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2.
南琳  贡明科 《廉政瞭望》2003,(11):29-29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是山东省诸城市公安局整治烟花爆竹市场时提出的。他们宁愿听业主骂,也要加大烟花爆竹整治力度,杜绝不安全隐患。读了这条消息,禁不住为之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3.
正1940年,陕北干旱,虫灾严重,有农民因征粮太多,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打雷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乡政府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让放人,并派人调查征粮情况。这件事促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故事里群众的骂声之中蕴藏"真心声",当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善于从"骂声"中听民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听到真心话、听取真意见,才能找到真病灶、解决真问题。群众表达意见时少不了骂声。这些骂声,让人"心里  相似文献   

4.
韩轩 《新湘评论》2015,(1):29-29
前不久,两则有关“骂声”的新闻引来不少关注。一是郑州网友因不满空气污染致信市长大加吐槽,该市长随即发布公开信做出回应,表示“政府应认真对待”。二是《嘉兴日报》原评论员王烽因长期在网上发表极端言论,被解除劳动关系。同为骂声,结果迥异,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会亮 《先锋队》2013,(4):17
去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员、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反腐座谈会。他要求与会人员敞开讲、说真话,并对大家说:"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据腾讯网《王岐山开反腐座谈会:网上舆论包括骂声都要听》王岐山连"骂声"都要听,这是一种了解民声、把握民情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新的从政态度,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的重视和尊重,  相似文献   

6.
引文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有一句话很流行,那就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个时候还小,不是很清楚为什么骂,想来估计与意识形态有关、与姓社姓资较劲。然后一段时期,骂声渐歇,大家都一门心思挣钱去了。但最近一两年,骂声又起,充斥于媒体版面,蜂拥在网络空间,矛头所指,主要是贪官、奸商,甚至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7.
朱海滔 《学习导报》2008,(11):64-64
生命,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目前,山西省代省长王君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会上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抓安全。要敢于碰硬,敢于面对矛盾,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绝不放松,对违法非法生产经营的打击绝不手软,对事故责任人员的追究绝不姑息。我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相似文献   

8.
朱海滔 《新湘评论》2008,(11):64-64
生命,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目前,山西省代省长王君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会上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抓安全。要敢于碰硬,敢于面对矛盾,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绝不放松,对违法非法生产经营的打击绝不手软,对事故责任人员的追究绝不姑息。我们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相似文献   

9.
八、骂声面前重自省,真情劝说清涧妇40年代初,为了减轻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负担,毛泽东虽然在延安领导进行了两次“精兵简政”,但效果仍不太理想。由于一些部门的官僚主义作怪,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下来,反而加重了,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这样,在边区中,骂政府的人有之,骂共产党的人有之,有少数人甚至骂当时在党内已经有较高威望的毛泽东。有的说:“救国公粮的任务太重,群众要饿肚子了。”有的说:“共产党的经是好经,但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清涧县有一位农妇,本来是刚死了丈夫,家庭较困难,这时又正好碰上要交公粮,那个农妇便气打一处来,说:“共…  相似文献   

10.
引文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有一句话很流行,那就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个时候还小,不是很清楚为什么骂,想来估计与意识形态有关、与姓社姓资较劲。然后一段时期,骂声渐歇,大家都一门心思挣钱去了。但最近一两年,骂声又起,充斥于媒体版面,蜂拥在网络空间,矛头所指,主要是贪官、奸商,甚至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1.
叶茂 《廉政瞭望》2013,(5):22-25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暴烈的情绪表达。既是失态,也易失和,造成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故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  相似文献   

12.
1941年夏。   杨家岭掩映在一片浓绿之中。阵阵微风吹过,露出一排镶嵌在黄土山坡上的土窑洞。窑洞内,毛主席正伏案疾书,警卫员领着一个年轻小伙子踏进来:“主席,边区保卫处的小吴同志来了!”警卫员报告完走出去了。   毛主席抬起头,微笑着说:“好啊,请坐!”他放下笔,向前走了几步,握着小吴的手又说:“你就是小吴吗?是你非要拘留那位骂了毛泽东的老乡吗 ?”   小吴眨动着一双天真烂漫的眼睛说:“是,我就是边区保卫处的小吴。”   毛主席笑着点点头说:“那好,请坐,坐下来咱们好好谈谈,可以吗?”   小吴在毛主…  相似文献   

13.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08年出生,解放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他戎马一生中,有的人负伤后被他抬过,有的人被他骂过,有的人被他保过……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不骂人,谁人背后不被骂”。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周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某一阶段的人生走向。一个人若是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左右,他人生的航船便很有可能驶入浅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一个人若是一生保持良好的情绪,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读懂自己的情绪,知道我们的情绪什么样,不要让不良情绪左右我们的心境,危害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叶茂 《廉政瞭望》2013,(3):22-24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暴烈的情绪表达。既是失态,也易失和,造成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故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一种非常规手段,若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郑板桥有联尝云:"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为政之道,隔靴搔痒式的软功夫若毫无益处,不如深刻尖锐的骂骂,竟也可为一场甘露。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8.
郑坚白 《廉政瞭望》2014,(22):11-11
近期,记者采访了多名办案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说,铁面执纪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所在。查处人之后,遭到“冷遇”,“嘲讽”,也是常事。 一名刚调任某市宣传部门的官员跟记者讲了他在纪委工作时的事。某次,他带队调查了一个正处级干部,对方最后降职为副处。在一次私人饭局上,两人不期而遇。几杯酒下肚,那名被降职的官员就开始对他冷嘲热讽,旁人纷纷劝止。孰料那人越骂越起劲,还顺带说起纪检机关来了。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不少安装360杀毒软件的电脑用户,发现电脑启动速度越来越慢,以为是中了病毒,就用360一遍一遍地杀,可根本没效果。他们认为360杀毒软件不中用,骂声四起。  相似文献   

20.
微观     
《廉政瞭望》2013,(13):12-13
@老外被骂洋五毛 @雷克小流氓:“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