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存权利,而且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严峻现  相似文献   

2.
临沭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强化对人大代表所提建议的落实力度,坚持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建设,着力抓好农村沼气池的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相似文献   

3.
临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强化对人大代表所提建议的落实力度,坚持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建设,着力抓好农村沼气池的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特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求索》2006,(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为加强“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5.
林憧 《小康》2006,(8):32-32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这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的恶化,给新农村建设大打了折扣。换句话说,农村消费环境安全问题的显性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民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农民消费者戏称为农民“消废”者,从中不难看出农村“消废”市场之严重。因此,新农村要建设好,首先就要“消除”农村的“废品”,开展一场农村消“废”运动。大量的案例表明,曾经荡漾在农民脸…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农业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在我国部分贫穷的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还没有摆脱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状况,加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污染向乡村的转移,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扎实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的发展,延庆县残联依托县、镇着力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村镇的契机,积极与县政府、乡镇残联联合,为农村残疾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许多残疾人就近找到了合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严重的生态问题,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来确保农村经济建设和环保工作的双赢,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蒋志龙 《政策》2011,(5):69-70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我国农村环保欠账多、底子薄、有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等多种原因,农村生态环境还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难点问题。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威  周松  李雪莲 《前沿》2010,(10):192-194
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是解决农村现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的一种新兴经济学科,针对江西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以农村节约型生态经济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是生态经济在农村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地农村正在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逐步推进,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在创新规划思路,加快规划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农村实际,解决农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深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结合,要抓紧建立、完善和规范新农民培养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治安管理机制、幼儿教育机制、养老保险机制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使新农村建设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朱正刚 《理论月刊》2007,(9):175-177
实现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目标,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村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农村社会小康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村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与城市环境建设相比,农村环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城市污染企业、生活垃圾等问题向农村地区蔓延,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经非常紧迫,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14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研讨会在海南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2000年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五年多的实践证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面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农村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践说明,欠发达地区一样可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搞出特色,抓出成效来。本刊特选登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学习型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宏波 《传承》2009,(16):44-46
建设学习型新农村就是着眼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的竞争力。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新农村建设根本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除在微观上强调个人的学习外,在宏观上我们应通过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倾斜政策以及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些措施来推进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8.
王月光 《群众》2008,(10):49-5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合作银行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农村合作银行在体制、机制以及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方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农村合作银行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适应形势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提高合作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造血”、“输血”功能,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统筹兼顾中发挥好党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海滨 《江苏政协》2011,(11):44-45
<正>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近期,建湖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应突出把握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一、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编制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认真编制和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坚持长规划和短安排相结合,逐年分类、分片推进生态农业集中区建设,逐步扩大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完善农业科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