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杰 《前线》2012,(9):11-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范畴,也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篇精彩美妙、深邃复杂、丰富多彩、宏伟壮阔的大文章。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应把它写成什么样的文章?特别是,怎样来写好这篇文章?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好文章、长文章、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草芥文人     
张鸣 《廉政瞭望》2014,(9):48-48
韦庄是五代花间词人之首。都说唐诗宋词,词在宋代才成气候,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其实五代词,一点不让两宋,只是,赶上一个乱世,长枪大戟的天下,武人们杀来打去。以前为官做宦的文人,陡然降价,最大的功用,是在征粮征税时记账。再不就是在武人登基时,做点仪式性的文章,或者给歌儿舞儿弹唱的小曲,填个词什么的。修齐治平这种大事,基本上想都不用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逻辑论     
具有多种含义的“逻辑”一词,有时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时指思维的规律,而文章(本文限理论文章)撰写中的逻辑则主要是指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以下简称逻辑)。它与文章的关系是至为紧切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是倚逻辑以由来,假逻辑以存在的。无论是从观点到选材,还是从结构到语言,这些环节都是在逻辑这一工具的妙用下,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活的细胞组织的。逻辑关系着文章的优劣,逻辑决定着文章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吴春波  刘云 《学习月刊》2011,(24):48-50
引言 俗语在性质上相当于一个词.但在汉语的词汇系统里.俗语又不同于一般的词.传统语言学认为它是一个“长词”(long word)。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1,(2):1-1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1.文章提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6.
叶延滨 《新湘评论》2013,(24):61-61
这是人类最伟大的一个发现:将来!大概从人类会思考开始,这个词或者这个词的前朦胧词,就出现在人的脑子里,在前面,在眼晴看不到的地方,在闭上眼睛会去的地方,于是有了这个词:将来。那是比终点更远的终极之处。因此,那里被描绘成天堂,随着天堂一词的出现,也就有了地狱,  相似文献   

7.
徐薇 《学习月刊》2011,(6):46-47
《花间集》收录温庭筠词66首,除少数几首可解为羁旅行役之作外,大半描写闺情。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专力在词中刻画女性的作者。温词中的女性形象有其隐晦不明之处:是实有其人还是虚拟假托?  相似文献   

8.
草芥文人     
<正>韦庄是五代花间词人之首。都说唐诗宋词,词在宋代才成气候,成为代文学的标志。其实五代词,点不让两宋,只是,赶上个乱世,长枪大戟的天下,武人们杀来打去。以前为官做宦的文人,陡然降价,最大的功用,是在征粮征税时记账。再不就是在武人登基时,做点仪式性的文章,或者给歌儿舞儿弹唱的小曲,填个词什么的。修齐治平这种大事,基本上想都不用想。文人掉价,文人的作品,也没人当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3):19-19
“发展”这个词,既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也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哲学上,“发展”一词是抽象的,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的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发展”,则是指人类社会状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告别懊悔     
懊悔,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词,因为谁都曾有过懊悔。  相似文献   

11.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2.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支队党委2010年的全年工作,你会用哪一个词?” 近日,笔者来到武警辽宁边防总队营口市支队采访,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基层官兵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时下最时髦的一个词——“给力”。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两面派"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左派"与"右派".因此,有许多人认为"两面派"这个词如"坦克"、"吉普"等词一样,是一个从西方社会引进的舶来品.其实,"两面派"这个词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说起它的产生,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文章影响久远、关系重大,而写得好与不好作者是心知肚明的。文章写得好与不好,既取决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与其文风有莫大的关系。"文章"的"章"字从"音"从"十",从音乐会意而来的"文章"一词原本就有文风方面的规定性。只有读来如音乐般清新悦耳、优美动听的文字,方配得上"文章"二字。  相似文献   

15.
君子,是《论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我粗略算了一个。大约有七十多处。君子一词,寄托着孔子太多的人生理想。在孔子看来,君子是超越现实人生的应然人生.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捧读《论语》,可以给我们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透视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现实。美国是一个以个性和自由为特色的国度,美国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交往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在美语用词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因而,通过分析美语用词,可以使人门从另一个视觉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并进而知晓美国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正知识必具有个性我常看见学英文的人埋头读词典,把词典里的单词从头记到尾,每一个词他都记得,可是没有一个词他会用。这是一种最笨拙的方法。他不知道词典里零星的单词是从活的语言中宰割下来的,这些词失去了在活的语言中与其他字义的关系,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在人们脑海里也就不容  相似文献   

18.
赵玲 《学习月刊》2012,(14):102-103
在上世纪80年代前,现代汉语研究的重心是趋向动词的界说、名称、归属、范嗣、功能等。学者们大多从宏观上从“类”的角度谈论整个体系不同词的内部共性及个体差异,80年代后,学者们选一个词或几个词与不同词的搭配分别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进行不同义项的分解。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党课》2007,(5):122-122
现在.人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其实,“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党课》2007,(4):122-122
现在,人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其实,“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