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家卫轻描淡写地说:“《蓝莓之夜》就是你今天去了纽约,旅行拍了一张照而已。”这是他2007年拍的照片,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Elizabeth的失恋女孩。对方的爱情已经结束,而她的还来不及忘却,于是展开一段横越美国的旅程,在不同的城市遇见与她迥异的人,看见悲欢离合的故事,一年后回到原地开始新未来。  相似文献   

2.
飞雪 《民主与法制》2007,(5S):43-45
丈夫去讨债却陷入了对方公司女会计的温柔乡,她失去了丈夫的人,也失去了他的心.她只好逼他去“死”,这样,她才能讨回她的情债。  相似文献   

3.
刘佳 《民主与法制》2011,(30):62-65
刘佳:大家好!这里是《民主与法制·财经评论》。本期的“律界达人”栏目我们采访的是上海律师界一位著名女律师,她曾经是一位记者,后又当了律师,她是上海女律师联谊会的副会长。除此之外,她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歌唱,加入合口昌团上台演出。她唱出了律师圈,唱出了上海滩,唱出了国门,更唱出了一个律师的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4.
出生台湾的女科学家杨慧珠是一位务实勤奋的人,记者几次约她都因工作繁忙而未成。最后,杨慧珠带着歉意的口气对记者说,“要不,就在电话里说说吧。”就这样,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她。杨慧珠告诉记者,1991年,33岁的她携父母举家回大陆定居。之后,她在清华园一呆就是9年。  相似文献   

5.
闲聊     
闲聊两位同事在走廊闲聊,一位新来的年轻、漂亮的女打字员从旁边走过。其中一位男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情不自禁他说:“真是一位美人!”“都有三个孩子了!”另一位以嘲讽的口吻说。“她吗?这不可能!”“我说你。”(冯立军摘)闲聊...  相似文献   

6.
刘凌 《广东民政》2011,(7):64-64
在一个朋友的博客里,记录了多年前她和一伙冒险者徒步穿越戈壁荒漠的真实经历。其中一个细节让我感慨不已。她在回忆穿过楼兰的一段苦旅中,提及同行的一名男性旅伴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一位平素习惯了被前呼后拥的团员,误以为还有后勤保障,没带任何补给,只身上路。在楼兰,我分给他一个饼子,竞将他感动得几乎泪奔了。”  相似文献   

7.
另一类英雄     
记得在采访一位曾获得过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民警时,我也如很多人一样,问他崇拜过什么英雄人物没有。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而是说:“我比较崇拜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英雄。”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其实,他是在委婉地传达这样的信息:他崇拜的...  相似文献   

8.
黑洞(十七)     
上期梗概:曹大良向省高院写信说明了事实的真相,高院作出改判裁定:刘振汉无罪释放。随后,刘振汉被恢复原职,恢复党籍,他终于恢复了自由身。然而,他却永远失去了母亲。强忍悲痛,他要求再赴临河,把案子查到底。省报资深记者王大江到临河采访。赵中向他讲述了刘振汉这一段坎坷的入狱出狱的经历。第十七章1夜色渐浓。王大江和赵中谈了整整一下午。他匆匆赶回宾馆房间,急不可奈地拿起了电话。“喂,是林子豪书记吗?”“我是,请问你是哪位?”“我是王大江。”“你好你好!采访还顺利吗?”  “嗯——不是太顺利。”  “啊!什么?不顺…  相似文献   

9.
甲: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个较为通用的称呼,以便于对话联系。本来,“同志”一词是通用的称呼,但现在好像不大用了。有一次我到邮局取汇款,一位年轻的女营业员正在和同事聊天,我叫了她两次“同志”,她回过头来拿了我的汇款单一看,就说汇款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想,汇款没到,我怎么会收到汇款单?但邮局是垄断行业,营业员说汇款没到,你还能怎么样?想必是那两声“同志”使她不高兴了,所以叫你再跑一趟。 乙:对年轻的女营业员,你应该称呼“小姐”。 甲:“小姐”这个称呼现在的确相当通行,但如果碰上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  相似文献   

10.
刘娥 《云南人大》2008,(3):37-37
她是一位女企业家。她是一位市人大代表。她的成功,是从零开始,她背后的艰辛和努力,让每一位她身边的人都感动不已。当我们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公司的辉煌离不开社会,她回报社会是应该的……她就是临沧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云南永德茶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秀芝。  相似文献   

11.
责任与交友     
很想交真朋友,哪怕一位,一位患难与共、雪中送炭的朋友。一次坐“长龙”公汽,见一位衰弱的老人摇晃着上了车。前节车厢里的人清一色头转向窗外,无一人让座。此时,后节车厢一位中年女人站起来招呼:“大爷,坐这儿吧。”遂将者人搀扶坐下。一股热流涌上自己心头,心想:交人得变这样的,就凭这一点点善良,一点点社会责任感。于是定睛看她,目送她下车、走远……街上偶遇一位朋友,说他患癌症的妻子几个月前去世了。说话间,眼里有些潮湿。刚强乐天的地,第一支在我面前显露出伤悲。朋友平素幽默,是玩笑调侃的能手。满肚经纶,虽从不发…  相似文献   

12.
智敏 《民主与法制》2007,(1S):62-63
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下班回家.四等男人,下班妻子不在家.五等男人.下班碰到她和他……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麦子,是位大学老师,她常常这样打趣:每次量体重,轻了就对自己说:瘦了;重了就对自己说:胸部大了。耳濡目染了她的智慧,她教的学生也个个出落得颇具慧根。她常常教导说,也许成功要有条件,幸福则无条件。她的一个学生的QQ签名本是“事在人为”,考前一周改为“一切随缘”,考试结束后成了“重在参与”。  相似文献   

14.
林汇泉 《世纪行》2009,(2):35-37
在土家,在长阳,一个小小的地方.住着一位普通人,可他却是国家级宝贝。 1995年5月,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门岩松的采访:6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东方之子”就是他。  相似文献   

15.
杨光素.旅法名女画家,不久前。趁她回国看儿子的机会,我采访了她。年已七十有三的杨光素,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的样子,皮肤白皙,热情开朗,高雅的气质中夹杂着“川妹子”特有的“辣”味,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她穿着法国时装,话语快速简捷。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这样描绘吴敬琏:“他的嘴对着国家领导人的耳朵,但他的双脚牢牢地站在老百姓中间:他大半辈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的。但满脑子是市场经济的思想。”的确,我们的时代能拥有像吴敬琏这样有智慧、有良知、有胆识、有超前意识的进取型的经济学家,是时代的幸运,是民族的骄傲。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辞曾这样赞美吴敬琏:“他敢于铁肩担道义。他是一位无私的、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社会贤达,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智者,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中国经济学家的优秀代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年过七旬仍然能够保持童真和率直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7.
几个月前一个寒冷的灰蒙蒙的早晨,一位身着廉价皮夹克、敞着怀、五官端正的男子,向站在沈阳北陵公园门外等待着的访问者问道:“您是在等孟先生吗?他让我来接您。请让我带您到他的办公室。”沿着公园小径来到了一座四层楼高的布满灰尘、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黑洞洞的门厅,这就是将要采访的孟广刚(译音)的科盾(译音)侦探社。这时从黑重的门后走出了一个人,他就是曾经当过警察和军人的“老孟”。“人越小心越好,”他说,“请进。”上午9点左右,一位60多岁有罗汉肚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女儿和女婿。今天的第一件工作就这样…  相似文献   

18.
苏艳芹:1966年9月16日生,北关分局灯塔路派出所片警她有头痛症、失眠。平日里就有吃药的习惯。这一次她吃了许多药,那些药足以将她的生命带走。她事后一直选择“吃药”这个字眼,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她不想承认这就是“自杀”。“吃药”事件发生在他离家出走之后。她和他都是警察。一个在派出所,一个在刑警队。她的家不在安阳,他的家也不在安阳,他是跟姑姑长大的。他们一同吃食堂,一同聊思乡的苦,且互相关爱,她觉得他这个人老实,体贴人,对她挺好的,听说以前他也谈了一个女警察,不知为什么分的手。她是一个单纯的人,…  相似文献   

19.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门口,经常有小贩向游客兜售烙着鲜明“欧洲印记”的明信片。我曾经看到一张印有巴黎凯旋门、罗马竞技场和柏林伯兰登堡门等欧洲主要地标性建筑的明信片,上面还写了这样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话: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他(她)应该灵活如德国人,严谨如法国人,谦虚如英国人,冷静如意大利人……令你会心不已。  相似文献   

20.
陈旭 《人民公安》2006,(6):10-10
据《北京晚报》2月27日报道:当日凌晨零时20分,28岁的吴建良在中央广播电台神州夜航栏目女主持人向菲最后的陪伴下。被带上警车,送进西城公安分局看守所。十几天前.他因酒后与人争斗。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向菲在此前一年里.先后说服辜海军、袁炳涛、余昭明三个在逃嫌犯投案自首,吴建良是第四个。与此同时。她也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如果今后更多的人找上门来。她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说:“这个事不是我一个人或电台能够大包大揽下来的。应该由谁来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