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于当年在北京首演至今。经历了5次复排,常演不衰,成为新中国歌剧中的经典。不久前.笔者采访了歌剧《江姐》的几位主创人员,请他们回忆这部优秀作品诞生过程.其中的点点滴滴令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F0002-F0002
歌剧《洪湖赤卫队》剧目首排于1958年,在北京一炮打响,从此便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瑰宝享誉海内外。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中西合壁、史乐结合。《洪湖赤卫队》在借鉴的基础上探求创新。作为歌剧《白毛女》后建国文艺史上的经典之作,《洪湖赤卫队》突出展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蓬勃奋发风貌,突出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一个时代的主题精神,从而在歌剧艺术史上永绽里程碑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刘亚楼亲自指导抓的轰动全国的文艺作品。 《江姐》是空军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4.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程世刚 《党史博览》2007,(12):52-54
雷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与他牺牲前后对他的宣传工作密不可分:196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赞扬他的崇高精神;《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曾广为传唱;有关雷锋题材的电影、话剧、歌剧、相声、快板等文艺作品风行一时;《雷锋日记》和  相似文献   

6.
吴素芹 《世纪桥》2007,(1):70-70,75
比才是19世纪法国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作品大都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歌剧音乐把浓郁的民族色彩,动人心弦的戏剧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戏剧传统的表现手法融于一炉,这使他的歌剧艺术成为19世纪法国歌剧史上的新成就。尤其是他的歌剧《卡门》不仅为法国歌剧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现实主义道路,而且对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及东欧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3,(12):37-40
《白毛女》是在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歌剧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8.
肖鹄 《湘潮》2005,(12):43-45
半个多世纪前,在川渝大地,有一位湖南籍的武装起义领导者,他所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出生入死,英勇战斗,威震西南,其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被写进小说《红岩》,搬上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他,就是湖南省革命烈士,华蓥山游击队政委王璞。他曾在一首名为《述志》的诗里  相似文献   

9.
很早就熟悉阎肃。他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他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江胜信 《党建》2010,(8):17-18
有一位老兵,还在"前线"。他就是阎肃,今年整整80岁。自称"80后"。中老年人知道他,是因为由他撰稿的歌剧《江姐》以及主题歌《红梅赞》。半个世纪以来,该剧5次复排,演出5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9,(4):87-87
美国作曲家盖什文成就卓绝,闻名遐迩,可他还想向意大利作曲家、歌剧《茶花女》的作者威尔第学习作曲。为此,他远渡重洋,不辞辛苦地来到欧洲。想不到,威尔第竟然不领情,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盖什文无法理解,追问原因。威尔第意味深长地说:“你已经是一流的盖什文了,为什么还要成为二流的威尔第呢?”  相似文献   

12.
耿耿 《党史纵横》2009,(1):33-37
2007年5月上旬,国家大剧院致函空军,希望空军组织复排歌剧《江姐》,作为国家大剧院启用后首批上演的七部经典剧目之一,在国庆节期间进行演出,向党的十七大献礼。歌剧《江姐》是全军唯一入选国家大剧院首批演出的剧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歌剧。空军政治部和空政文工团将其作为一种很高的政治荣誉,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46年前,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它刚一面市,便迅速引起轰动,首版15万册一销而空,接着又一版再版。接下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一马当先,排演了根据《红岩》部分故事内容改编的歌剧《江姐》。它的上演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称赞。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一路走来     
他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作家;他曾是《莽原》杂志的主编;他的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他195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小说集《雪路》、《柳叶上的梦》、《乡音》、《活宝》、《鬼地》,散文随笔集《天棚居随笔》、《布袋子》、《绊脚索》、《少年远行》,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相似文献   

16.
1982年3月,习近平到正定县任职后。登门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贾大山。 歌剧《白毛女》故事的第一位记录整理者李满天,时任中国作协河北分会主席,在正定县体验生活,是大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陪同习近平去拜访贾大山。 习近平在《忆大山》一文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临别时,我劝他留步,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边走边说,竞一直把我送到机关门口。”  相似文献   

17.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0,(11):10-13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他阅读过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关五代十国的内容。仅在读新、旧《五代史》时,他就在书中写下近四十条批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父子与朱温父子之间的较量过程作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点深刻精警,融入了他对战略谋划、攻守转换、事业起伏以及临机决断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长征》《惊涛骇浪》《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这些红色影片都是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之手,广电部原部长丁峤称他为“影坛虎将”。与他导演严肃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生活中的翟俊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讲述入党历程时,语气轻柔而坚定,记者从中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13,(22):63-63
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今天来看,他的学说虽然有许多已经过时,但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具体的学说都更为重要的是他研究问题的理性主义方法,作廿叩中所包含的态度、观念、信仰和信心,对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作品数目大得惊人,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沦》《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相似文献   

20.
一部歌剧,一唱就是50年,她就是红色经典《江姐》。这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歌剧是歌唱艺术皇冠上的明珠,2007年,国家大剧院刚落成,就选定《江姐》为首演歌剧。著名剧作家、《江姐》的编剧阎肃说,每场演出没有人提前退场,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