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继璋 《党课》2012,(10):80-81
我儿,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相似文献   

2.
薄一波同志谢世已一年了,但往事仍历历在目,我时时想起薄老领导中顾委的那段岁月。10年前,1997年3月3日,他写信给我,要我帮他写中顾委的回忆录。信中说:“《七十年奋斗与思考》的下卷(改革年代),是全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写的一卷。其中‘中央顾问委员会的10年’(1982—1992)一章,你情况最为熟悉,请你多费心了。山上的工作班子选派曹雁行同志(中央档案馆研究员)全力协助你工作,  相似文献   

3.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2013,(8):41-41
岸英儿:别,晋西北一信,平山一信,均已收到。看你的信,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永寿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复他一信,请你译成外国语,连同原文,托便带去。我们在此很好,我的身体比在延安要好得多,主要是脑子休息了。你要看历史小说,明清两朝人写的笔记小说(明以前笔记不必多看),可托周扬⑨同志设法,或能找到一些。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问你好!  相似文献   

5.
白岩松 《新湘评论》2014,(10):44-45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很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所以信正直的道理。论相貌,你怎么也比我强,你不能看顺眼了,现在觉得我很好看,人不能这么没立场。所以反过来说,我为我经历过这样的青春而感到骄傲,它也能让我今天面对任何事的时候心平气和。人生女口果没有一些落差做比较的话,人生就没有那么多趣味了。  相似文献   

6.
正你翻过父母的通信录吗?我告诉你个秘密:在那里,你肯定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父亲1941年生人,正定师范毕业,中共党员,琴、棋、书、画样样拿手,曾在县里担任过两所高中的校长。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听他指点江山,谈古论今,我那时羡慕不已。父亲在爷爷、奶奶年老多病的时候,主动辞去了高中校长职务,回村担任了小学校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正前几日,路过一家超市,看见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积分免费换商品",就想起多年前奶奶穿的那双"免费鞋"。那是我还在上小学,奶奶、父母、姐姐和我一起住。奶奶从不给自己买新东西,不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有年纪的老古董。一天,父亲给奶奶买了鞋子,奶奶不肯收,让退回去:"买这样贵的东西干什么,用不到用不到。"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20,(3):117-117
“王栋,你父亲给你写了一封信!”1月28日一早,宁河区板桥镇田庄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栋的母亲拄着拐杖来到村防控点。“你这几天也没回家,你父亲没看到你,怕你在关键时刻不在岗位,没做好工作,特地写了一封信,让我给你送来。”王栋的母亲说。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姐姐:接到你三月十七日的信,如命写了一封信等人来转给你,当时药还未收到,后来我托人寄一信给你,那天很凑巧的送药的朋友来了,我还未见到他。照郑先生说他很慌张,一交了药便跑了,这样那封信便没有给他。从他手里接到你的三月二十日的信。你二十日的信我读了知道你替我不安,我很感谢你。但如果你有了工作,你便安心去吧,不必为了我,我自己会懂得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今后的问题,也只有候命吧。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朝鲜族女青年,家住偏远的农村,高中毕业后务农。我们这里文化相对落后,村里一些上了岁数的人,尤其是一些妇女,信教的比较多。奶奶也信教,她还让我也信,多次劝我参加教会活动。我不仅拒绝了,而且在奶奶高兴时多次劝说奶奶及周围的人不要信教。我从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13.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20):69-69
那一年,李宝圣一拳把他哥哥也就是我父亲的一颗门牙打飞了,父亲疼得嗷嗷直叫.像只受伤的野猫。那一年,奶奶迈开小脚,举着烧火棍满大街追打李宝圣,她嘴里不断骂着:“李宝圣,你个王八羔子,气死老娘了,气死老娘了……”  相似文献   

14.
相识1920年12月上旬的一天,上海。一位大个号客人抬头看了看渔阳里2号门帽上青砖砌成的A字形图案,确信是陈独秀的寓所后,便“咯咯咯”敲响了紧闭的木门。“我叫林祖涵,是守常(李大创,字守常——编者)推荐我来找你的。”林伯渠(字祖涵——编者)说话时,从淡黄色的哗叽中山服口袋中拿出李大别写的信递给了陈独秀。陈独秀读毕李大判的信,脸露喜色。李大制在信中说,祖涵是老同盟会员,现在是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愿意加入C.P,希望陈独秀和他本人作林伯渠的入党介绍人。“早就听守常说过你,好象他还给你寄过《新青年》?”陈独秀…  相似文献   

15.
家书     
正当年我的爷爷在县城上班,奶奶在乡下和3个儿子生活在一起。由于不通电话,写信,就成为爷爷和我们的主要联系方式。来信一般都是由我爸爸拆开。煤油灯下,爸爸将牛皮纸信封打开,取出信纸,一字一句读给奶奶听。这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情景。爷爷读过解放前的"简师",相当于现在的中等师范学校,算是当时少有的文化人。爷爷的字写得漂亮,连不识字的奶奶都颇为自豪。每次爸爸念完了信,奶奶都会接过信纸,翻来覆去地看上几遍,然后扬着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14,(12):43-43
亲爱的姐姐:接到你三月十七日的信.如命写了一封信等人来转给你。当时药还未收到。后来我托人寄一信给你,那天很凑巧的送药的朋友来了.我还未见到他。照郑先生说他很慌张,一交了药便跑了,这样那封信便没有给他。从他手里接到你的三月二十日的信。  相似文献   

17.
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1.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2.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  相似文献   

18.
拍案惊奇     
正【以"暴"制"暴"】重庆的莫女士因7岁儿子屡次偷拿同学玩具回家,口头教育已不起作用,便持棍棒教育他。78岁的父亲莫大爷看到后,护住了外孙,并称教育小孩只能采取说服方式。父女俩起了争执,女儿叫父亲不要管,父亲边说"你家暴我外孙,我就家暴你",边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追赶她。莫女士吓得躲进厕所报警。夏末点评:是否隔代才能亲,莫女士当奶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岁月的唠叨     
你是不是感到过:仅仅为了一件小事,父母便千叮咛万嘱咐?比如孩提时代玩泥巴,母亲便一次又一次地唠叨你不要弄脏了身上的新衣;上了小学,父亲便一次又一次地唠叨你过马路时要当心;再比如你要外出求读,父母就唠唠叨叨:怎么好长时间也没有写一次信?当你娶妻生子,父母更是碎  相似文献   

20.
卡尔逊关于八路军抗战情况致罗斯福的几封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九四四年十月)卡尔逊致罗斯福的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亲爱的莱汉德小姐:我并不希望从这里给您发信,因为在这里给外国人写信要比在大都市更惹人注目,而且我相信,我在写这些信的事儿几乎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