国企改革,为国企改革创造更好条件。本文就此作一些具体分析。一、国企改革需要一定的条件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资源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转型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我国遵循了一条渐近的、增量的改革战略。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国有企业所占经济总量比重非常大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意味着应该适度减缓民营化改革步伐。国企的改革重点应转移到完善政府作为出资人所享有各项权利,合理解决政府作为出资人和企业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上,同时应积极培育完善促进交易的各种中介市场。  相似文献   

12.
界定我国传统中小外贸企业的范畴 ,简述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信息化现状、特点及问题 ,提出信息深化这一新概念的定义及其目标 ,并着重分析了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信息深化的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要点 ,对企业信息深化前期准备工作的一般原则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进入重要阶段。税收制度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其中,税收制度中的税源与税收收入背离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民族地区为视角,研究地区税源与税收收入存在的背离现象,并对这种背离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之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于慧玲 《青年论坛》2008,(3):103-106
发达的经济和健全的法律是支撑现代文明的两大支柱。我国20多年的改革,在经济和法制两大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以经济发展对法律的依赖关系日趋明显,此所以有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共识。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后,许多省、市已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办法”。这种立法现象及其动态说明,国家和政府试图用法律的杠杆去撬动中小企业经济板块,更彰显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化行政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讨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行政改革深化涉及的三个重大问题。首先是动力机制创新,在对相关理论、国际实践和我国动力机制特征和困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动力机制创新的三个转变。其次,针对有关市场化改革的争论,提出并论证了需要反思的不是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而是市场化的具体形式。第三,围绕改革侧重点,提出并论证了机构改革与运作管理改革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6.
蔡四青 《思想战线》2000,26(1):18-21
企业创新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或专有手段,保护企业创新技术不被竞争对手所掌握,使其处于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为了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者的权益不受到侵犯,就必须理顺创新技术竞争秩序.理顺创新技术秩序,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选择保护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地保护新技术,使之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龙勃罗梭是犯罪实证学派的创始人,其关于犯罪人、犯罪防治以及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是西方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和刑事政策运动的重要依据。纠结于"天生犯罪人"这一论点,学界对其可谓是褒贬不一,如何理性而全面地看待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对从事犯罪学理论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实习中的问题由来已久,"一加一"等教改模式的实践与论争也令人注目。理论与实际两张皮若即若离,使教改带有盲目性。实际的着眼点和效果,偏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教学实际与教改实效进行思考,能激发教改者们的忧患意识,以寻求真有效益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paradigm’ derived from the work of Douglass North and inspired by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C's political economy from its formative period to the Reform Era. The author tries to show why State power, with overall control of the economic resources in the planned economy, was not total due to inefficient property rights, in which the State was not able to attain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and crises of national security occurred naturally. Economic reform has almost totally reconstructed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but the party-centered State power remains unchanged. This paper shows why and how the State protec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belong to the most influential group as well as being part of the established pillar of power.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tate protects and inspires non-State enterprises because they can produce maximum production and provide more resources for State power. Thus,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s full of paradoxes due to these internal conflicts with high institutional costs.  相似文献   

20.
Common prosperity for everyone is a hallmark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of goals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Major economic policies implement-ed after 1949, including land reform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all serving a shared, thriving end. Allowing for some people and regions to become rich first and consequently help others get on their feet, the strateg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ultimately to achieve prosperity for all.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day marks achieving prosperity for all as an imperative task on the journey toward national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