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少数民族特点 ,切实加强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最高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它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结果 ,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伟 《传承》2014,(11):11-13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这是探索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出,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改变我国落后面貌,建设强大国家的渴望和追求。这对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丽 《理论月刊》2003,(7):111-112
民族精神是民族魂,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族精神,中国的复兴和崛起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牟世晶  张伟 《理论月刊》2012,(9):148-15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任务来说,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说,民族精神又具有超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更为重要与深远的意义.鉴于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具体差异,在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应该具体任务具体分析、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充满"价值"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而且要凸显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和"中国特色"。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民族国家的价值本性,发挥民族国家的认同功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国家精神与现代城市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化城市的崛起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国家或区域展示自己的窗口,又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毋庸置疑,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在每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在支撑和推动,这就是现代城市精神。在当代中国,现代城市精神作为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的同时,努力塑造和弘扬现代城市精神,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时代要求。民族精神与国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把握其爱国主义的时代脉搏,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壮杰 《理论月刊》2004,(6):133-13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王玉 《传承》2010,(18):16-17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还应加强文化等软实力层面的建设。邓小平同志一直以来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华民族精神在邓小平思想中有着具体的体现。结合中华民族精神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东方 《理论月刊》2006,2(7):27-29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还应加强文化等软实力层面的建设.邓小平同志一直以来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华民族精神在邓小平思想中有着具体的体现.结合中华民族精神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将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遇到空前的艰难困苦。江泽民提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21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江泽民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将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健康有序的现代国家必然是在具有自身精神标识的价值引领下开启现代化征程的,软实力的支撑构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必需的逻辑前提。软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价值观的较量。以社会主义为根基和以人民群众为旨归的本质特征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倚重的一种软实力。它从实现价值整合、凝聚价值共识、巩固执政地位等层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着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契合性启示人们,应通过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主导地位、提供坚实的硬化条件、植根于雄厚的民族精神、强化价值自信等路径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怀柔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研究探索符合怀柔实际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区各级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全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6-39
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保障,推进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进政治昌明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必须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政治的风清气正,真正实现政治昌明。  相似文献   

17.
百多年来中国人浴血奋斗最终为了一个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的精神状态关乎民族的兴衰。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把民族精神重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民族素质是体现和反映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精神标志;政治文化则体现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发达的状况。这两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探讨两者的关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族素质和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特殊的精神现象。在一般意义上民族素质有它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19.
回溯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工匠精神经历了从近现代史上的被动退场、到化身为无畏的劳动传统活跃在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再到新时代作为民族理想与价值选择重登舞台的历史性转变。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旨向是培育信仰坚定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倡导与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文化,壮大稳定可靠的高水平劳动队伍。目前,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存在着高技术革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挑战,直面这一现实压力,以广大技能劳动者为工匠精神的实践主体,从工作态度、岗位建设和发展远景三个层面出发,大力培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是十六大的主题,也是理论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