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贵军 《湘潮》2012,(8):7-11
黄克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黄克诚一生为正义而坎坷.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批判、打击,甚至被审查关押,庐山会议后更是蒙冤20年之久。黄克诚一生与许多同时期的领导人相知相交,陈云也是其中之一.两人前后交往合作几十年.可谓交往情深.至真至诚。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8)
彭德怀与黄克诚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两位湘籍将帅。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他俩相处得无拘无束、十分融洽,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彭德怀关心黄克诚,黄克诚时常提醒彭德怀,即使被错误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后,二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3.
永兴是黄克诚同志的家乡,也是他早年从事革命的地方。黄克诚同志在永兴留下了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同志出生在湖南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参加劳动,发奋读书。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县立高等学校,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衡阳三师是革命的摇  相似文献   

4.
左明 《世纪风采》2013,(9):39-40
1940年8月中旬,八路军主力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淮涟地区,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苏北的革命形势面貌一新。涟水、淮阴的抗日组织迅速动员爱国青年参加八路军,分散坚持在淮涟地区的淮河大队在这大好形势下,恢复团、营、连建制,  相似文献   

5.
华小勇  杨丽萍 《湘潮》2013,(5):52-56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黄克诚个性耿直,敢讲真话,素以敢唱“反调”著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曾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有时候,其建议却不能被认同,为此,黄克诚常常不惜和上级据理力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1日,是黄克诚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家乡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思黄克诚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在坎坷人生历程中铸就的伟大人格与崇高风范,堪称世人楷模。黄克诚同志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5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在60余载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7.
从湘军当兵到平江起义,从转战湘鄂赣到指挥八路军抗战,彭德怀结识了一批又一批同乡战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超越狭隘的老乡关系,把友谊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他们的友谊与交往,是经过严酷考验的患难之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之情。特别是他与黄克诚的诚挚的革命友谊,堪为人们交友的楷模。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湘南起义。1930年被中央军委派到红五军任大队政治委员,即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工作。全国解放以后,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黄克诚担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他俩长期…  相似文献   

8.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9.
高荣朝 《党史博采》2002,(10):16-18
今年10月1日,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十大将之一的黄克诚将军诞辰100周年。黄克诚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  相似文献   

10.
黄力 《新湘评论》2023,(5):54-55
<正>政治品质决定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毛泽东对于黄克诚的政治品质高度认可。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在接管大城市、建设新湖南等需要披荆斩棘式开创新局面的时候,接连点将黄克诚。(一)1922年秋,20岁的黄克诚就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该校历来具有革命传统,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一直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革命据点。早在1920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娜馥 《党史文汇》2000,(9):32-33
黄克诚大将 :革命路上有知音残酷的战争岁月 ,不全是血与火 ,也有多情的心 ,温柔的爱。黄克诚第一次见到唐棣华 ,是在他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来到苏北阜宁的时候。唐棣华这位来自青岛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她并没有说几句话 ,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克诚一直带领部队在血雨腥风中与敌人拼杀 ,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然而见到唐棣华 ,他的心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钦佩的女孩子啊 !告别了舒适的家庭 ,离开了能使自己获取功名的大学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特别是唐棣华那聪慧、纯良的目光 ,使黄克诚…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革命传统、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党史博采》2022,(6):18-23
<正>毛泽东与黄克诚自1925年相识,直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二人在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过生死考验,在和平的建设年代中有过分歧争执,毛泽东赏识黄克诚的才能和忠诚,黄克诚敬重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二人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14.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15.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原创性理论。从生成逻辑看,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条件,形成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伟大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而伟大社会革命是检验伟大自我革命成效的标准,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常态化长效化的集中性学习教育引导全党树立正确的“革命”观,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6.
朱习文 《湘潮》2011,(7):12-17
在1955年授衔的十位大将中,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都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20世纪20年代,革命与反革命、侵略与反侵略、革新与守旧正激烈搏击,他们却面对党旗作出庄严的承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共产党的行列。他们出身各异,参加革命的时间有先有后,但他们坚定的意志,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百炼成钢。  相似文献   

17.
王子君 《党课参考》2023,(6):104-108
<正>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黄克诚以敢于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敢于建言著称,是中国共产党内敢于讲真话的典型代表。向中共中央建言1945年9月17日,重庆。毛泽东结束了与蒋介石一天的谈判回到住处,看到了刘少奇由延安转发来的电报。电报内容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的《关于目前局势和战略方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了自我革命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原动力、坚守初心使命的内驱力、引领社会革命的牵引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开展自我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如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自我革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在坚守党的人民性底色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各种党建形式,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自我革命等。昨日之史、今日之鉴,我们要善于从以往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继续努力探究新征程上的自我革命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指出,自我革命是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它不仅推动建设了具有自我革命鲜明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且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百年辉煌成就,促进了伟大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互动发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要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就必须接力发展,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改革开放新挑战,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20.
哥白尼革命     
近代科学是在一场科学革命中诞生的。这场革命首先是一场观念革命,是在既有的古典数理科学中的一场基本概念框架的变革,哥白尼发动的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则是整爪近代科学革命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