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参与既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并不是一直起积极作用,政治参与与现代化一直存在紧张关系。本文对政治参与在现代化中的地位、与现代化的紧张关系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息息相关。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公民各项权利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3.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但由于政治体制的局限,传统观念的桎梏,个人利益的缺失,当今我国社会的政治参与发展仍遭遇种种困境。只有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破除传统观念的壁垒,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完善政治参与实现的利益机制,才能确保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苏海新  刘程利 《传承》2013,(12):142-143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唐斌 《前沿》2011,(3):30-33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政治文化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最内层部分。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在于该国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而公共精神是扩大政治参与的根本精神动力。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公共精神的质素非常贫乏,这对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公共精神应该是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路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阶段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参与是现代化研究,特别是政治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重要内容和副产品,政治参与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国政治参与目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过程中 ,政治参与形态发生了由被动型到主动型、激情型到理性型、工具型到价值型的演变 ;为推动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 ,必须不断拓宽参与渠道 ,完善参与机制 ;实现政治参与现代化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内容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激活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和法治观念,同时这些意识和观念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实践的锻炼才能得以体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主要是从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政治秩序问题的,它把对政治稳定的追求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为视角,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入手,可以探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价值,展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日益活跃和扩大成为必然趋势.公民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功效,可以有效整合民意,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促进公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推动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和发展.然而,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功能是以政治制度化、社会组织化相对发达为基础的,急进扩大的政治参与极易引发政治不稳定,干扰正常的政治秩序,乃至中断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政治发展民主和秩序的双重诉求中,应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向着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目标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国外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历来是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国外学者对此研究得较多,文章从政治参与定义、理论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能对我国的政治参与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需要民主的政治文化。选举式参与和决策式参与是政治参与的两种重要类型,一方面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训练出民主需要的政治性格,培养民主参与的精神和方法,形成对民主政治起着支撑作用的公民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疏导民众在现代化过程中涌起的参与要求,缓解民众剧增的参政要求对政治体系的冲击,为政治系统的改革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民主政治体系能够平稳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袁明旭 《思想战线》2016,6(4):64-70
政治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是实现持续性政治稳定的手段。学者们多维度地研究了亨廷顿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思想,但对其政治改革思想却关注甚少。亨廷顿全面考察了世界各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改革的观点。 亨廷顿认为,政治改革必须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以政治秩序作为改革前提,通过强化政治权威和政党组织建设,确保政治改革的有序推进,加强政治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制度吸纳力, 有效融汇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 策略性地获取和扩大改革的支持力量,平衡政治关系,持续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亨廷顿的政治改革思想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改革观, 其政治改革理论对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政府信任和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关系类型来界定青年和政治的疏离程度,其中,疏离感强的包括从属者、退出者,疏离感弱的包括建构者、支持者。并将生活政治参与分为三种类型,线上关切式、线下关切式、线下吸纳式。在此基础上,检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和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疏离感强的并非完全脱离政治。退出者虽然有较少的社区参与等线下吸纳式和线下关切式政治参与行为,但是他们建构了自我话语空间,更多地参与线上关切式政治活动;从属者有较少的线上关切式政治行为。疏离感弱的也并非参与各种正向生活政治。建构者有更多社区吸纳式行为,但也更多参与线下关切式等冲突政治行为;支持者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力量,较多参与社区活动,较少参与线上关切式等冲突生活政治;投票、选举等线下吸纳式政治参与取决于制度设计,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没有显著线性关系。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政治态度偏好类型的人口学分布,探讨了青年的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逻辑。这对于目前我国青年的网络社会治理、生活政治参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百顺 《人民论坛》2014,(10):40-42
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不仅是检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章考察与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广度、深度、效度的三维空间,这有利于科学认识乡村治理中农民政治参与发展规律,构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综合评价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而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必须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作为其合法性基础.但是,政治参与并非一定能带来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统一,不仅有赖于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也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可以规范权力运行,整合公众意志,减缓参与冲击,实现社会公正,这些都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实现社会稳定,又必须用法治原则塑造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秋波 《传承》2008,(18):112-113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取得明显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并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