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谁拥有并按何种方式进行管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经典议题。“公地悲剧”的提出,为公地治理相关研究奠定学术基准,并成功将问题引向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实践。本研究围绕“公地悲剧”及其背后的集体行动困境,深入探讨公地治理的三个竞争性制度解释视角与途径:政府管制、市场产权、自主治理,展开系统理论评述。面对现有理论的局限和解释力的不足,提出未来公地治理研究需关注的重点:一是关注中国本土化实践,在经验中寻求治理之道;二是聚焦制度细节,注重公地治理的制度激励;三是重视技术对公地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松 《现代领导》2006,(9):37-37
有一块公地,草长得很茂盛,是牧羊的理想之地,第一个牧民发现这块公地后.马上将自己的羊群赶了进去.让羊只放开肚皮吃了一天又一天。很快,第二个牧民也发现了这块公地.并且毫无顾忌地在公地上牧起了羊群。紧接着,第三、第四个牧民也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羊群赶进了公地.由于是公地.虽然谁都可以进去牧羊.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对这块公地进行养护。结果,若干年之后,原本是草长莺飞的一块肥沃之地.退化成为一个寸草不留的沙漠。这就是“公地悲剧”。大家都有使用的权力。却没有管理之责。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公地悲剧”大量地存在于经济领域。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办不好。或多或少地与之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肖卫  朱有志 《求索》2007,(12):22-24
本文在评述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公地悲剧”的解释和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建立一个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文章在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框架下,证明了个人理性如何在有限重复博弈阶段达成与集体理性一致——从冲突走向合作。并提出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以修正参与人理性来解决“公地悲剧”的内生博弈规则,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农村公共资源利用问题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郭谊 《北京观察》2003,(12):38-39
“公地”(commons)制度是英国中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提供给当地牧民无偿放牧。由于放牧是无偿的,每一个牧民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牛羊的数量。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牧场最终因过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发表了著名的《公地的悲剧》一文,指出人类因过度使用空气、水、海洋水产等看似免费的资源,终将付出无形而巨大的代价。自此以后,“公地的悲剧”成为在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广泛讨论的话题。一方面,由于是“公地”,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另一方面,正由于是“公地”,人们往往不会认真地去珍惜。事实上,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只要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公地性质”,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无休止地蚕食和侵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便是我国过去庞大的  相似文献   

5.
试析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土地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如何让农村实现快速发展,就在于如何看待由土地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找到诸多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关于土地问题的“公地悲剧”[1]和“反公地悲剧”[2]表象入手,逐步理清土地问题的根源,并对其趋势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肖建武  陈洪 《求索》2012,(2):27-28,62
文章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经济特征分析和研究了森林"公地悲剧"的现象和成因,认为林权的明晰并不能完全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而只有在明晰林权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化机制才能真正治理森林的"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交流》2004,(4):40-41
1、单一的产权结构。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不仅无法借助其他投资人的资本及其参与企业运作的积极性,更使企业长期陷入“公地”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启动“排污入海”计划。事实上,这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自福岛核事故爆发12年来,日本的废炉计划不仅迟迟没有进展,核污染水处理也越加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日本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对外则在现实主义逻辑之上叠加了机会主义,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背书”的所谓“科学无害”的金字招牌,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公地悲剧”。毋庸置疑的是,此举的结局终将是害人害己,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恐将导致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最易被侵害 “公地悲剧”是经济学界熟知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实。在外国,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一块草地,草地被划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但在中间留下了一块作为公共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结果,社会学者们发现,一年下来,  相似文献   

10.
加强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典型的“集体行动”问题,理性个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必然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如渔业捕捞面临“公地悲剧”、资源开发利用深陷“囚徒困境”、渔业资源管理遭遇“集体行动悖论”。要破解鄱阳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集体行动困境,必须从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利益激励、合理监督、沟通协调、自律管理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财富》杂志中文版从300家在华经营较为成功的大企业中,评选出20家最受人力资源经理青睐的公司。之后,Universum登陆中国并发布第一份雇主品牌调查报告、Hewitt举办“最佳雇主评选”、中华英才网举办“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调查”、智联招聘和CCTV联手举办“年度雇主调查”。短短几年时间内,最佳雇主、雇主品牌、雇主价值、雇主品牌建设等词汇逐渐进入到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员工关系、企业文化、公共关系等专业管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政府、雇主、工人组成三方妥协机制,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必不可少的。随着中国入世日期的到来,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出中国的雇主组织,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越来越摆到了议事日程。一、问题的提出问题之一: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我们经常提到要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实际情况是:国家利益有法律维护;职工利益不可侵犯,因为社会需要稳定;企业利益呢?企业要纳税、交利、付费,要“拿钱买安定”。那么,谁来为企业讨公道?问题之二: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改革越深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就越多。为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重庆雇主6年换200个保姆”折射着“资强劳弱”的现实,是雇主和雇员权利落差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产权转让的不规范操作。《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其目的就是要把国有产权交易置于“阳光”之下,保证产权转让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2004年12月24日,自治区国资委指定南宁产权交易中心为我区首家从事国有产权交易的合法机构,这意味我区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有了一个全区性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注重雇主品牌的建设。在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要想吸引人才,就得摆脱平庸,树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雇主品牌。当企业拥有了特色的雇主品牌,就能够降低招聘成本和员工流失成本,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并能提高企业美誉度和生产效率……如何打造特色雇主品牌?作为百年招商局旗下的国有融资企业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为我们提供了“以人为本”的四项攻略。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武汉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振兴武汉制造业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而且对技术工人的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是振兴武汉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高菊、史传林二同志在来稿中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持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一个民族才可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或世界性又是统一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独立性”与“世界性”。“独立”与“孤立”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陷入民族文化封闭主义、中心主义、排外主义、自大主义;如果误解了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可能会导致对强权文化的盲从与迷信,将我们的现代化认同于西方文化,则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由此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存在三种行为主体理性:政府理性、经营者(国企单位领导)理性和职工理性。这三种理性行为彼此之间协调决定国有企业的现实交易行为目标。在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当推广先进的产权交易竟价方法,充分发现买主和有效挑起竞争。同时进行“产权”的置换和“身份”的置换,通过企业改制解除“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和“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20.
卢周来  SunKing 《小康》2004,(1):32-32
其实地球上每天都有若干物种因为人类 活动的扩张在消亡。按照经济学产权理 论解释,任何人对地球上的物种都没有确定的 所有权,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猎杀这些动物获取 私人收益,而且谁猎杀得最多,谁的收益就最 大。这很像科斯所言的"公地的悲剧":正因为 是公地,谁都可以在上面放牧,因此,最后这块 公地一定会因过度放牧而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