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社会契约论的产生,以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给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西欧带来了政治解放的曙光。警察权是政府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出发给予警察定位以及探讨警察权的社会基础,对于深刻认识警察权的权力归属,防止警察权异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此着眼,权利基础、合法性基础、契约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法律基础是警察权的五项基础权利渊源。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人们在法律约束下的意志和行动,秩序是指通过法和国家,将社会控制在秩序之内。自由是秩序的内在价值和目的,秩序是自由的维护和保障。警察权功能体现在维护国家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上,公民的自由权与警察权的关系是成反比的,警察权越大,公民权越小。警察权功能的理论基础表现为:洛克的自由秩序观为警察权的功能提供了逻辑基础,孟德斯鸠的自由秩序观为警察权的功能提供了法律基础,托克维尔的自由秩序观为警察权的功能提供了制度基础,严复的自由秩序观为警察权的功能提供了政治基础。现阶段更好地实现警察权功能,应当以警察法律规范为前提,强化警察职业道德观念,建立健全警察权组织分工。  相似文献   

3.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生相随。当前我们应从加强警察权的保障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其定位,并重点强调警察权的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警察权的形式概念重在对警察权外在法律特征的描述,警察权的实质概念则侧重拷问警察权的目的和价值,是对警察权内在的本质特征的描述。警察权的形式概念具有确定性特征,它解决了警察权形式合法性问题;警察权的实质概念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它主要回答警察权的实质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履行国家政治职能,就是维护政治安全。实现政治安全,必须构建国家专门机关和特殊力量;司法权、军事权、警察权等强制性权力的配置目的,就是为履行政治职能,维护政治安全。据此,维护政治安全,是构建国家警察力量以及警察权形成的前提条件。警察权作用于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与辅助刑事司法领域,警察机关的执法就是公共安全执法与刑事执法。因此,警察权配置为警察公共安全管理权与警察辅助刑事司法权两大类型。公共安全管理权的主要形式有:治安管理权、道路交通管理权、消防监督权、出入境与移民管理权、网络安全管理权、应急管理权等;辅助刑事司法权的主要形式有:刑事调查权、刑事侦查权、技术侦察权、刑罚执行权等。  相似文献   

6.
从对"警察"词源的发展的研究来看,对警察权的法律控制存在很大的困难。借鉴国外警察权控制的经验,我国应从立法、警察负责制、警察职能、警察权行使救济机制以及警察培训内容这五个方面完善警察权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形态,国家职能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反映和引领着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政治统治职能,通过运用暴力、法制和强制力来维护政治秩序、社会秩序,控制和镇压敌对势力,是国家权力及其警察权形成的前提。警察权源于国家的政治职能,为履行国家职能而设置,目的在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权的确立和形成,是根据国家职能的分工和需要,从国家权力体系中分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宪政建设中,警察权应当何去何从,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宪政制度中警察权的含义、性质,随时代发展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它与公民权的关系,这对我国未来警察权体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在警察滥用职权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警察权的设置和行使方面存在宪法缺失,其表现为警察、警察权的宪法定位较为模糊,警察权的设置尚有与宪法精神相矛盾之处,警察权的运行缺乏宪法层面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从权力运作逻辑看,公安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是一种警察权力运作方式的创新。而任何权力都是在特定时空的社会组织体系中运行并实现功能目的及其价值目标的。从近代西方社会管理的经验和警察权理念流变看,民主政治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培育三者对国家治理理念形成及其实践方式选择(包括警察权配置及运行)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历史经验和事实逻辑要求我们把合作治理与公民增权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警察权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警务改革不是潮流、不是跟风,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公安机关对警务模式、警务运行机制、警务机构设置等能够构建最优化警务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但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警务改革在改革动力上、改革的顺序上、改革的重点上以及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借鉴上都出现了误区。那么,构建民生警务改革机制、确立自上而下的改革顺序、将内部改革与外部改革同步进行以及理性的、有限度地批判适用西方理论就成为规避误区、顺利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推进警务改革,关键是实现从主体中心主义到客体中心主义、从权力中心主义到服务中心主义、从效率中心主义到成本中心主义、从个体利益中心主义到公共利益中心主义的理念转变,致力于市场型警务、社区型警务、绩效型警务、服务型警务和分权型警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逐渐完成了由"单位社会"转向"社区社会"的进程。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型的警务模式已然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治安形势的要求,而社区警务作为先进的警务理念引入,与我国群防群治等治安基层基础工作相结合,很快形成了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警务体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以2001年至2019年间的以社区警务为主题的博硕士论文为基础,从发文年份、发文机构、发文学科三个角度对社区警务的发展进行简单分析,并从中总结社区警务研究的总体概况;借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时区演进分析,从中对社区警务研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并对社区警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参考和预设。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二十公"会议精神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近十年来我国地方公安机关积极推行警务改革并形成了压缩层级型和整合功能型两种改革模式。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改革举措因"水土不服"大多以失败告终。警务改革必须在充分关照我国警务运行时空基础上,坚持法制、科学、可行三原则,坚持"小步快跑式"的渐进型改革,将理论储备、顶层设计、现代警务理念的个体内化、规范体系科层细化、创新权力运作方式、建立警察问责制度、推进警务民主和警事社会化等作为警务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具有久远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探索道路的经验总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社区警务理论是经过三次大的警务革命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之后,它已成为国际警务的大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基层基础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的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应该在借鉴西方社区誓务成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警察管理模式必须适应时代变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安全、稳定、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应明确警察的首要职责,构建新型警民关系,全面深化警务工作改革,构建回归与反思、发展与进步并存的现代化的新型警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区警务战略虽然在警察哲学与警务改革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传统,在打击犯罪与促进警察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局限性,诸如缺乏现实操作性、长效性不明显、公众热情无法持久、弱化了警察核心职能等。在这种背景下,新公共行政管理,如公共服务的契约外包、民营化等理念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警察乃至我国警察制度再次创新的理论基础,新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特征已深深融入警察机关的管理结构,产生了警察行政的“优化管理实践”的许多新原则、紧缩与分权理念及私有化与竞争理念。  相似文献   

19.
警察战术权反映了近代市民社会成长及政治国家确立时期,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利益分配关系亟待法治化调整的需要,其与成熟的法治社会相适应性。当代中国警务在构建创新型社会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警察战术权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既要选择适宜社会稳定的警察战术权机制,也要改善适宜机制运行的社会基础,因而实践中应正确认识警察战术权的私权属性、公法调整及其保护强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警务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回顾我国警务改革的历程,警务法治化、现代化、专业化雏形已然建立,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推进警务现代化转型、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改进警务工作模式、创新新时期警务工作范式等四方面为切入点,对新形势下警务变革的理念创新及模式取向作探索并提出初步设想,旨在促进公安警务理论创新和完善,有效满足维护国家安全和民众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